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培养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尝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数学运算是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之一。培养学生运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难点,本文提出了四则运算、公式法则运用和解答应用题三个方面能力的具体培养方法,值得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 运算能力 培养 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四则运算能力
  要想提高四则运算能力,首先必须深刻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随着计算器的普及,有的学校允许学生带计算器进课堂,允许学生用计算器做作业,这样的运算是只讲结果不讲过程,不讲算理的。而我们学习四则运算的目的是通过四则运算的学习培养和训练数学人才,使学生长知识,长才干,发展思维能力。因此我们实施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时,在四则运算这一重点难点问题上,必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把握关键。学生在四则运算训练时,老师不仅要看学生的运算的结果,而且还要着重看运算的方法和思维过程。其意义在于通过运算解决具体问题。而对四则运算意义的深刻理解,显然是选择最优解答方案的前提。如,对小数四则运算的意义的理解,可从实例引入,再依据小数的“移位性”和“添零性”两条性质,得出:小数四则运算的意义与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相同,小数四则运算的方法与整数四则运算的方法相似,关键在于处理好小数点的位置。又如,对乘法对加法分配律的理解:(a+b)c=ac+bc是指(a+b)个c,等于a个c加上b个c。另外在四个混合运算时“先乘除后加减”,必须讲清加法与减法为同级运算,先后之分,谁在先先算谁。乘法与除法也为同级运算,顺序的安排与加减法相同。关于大括号“{}”、中括号“[]”、小括号“()”的运算顺序也要向学生讲清,还有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的混合运算时,一般情况下将小数化成分数,因为有的分数化小数时会出现循环小数不便于四则运算,但这也不能绝对,须看具体问题。这些都得让学生在运算训练过程中理解记忆,这样四则运算能力才会不断增强。
  二、培养学生的公式与法则的运用能力
  运算法则和公式的掌握是小学生运算能力三个方面中的一个。法则和公式的运用能力要通过学生在动手动脑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自然生成,这样学生的记忆才会深刻,运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有时遇上记忆障碍,只要想想算理,简单推算一下,正确的公式或法则就出来了。
  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中所涉及的立体图形包括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会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在求它们的表面积时,要求学生对这些图形的表面,一个面一个面地仔细看一看,再动手摸一摸,大家发现是平面的可用已经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加以计算,发现圆柱体的侧面不平,可用展开侧面的办法解决,使其成为长方形加以解决。并指导学生看出长方形的一个边长为圆柱的高,另一边长为底面周长的一半,可用C=2πR算出。圆锥体的表面积面的计算,课标不做要求,学生可自由探索。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可通过实验法得出,教师可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容器各一个,教师作三次演示操作实验,每次都将满满的三锥大米倒入圆柱内,恰恰使其装满。反过来满满一圆柱容器的大米,用圆锥容器去量,恰恰够三次。从V柱体=sh,得出V锥体=sh的结论。再让学生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容器为学具,做量细砂的实验,加以证实,使其对V圆锥=sh坚信不疑。由底面积S=πr2 ,得圆锥体积公式:
  V圓锥=sh或V圆锥=πr2h=π()2h=()2h
  并告诉学生以上每个公式中都有三个变数,只要知道其中的两个,就可求出第三个。并编题组进行训练。不断提高学生运用公式的能力。
  小学数学运算法则,也可以通过实验演算过程自然记忆。为了巩固记忆,可将运算法则编成苗区学生喜闻乐见的苗歌,让学生在传唱中熟练掌握。如,分数四则运算法则可编成:“分数加减没有巧,首先通分不可少,分母就是公分母,加减分子就是了。分数乘除要记清,带分先要化假分,乘法子母各乘各,除法子母颠倒乘。”这样学生就会受益终身。
  三、培养学生的应用问题解答能力
  应用题教学既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又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因此小学生要花较多的时间培养这一能力。应用题的解答步骤应包括在弄清题意,找到题中所给的条件(含显性的和隐性的)和所求目标后,进一步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分析解答条件,探究解答方向,选择解答方式,再确定解答程序,优选解答策略,对答案进行验算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
  应用题的教学,要根据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采用逐步由简单到复杂的训练过程。从一步计算应用题到二步计算应用题,再从二步计算应用题到三步计算应用题,以及采用代数、几何、统计初步知识解答的应用题。要提高学生对应用题的解答能力,让学生逐步掌握审题、分析、解答和检验四个基本步骤十分必要。
  例,某教师从家里去学校上班,出发时看表发现如果步行,每分钟80米,将迟到5分钟;如果骑自行车,每分钟200米,可提前7分,问某老师出发时离上班时间还有多长?
  审题:这是一个行程问题,已知两个速度和两个时间;
  分析:骑自行车肯定比步行快,因此有从家到校骑自行车可提前7分钟到校,步行要迟到5分钟的条件,要求从出发时间到上班时间是多长?由于有两个不同的速度猜想很有可能是追及问题或相遇问题。画出线段图草图:
  若各自走完预定的时间步行到达B处,骑自行车到达D处,这时若原路原速返回同时到达A处。很显然是追及问题。追及的路程为:CD+BC=200×7+80×5,速度差为:200-80;
  解答:t=  S÷  V=(80×5+200×7)÷(200-80)=15(分钟);
  检验:用家校之间的路程为AC定值检验,步行80×(15+5)=1600(米),骑自行车200×(15-7)=1600(米),所以解答正确无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01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