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问题导学”引领下的初中音乐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问题导学”是一种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与问题意识培养的教学模式,在现代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在实践应用过程当中,因缺乏对细节上的准确把握,而或许会影响其效用。由此,本文就对初中音乐教学中“问题导学”的有效应用展开探索与分析,通过对其教学目标、问题情境设置、问题设计原则等多方面内容的明确,以为“问题导学”引领下,初中音乐教学的实践开展提供借鉴与支持。
  关键词 初中音乐教学 课堂教学 问题导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就当前的初中音乐教学现状来看,课堂当中低效、无效的提问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体的教学效果。这一现实情况下,引入“问题导学”模式,通过高效、科学的提问策略,来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学生潜能,不断强化学生的艺术创新思维,从而使初中音乐课堂发挥其最大的教学效用。由此,本文就对初中音乐教学中“问题导学”的应用进行探讨和分析,意在为该模式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实践应用提供借鉴与支持。
  1对“问题导学”应用下的教学目标加以明确
  在设置问题的过程当中,需要音乐教师对对“问题导学”应用下的教学目标加以明确,并围绕这一目标来加以展开。期间,学生对于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的掌握程度,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并通过问题的设置与解决,来引领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逐渐深入的解读与体悟。如在进行歌曲《青春舞曲》的赏析时,教学的任务便是透过对维吾尔民族歌曲的欣赏与分析,来让学生感受其所表现出的音乐风格,并带给学生独特的魅力体验。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将《青春舞曲》播放完之后,来向学生进行连续的询问,首先问到:“同学们,谁能够告诉我刚才听到的歌曲属于哪个民族?”学生们纷纷回答“维吾尔族”。教师接着问到:“大家知道维吾尔族音乐所具有的具体特点吗?”学生们各自发表着自己的看法,并综合为“活泼、轻快,且有着优美的旋律”。基于以上两个问题的铺垫,所提出问题的深度也在不断增强,音乐教师接着问到:“歌曲中哪个部分的旋律、节奏是大家觉得最为优美的那?给大家两分钟思考时间,待会告诉老师你们的想法”。音乐教师一边拍打着节奏,一边哼唱歌曲的旋律,学生们受到感染也跟随者教师,一同拍着节奏哼唱起来,由此,就营造出了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这种“问题导学”的初中音乐教学方式,对教学的具体目标与学习的具体任务进行了明确,使同学们在歌曲的聆听中,在交流互动与递进的思考中感受曲子本身所蕴含的情感和魅力。
  2着眼于学生兴趣所在,来对问题情境进行设置
  初中音乐教师应当着眼于学生的兴趣点,来对问题进行合理的设置,以确保问题情境的有效性,从而支持学生进行自主的思考探究。如在进行曲子《信天游》的赏析时,就应当首先确定教学的主要目标,既通过对其独特风格的了解,来与学生一同感悟陕北民歌所蕴藏的悲壮与豪放。在刚开始上课时,音乐教师先播放《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这一有着浓郁特色的陕北民歌,播放完之后询问学生这首民歌属于的具体地区,在学生回答正确之后,围绕民歌背后的陕北文化来对其进行引导,从而使学生对陕北的风土人情、陕北人的性格与服装特点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之后,学生在音乐教师的引导下,来欣赏曲子《信天游》,并从中体味两者间相似的地方,其均是对陕北人民文化、习俗的深刻反映。同时,教师还要和学生一同去追溯陕北民歌的发展起源,并就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动作进行模仿。可以说,初中音乐教学中“问题导学”的引入,是对以往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局面的改变,支持了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发挥,并最终服务于预期教学目标的实现。
  3适时、适量是进行“问题导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3.1对于导入时机的准确把握
  音乐教师在设计“问题导学”课堂时,应做到对恰当时机的把握,这是取得教学实效的重要基础,也是教师教学目标得以达成的重要保障。对于初中音乐教师而言,要想做到对问题导入时机的合理把握,就务必要对学生的学习表现与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从而支持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完整、真实体验。如在完成对《爱我中华》、《走向复兴》的赏析之后,优美的旋律与高亢的歌声带来了学生独特的音乐感受,此时,教师就可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刚才听到的两首歌曲都是对我们伟大祖国的赞美,都是对爱国情怀的释放,但两首歌曲在曲风上却存在着区别,那么,谁能来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在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时,音乐教师便需要把握这一时机,通过对一些启发性问题的适时引入,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与参与积极性,且在教学过程当中,还需要对学生存在疑惑的知识点做针对性的解答,以达到深化理解的目的,这样,既很好的培养了学生作品的赏析能力,也确保了教学的实效性。
