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视域下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创新研究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活动赖以开展的载体,需要紧扣课程教学的发展、变革而不断地优化、创新。“产教融合”是当前课程教学的重要趋势,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创新既是深化产教融合的需要,也是强化教学质量评价的要求。因此,必须从拓展评价主体、建立评价指标、创新评价方式、加强结果应用等出发,采取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产教融合” 课程教学质量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09(b)-0215-02
技工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与就业能力为目标,在我国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技工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以课程讲授为主的常规教学根本无法满足技工教育的需要,因此,“产教融合”就成为技工教育的必然要求。“产教融合”将区域产业与技工教育有效对接,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开展技工教育,既能发挥学校在专业授课、知识讲解中的优势,也能凸显企业在技能训练与实践能力培养中的长处,一举两得。“产教融合”的系统性需要技工院校在各个层面做好创新、变革工作,而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则是其一。
1 “产教融合”视域下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创新的必要性
教学质量评价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具有反馈、引导、调节等作用,在推动课程教学深入开展中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当前,“产教融合”正在技工教育中如火如荼地开展,而创新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则是深化“产教融合”的必然要求。因为“产教融合”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技工学院从多个层面做好融合工作,其中课程教学是“产教融合”的关键,直接决定了“产教融合”的结果,教学质量评价属于课程教学的一部分,自然需要从课程教学的整体要求出发做好评价体系创新的工作。不仅如此,教学质量评价肩负着非常重要的职责,是推动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重要动力,在“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已经无法满足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需要,创新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强化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效能,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客观需要。
2 “产教融合”视域下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创新对策
2.1 拓展评价主体
传统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以教师评价为主,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不能准确、全面地反馈出课程教学的实际质量,自然也无法发挥教学质量评价的作用。“产教融合”视域下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必须坚持多元评价,其中,拓展并丰富评价主体是多元评价构建的先决条件。对此,除了需要继续发挥好教师评价的作用外,还要从以下三点出发凸显其他主体的评价效用。首先,重视企业评价。校企合作是“产教融合”的基本路径,企业成为技工教育的联合育人主体,在学生技能训练与就业能力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企业需要深入参与到教学质量评价,增加教学质量评价的维度;其次,鼓励学生评价。学生是技工教育的主体,一直以来都以被评价者的身份出现,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因此,在新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必须赋予学生相应的评价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对课堂教学乃至实践环节质量进行评价;最后,引入社会评价。“产教融合”以技工教育与区域产业的对接为重担,是密切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的重要路径,因而,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创新中自然也需要引入社会主体,从教学质量的社会价值来开展评价。多元评价突破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评价模式的局限性,构建了以教师、学生、企业、社会为共同主体的多元评价模式。多元评价看似“政出多门”,实际上殊途同归,各评价主体从各自的角度对教学质量的某个侧面开展评价,最终形成了全面的质量评价结果。
2.2 建立评价指标
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需要具有规范性、标准性、科学性,这是确保评价活动有效性的基本要求,其中,评价指标的选择以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居于至关重要的地位。以往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虽然也有相应的指标,但由于并未从“产教融合”的视角出发,在指标的选择范围以及内容设置上存在不小的问题。首先,拓展评价指标的选择范围。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这和评价主体所处地的位置有关,尤其是在“产教融合”视域下的教学质量评价,由于增加了企业这一特殊的主体,评价的维度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对此,需要从评价主体的观察角度出发来构建多元化的指标体系,比如教师评价主体的指标包括课程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三大点,而学生评价主体的指标则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其次,做好评价指标的权重设置工作。新型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由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个部分组成,其中定量评价居主体地位。为了确保评价活动的精确性,需要在设计评价指标的同时,根据各指标的重要性,对各指标进行赋值,提升教学质量评价的效果。
2.3 创新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是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最为活跃的元素,也是对评价体系实效性影响最大的元素,紧扣教学质量评价活动的客观需要以及时代的发展趋势做好评价方式的创新是优化评价体系的根本要求。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价以教师评价为主,评价方式无外乎口头评价、文字评价等,既缺乏针对性,也缺乏精确性。对此,需要从以下两点出发来创新评价方式,第一,坚持定量评价的主体地位。为了确保评价活动的精准性与客观性,教学质量评价要始终围绕定量评价开展,借助指标设计、评分、计算等得出具体的结果,同时,也要发挥好定性评价在宏观层面的作用与价值。第二,加强现代技术在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教学活动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信息技术也因此成为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大数据技术,其在数据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应用中的巨大优势,为教学评价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因此,“产教融合”下的教学质量评价方式要加强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从教学质量评价的客观需要出发,构建相应的大数据平台,全面搜集与教学质量评价相关的各类信息数据,包括结构化数据乃至半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借助分布式云计算技术对各类信息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形成有关教学质量评价的结果。
2.4 加强结果应用
如前所言,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具有多重作用,它既能以合理的评价机制将教学质量的整体面貌呈现出来,也能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指导意见与发展方向,具有反馈与调节的双重功能。在以往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中,反馈功能居于核心地位,调节功能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导致教学质量评价的结果并没有很好地服务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产教融合”视域下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创新需要将加强评价结果的应用作为重点内容,首先,以评价结果来解决课程教学中的具体问题。课程教学受各种因素影响,难免会出现形形色色的问题。尤其是在校企合作下的顶岗实习中,学生容易出现不遵守生产规则,乃至迟到早退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课程教学的效果。对此,需要以评价来反馈问题,并借助相关制度、机制的建设来解决问题;其次,以评价结果来整体提升课程教学的质量。相比于具体问题的解决而言,教学质量整体提升的难度更大,因为其没有明确的着力点。技工院校以及企业要坚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從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要素出发,比如课堂环境、教学范围、实践基地等,持续优化各教学要素,系统性提升教学质量。
3 结语
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开展的凭借,由评价主体、评价指标、评价机制等多个要素构成,在教学质量评价工作中发挥着基础性的地位与作用。当前,传统的评价体系已经无法满足“产教融合”背景下课程教学的需要,必须从拓展评价主体、建立评价指标等角度采取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1] 姚佳,杨永明,何晓颖.技工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办学模式探略[J].职教通讯,2018(8):6-8.
[2] 陈刚.产教融合视域下校企合作机制构建探讨[J].职教论坛,2017(31):62-64.
[3] 荀凤元.技工教育体系代表着新时代产教融合转型发展的先进方向[J].职业,2018(2):4-8.
[4] 姜泽许.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职教论坛,2018(5):34-3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065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