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内蒙古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调查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利用2017年和2018年在内蒙古12盟市组织开展的内蒙古公众气象服务评价调查获得的数据,对内蒙古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员对公众气象服务的需求不同,绝大部分公众对目前的公众气象服务比较满意;认为目前的公众气象服务基本能够满足广大公众的需求;城乡居民认为气象服务信息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是逐年增加的;大部分公众对气象服务信息发布的评价为及时和比较及时,并且对气象服务信息获取比较方便。本文分析了城乡居民获取气象信息的常用渠道及对公众气象服务品牌的知晓度和使用情况。
  关键词:气象服务;公众;问卷调查;满意度;内蒙古
  中图分类号:S16文献标识码:ADOI:10.19754/j.nyyjs.20200115069
  收稿日期:2019-11-19
  作者简介:夏宇宁(1974-),男,大学,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对气象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虽然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气象部门在气象灾害防御方面,重大活动气象保障、突发公共事件对公共气象服务的应急响应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服务效益和影响日渐显著,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公众的高度认可,为内蒙古自治区防灾减灾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仍无法满足各行各业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公共服务的科技含量、服务覆盖面、服务质量以及服务效益评估还不够完善,服务能力与需求还有一定的不相适应。
  为了解内蒙古广大人民群众对气象服务的主观满意评价和气象服务需求,本文对内蒙古2017年和2018年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调查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期了解公众对气象服务的认知和需求,使气象部门为公众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气象服务产品,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为改进和提升气象服务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调查资料情况
  1.1资料来源
  本文统计分析资料2017年来源于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信息景气中心),2018年来源于内蒙古民之所向市场分析调查有限公司。分别于2017年12月和2018年8月在全区12个盟市组织开展了内蒙古公众气象服务评价调查。
  1.2调查对象及内容
  调查对象为居住在当地0.5a及以上,且年龄在18~75周岁的城乡居民。
  调查内容为气象常识认知及气象信息服务主观满意评价。
  1.3 调查方法
  此项调查采用国际通用的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简称CATI)方法。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CATI)是采用计算机自动随机抽样并借助电话进行调查的调查方式,即由电话、计算机、访问员3种资源组成一体,根据调查目的和内容限定调查时间段和人群,由经过严格专业训练的访问员头戴耳机式受话器,使用计算机依照抽样设计要求通过“12340”国家社情民意调查热线随机拨打并接通电话号码后,按照计算机屏幕上显示的调查问卷将内容逐一读出,并将被调查者的回答用计算机和录音设备如实记录的调查方式。
  1.4调查范围及样本量构成
  1.4.1调查范围
  调查涉及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因问卷过长所以将本套问卷分为A卷和B卷进行调查。其中2017年A卷2001份,B卷2001份,问卷总量为4002份,经过合并问卷后样本量总为2001个;2018年A卷2500份,B卷2500份,问卷总量为5000份,经过合并问卷后样本量总为2500个。
  1.4.2样本量构成
  调查样本分配原则是样本量与本地区人口成正比例。为避免个别旗(县)、市、区人口比例太少而导致样本量小、代表性不足等问题,2017年按照每个盟市80个基础样本,2018年按照每个盟市100个基础样本,然后综合考虑人口数量、分布、年龄、城镇化水平等因素,按照城乡比例2017年大致為6∶4,2018年大致为7∶3的原则对剩余的抽样调查样本进行分配。
  1.4.3样本的城乡和年龄构成
  2017年被调查的2001个样本中,城镇样本1427个,占全区样本总量的71.3%;农村样本574个,占全区样本总量的28.7%。2018年被调查的2500个样本中,城镇样本1854个,占全区样本总量的74.16%;农村样本646个,占全区样本总量的25.84%。
  2调查分析结果
  利用调查数据,从公众对气象服务的满意度、气象信息对城乡居民的作用、气象信息发布及时度、获取信息方便程度、气象信息需求度、获取气象信息的渠道以及对公众气象服务品牌的了解及使用情况等做了统计分析。
  2.1公众对气象服务的满意情况
  从表1可以看到,公众2018年对气象服务的满意度总体有所增加,不满意度有所下降。调查影响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有天气预报不够准确,气象服务不能满足个人生活、生产需求,感受不到服务,突发天气事件处理能力不足以及气象服务渠道不满意,获取气象信息不方便等。