  3.2课堂中做到适量的提问
  教学实践表明,初中音乐课堂上,教师所提出问题的数量和教学效果两者间并不具有直接联系,且音乐教师在把握问题数量时,通常需要考虑的要素主要包括所设计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难易程度、学生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等。音乐课堂中,偏少的提问数量,会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而过多的提问数量,又会压制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陷入到一种被动认知的窘境当中。由此,适时、适量就应当成为进行“问题导学”设计的基本原则,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具体的教学内容来综合考虑提问数量,且做到有重点、有目的的发问。
  4在设计问题时突出差异性和层次性
  4.1与学生的认知特征相适应
  初中音乐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认知特征等有一个全面的掌握与了解,且在提问策略的制定上,既要确保灵活性,还要体现出递进的层次性,以保障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使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得到满足,从而支持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音乐教师在进行对问题的设计时,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情况与个体特征,并通过问题难易程度与层次性的递进,来使学生更为积极的参与到问题的互动当中来,并在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中寻找答案。如在进行歌曲《我的中国心》教学时,音乐教师先播放《我的中国心》这首曲子两次,并引导学生回忆《东方之珠》这一同样的爱国主义性质的曲目,这样,既让学生在旋律当中体验到了恬静、悠远,又在和谐的氛围下为课堂教学的进行开了一个好头。之后,提出三个逐步递进的问题:“两首曲子的异同点是什么?”“歌曲采取的是抒情的风格,还是歌颂的风格?”“是否能够通过其他方式来对歌曲意境进行表现?”这些问题的难度逐渐加大,音乐教师选择《我的中国心》这首在学生中有着较高熟悉度的曲子,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从而能够在比较中加深学生对艺术素养与音乐能力的培养。而教授这一曲目的课堂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对歌曲的风格、旋律有一个基本的掌握,并集合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来准确表达自身想法,由易到难的问题设置可以让学生在递进的思维中寻求答案,由此,便保证了学生对曲子的深入理解,使其在演绎曲子中更加到位。
  4.2尊重学生间所存在的个体差异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初中音乐教学除了要满足学生基本的学习需求之外,对于个体的个性化发展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进行对课堂问题的设计时,要求初中音乐教师始终围绕教学内容这一核心部分,并结合学生在音乐能力上的不同层次表现,来设计参杂不同难易程度的问题,从而确保每一个学生个体能够在自身能力基础上实现一定的进步。如在进行乐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赏析时,首先是课堂中对曲子的播放,之后,音乐教师便设计这样的问题:“同学们,曲子欣赏完了,那么谁能够说一说这首乐曲带给自己的一些感受?”教师分别选择三个学生来回答,这三个学生分别代表着较差、中等、優良三个学习层次。其中,学生a回答:“曲子中蕴含着悲伤与凄婉的色调。”学生b回答:“曲子渲染了充满奇幻色彩的凄美爱情,向我们展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两人在面对至爱时,那超越生死的执着。”学生c回答:“凄美的曲子下,是梁山伯与祝英台两人那超越生死的大爱,但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封建礼教禁锢下,对于人们个性与情感自由的压制与禁锢。”采取这样的问题设计方式,照顾到了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现实需要,利于师生间良性互动的形成。
  综合以上论述,初中音乐教学当中“问题导学”的引入,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音乐能力,并使其更为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为音乐教学应有效用的发挥提供了有力保障。由此,在初中音乐教学的现实开展当中,就要求音乐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音乐能力等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并基于此来提出具有合理性、多样性的问题,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的形成,进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 周砚馨.音乐欣赏教学中课堂提问的策略[J].科教导刊,2017(14):135-136.
  [2] 林琳.中学音乐教学中的提问艺术探析[J].北方音乐,2016(07):125.
  [3] 陈天翠.基于音乐元素的初中音乐教学有效提问策略探析[J].学周刊· 教育科学,2015(01):217-2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288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