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工程技能通识训练电类基础课程的人性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针对华南农业大学开展的全校性通识教育《工程技能通识训练》现在的教学模式,从课程结构和教学模块内容设置入手,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分析利弊。结合学生的兴趣需求,以电类基础教学模块为例,提出一种学生可参与教学内容设置的人性化教学模式。互动创新、教学手段多样化,提高学生的兴趣与参与度,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通识教育;电类;人性化
  
  1改革背景
  华南农业大学《工程技能通识训练》是最早开启的通识教育课程,其目的旨在提高非工科专业学生的工程素养。经过4年多的发展,现平均每年参加的专业约70个,学生的人数约8000人。该课程以常识学习和动手训练相结合,在丰富工科知识点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目前开设的教学模块和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电类基础知识简述,综合了《电工学》、《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方面的知识。结合生活用电常识与学生对该方面知识点的兴趣,现在课程讲述的知识点有:安全用电常识、室内配电常识、普通配电设备认识、照明电路及灯具介绍、电子产品现状分析、常用家用电器参数介绍、高新科技简介与电子产品广告案例分析等。本文以“电类基础知识简述”这个模块的教学作为对象,结合不同专业、不同人群结构的特点进行人性化的改革。扭转以往固定的知识点设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学习内容,改革的成果可复制到其他教学模块。
  2改革措施
  2.1以互动问答的方式展开该课程的学习
  人类生活与电的使用是息息相关的,关于与电相关的生活例子琳琅满目,学生对触电、漏电、电辐射、电信号转换、电产品使用等相关生活问题都比较关注。在课堂的开始,花5~10分钟以互动问答的方式来展开课程内容,既可以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也可以让学生提起兴趣。
  2.2必学内容和学生的选择内容共同组成课堂的设置
  关于电学理论方面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安全电压是36V、市政电压是220V、如何消除静电和正确使用接线插座等安全用电相关和用电常识的内容在课堂中是必须涉及的,作为必学内容安排。而关于室内配电及设备、照明、电子产品、家用电器与高新技术等相关知识点,每个知识点可展开的知识面都很广。把这些知识点精炼起来作为可选内容,学生可结合自己的专业,选择自己兴趣的内容来学习,符合个性化培养的要求。动手方面也可设置几种不同的项目,比如家用照明电路连接、手工焊接练习、小型功能电路搭建和功能电路底板制作等。由于动手环节是分组练习的,学生直接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尝试。
  2.3从横向与纵向两个方向思考组成课堂的学习内容
  《工程技能通识训练》电类基础课程的人性化教学改革实质上就是摒弃千篇一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分析差异化的学生情况给出差异化的教学方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具体的措施可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思考。横向思考的范围包括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以及不同性别结构等因素,例如给法学专业的同学上课时可以分析变频空调一晚一度电的广告是忽悠消费者的;班级如果绝大多数的女同学的话可以重点分析为什么普遍女性触电的感觉更强烈。而纵向思考则由新闻热点、天气季节、产品更新、科技发展等几个方面入手,例如当三星Note8手机上市发现电池爆炸的时候学生更关注手机的安全使用;当学校给学生宿舍安装空调的时候学生想理清空调的使用与电费的关系。
  2.4课堂学习以案例分析为主,以答疑为辅
  电的使用和电子产品的应用贯穿生活的始终,同学们在用电误区方面往往是具有共性的。抓住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以案例讲解的形式开展知识点的介绍,既可一下子把学生的精神集中起来,也可提高课程的兴趣度。在进行案例分析的时候不宜宣讲式地一下子把处理方式直接告诉学生,应针对某些重要环节多问问同学们“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是如可处理的?”,“如果我这样处理可不可行?”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可随机点名回答或要求大家积极举手回答,调动课堂的气氛也促使学生加深该知识点的印象。
  2.5教学手段的多元化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用电安全的宣传短片、电子产品使用的新闻采访、高新科技的概念广告和网上流传的电学实验等等都可以作为现实案例和辅助素材穿插在课程的知识点讲解当中。古董电子产品的事物展示,高新科技产品的操作体验等也是在课堂上能实实在在触摸到的东西。多元化的教学手段的加入,对丰富课堂的层次和提高知识点的趣味性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同学们也可以更直观地开展教学内容的学习。
  2.6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指导下节课的灵活设置
  课堂教学的设置除了根据教师按照横向与纵向思维相结合来分析制定外,课堂上的学生反馈也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做好课堂上的互动和课后的交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反映、提出的问题类型、回答问题积极性等情况,可分析本学期该专业的学生对哪些问题更感兴趣、哪个环节的知识点更需要补充等。灵活设置下节课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改革的实践与效果
  针对以上的改革措施,本人对华南农业大学2018年度参加《工程技能通识训练》中的公管、经管、材能、人文、外语这5个学院10个专业20个班级进行了课前的问卷调查和课后的质量反馈。为了调查数据的准确性,课前的调查问卷于课前5分钟前发放,发放数量为上课人数的1/2左右。因为能提前到达课堂的普遍被认为是对课程认真并感兴趣的学生,问卷的填写也相对认真,结果更为准确;此外,也有时间统计结果,按照结果来制定该课堂的设置。调查问卷发放350份,有效问卷346份。主要是列举理论讲学与动手环节的知识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最后让学生提出一个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电相关问题。
  在理论讲学方面以多选题的方式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可知,大家对“室内配电常识”都是一致地感兴趣而对“普通配电设备认识”则兴趣不大;公管学院的同学对“高新电子科技简介”兴趣较高,经管学院的同学对“常用家用电器参数介绍”更感兴趣;“常用家用电器参数介绍”学生的兴趣分化最大,而“电子产品现状分析”的兴趣比例最一致。
  在问卷最后的学生提问部分,该部分的内容决定老师上课开始阶段的问题回答调动气氛。经统计,学生对人体触电、手机充电、打雷、用电安全等问题较为关注。学生的意见反馈则在课后的作业里进行,经过一个学期的尝试改革,基本上所有的同学都支持该教学内容由学生自己选择的改革方向,95%以上的学生感觉兴趣度增加,90%以上的学生认为改革取得很好的效果。
  4結语
  《工程技能通识训练》电类基础知识的人性化改革,依据电类知识点的多面性和广义程度来进行。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根本立足点,把老师设置的必学内容和学生自选的增值部分内容相结合,融入直观有效的教学手段从而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专注度和兴趣度。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取得较好的满意度。该改革方法可进一步推广到《工程技能通识训练》其他模块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周翠,张容,张金林,朱红卫.研讨式教学在电类实验课程中的研究与实践初探[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5(03):40-43.
  [2]耿大勇,霍春宝,朱延枫,闫芳.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5(18)03:146-148.
  [3]张海录,罗凤利.实践类通识工程培养的改革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8:262-264.
  [4]李秀兰,杨洪韬.电工电子实训教学培养创新人才的探索[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2):79-80.
  [5]凌小莲.电工电子实训常见问题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3(35):19-21.
  [6]蔡士东,何加亮.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32):146-14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060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