  2.2公众对气象服务信息的评价
  2.2.1气象服务信息对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的作用
  2017年从城镇居民情况看:认为有用和比较有用的占93.3%,认为一般的占4.6%,认为不太有用的占0.9%,认为没用的占1.2%。从农村居民情况看:认为有用和比较有用的占89.8%,认为一般的占5.4%,认为不太有用的占1.2%,认为没用的占2.4%,回答说不清的占1.2%。2018年从城镇居民情况看:认为有用和比较有用的占95.6%,认为一般的占2.6%,认为不太有用的占0.8%,认为没用的占0.9%,说不清的占0.1%。从农村居民情况看:认为有用比较有用的占91.4%,认为一般的占3.5%,认为不太有用的占0.8%,认为没用的占3.1%,回答说不清的占1.2%。   总体来看,不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对气象服务信息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是逐年增加的。
  2.2.2公众对气象服务信息发布及时度的评价
  2017年认为及时和比较及时的比例为85.5%,认为一般的占10.5%,认为不太及时的占2.2%,认为不及时的占1.1%,回答说不清的占0.7%。2018年认为及时和比较及时的比例为88.7%,认为一般的占8.0%,认为不太及时的占2.0%,认为不及时的占0.8%,说不清的占0.5%。
  2.2.3对气象服务信息获取方便程度的评价
  2017年认为方便和比较方便的比例为93.2%,认为一般的占4.3%,认为不太方便的占1.2%,认为不方便的占1.2%,回答说不清的占0.1%。2018年认为方便和比较方便的比例为95.3%,认为一般的占3.1%,认为不太方便的占1.0%,认为不方便的占0.6%。
  2.2.4公众对气象服务信息的需求程度
  2017年需要和比较需要的比例为80.6%,一般的占15.8%,不太需要的占2.0%,不需要的占1.5%,说不清的占0.1%。2018年需要和比较需要的比例为86.4%,一般的占11.2%,不太需要的占1.6%,不需要的占0.8%。
  2.3公众获取气象信息的方式
  2.3.1城乡居民获取气象信息的常用渠道
  从调查资料统计看,2017年城镇居民获取气象信息的渠道排在前3位的是电视节目、微信微博、手机APP,其次是手机短信、广播节目、电子显示屏、网站、公交等流动媒体节目、社区宣传栏、声讯电话、报刊等;2018年排在前3位的是手机APP、微信微博、手机短信,其次是电视节目、网站、电子显示屏、广播节目、公交等流动媒体节目、社区宣传栏、声讯电话、报刊等。可以看出,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城镇居民获取气象信息的渠道也在发生改变,新媒体逐渐取代传统媒体。2017年农村居民获取气象信息的渠道排在前3位的也是电视节目、微信微博、手机APP,其次是手机短信、广播节目、声讯电话、网站、村委会服务站、电子显示屏、农村大喇叭、报刊等;2018年排在前3位的是电视节目、手机短信、微信微博,其次是手机APP、网站、广播节目、电子显示屏、声讯电话、村委会服务站、农村大喇叭、报刊等。
  从以上分析来看,农村居民获取气象信息的渠道中电视节目是首位,农村大喇叭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2.3.2公众气象服务品牌的知晓度和使用情况
  从图1可看出,公众对中国天气网和中国气象频道知晓度相对较高,均在40%以上;对中国天气通(手机气象服务客户端软件)、气象服务热线(400-6000-121)及气象声讯电话(12121、96121)等知晓度较少。公众对这些气象服务品牌的使用情况不容乐观,调查统计发现,2017年和2018年没有使用过这些气象服务品牌的公众都达到了50%以上,使用中国天气网和中国气象频道略多,也只达15%以上,使用气象服务热线最少在5%以下。
  3結论与讨论
  内蒙古自治区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员对公众气象服务的需求不同,绝大部分公众对目前的公众气象服务比较满意;城乡居民认为气象服务信息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是逐年增加的;大部分公众对气象服务信息发布的评价为及时和比较及时,并且对气象服务信息获取比较方便。可以看到,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城镇居民获取气象信息的渠道也在发生改变,新媒体逐渐取代传统媒体;农村居民获取气象信息的渠道电视节目是首位,农村大喇叭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随着公众生活、出行、健康等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快速增长,现有的公众气象服务产品在精细化程度、覆盖范围以及信息传播途径等方面都不能完全满足需求,需要进一步发展多样化的气象服务产品、多元化的气象信息发布手段,提高公众气象服务的信息覆盖面。另外,由于公众对气象信息及其价值的认识还比较有限,气象部门应加强相关的宣传和引导,以全面提高气象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史世超,王辉.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8(08):242.
  [2] 耿文杰,刘莹,卜思阳,等.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研究进展[J].南方农机,2018(10):187.
  [3] 夏宇宁,张立莉,肖春光.浅谈公共气象服务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J].农业与技术,2013(05):176.
  (责任编辑周康)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053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