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把握朗读技巧 留住唇齿间的美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朗读是品读文本最基本的方式,也是最基本的语文教学方法。掌握有效的朗读方法是理解感悟文本、表达情感的重要途径。教师应率先垂范,利用朗读语气、创设情境、电教媒体、个性朗读等技巧,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手段,并运用朗读评价,架起读者与听众的沟通桥梁。
   关键词:范读;朗读技巧;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02-0084-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2.080
   言为心声,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内心情感的一种呈现,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而朗读则是品读文本最基本的方式。“新课程”在四个学段的阅读部分都率先强调“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见,朗读被认为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语文教学方法。因此,低年级学生初读文本,掌握有效的朗读方法是理解感悟文本、表达情感的重要途径。
   一、教师范读,引领朗读学习第一步
   李吉林老师说:“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内心体验、情感的产生是非常重要的外部作用。”按心理学所说的“范型启发”,教师范读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比录音教学更为直接,其正迁移效应也更为明显。教师的眼神、表情、手势等体态会作为一种信息,即时直接传递给学生,更易感染学生。因此,低年级朗读教学中,教师范读是最直观、最基本的指导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二、把握朗读技巧,抓住词句语段的情感线
   (一)语气变化——朗读表达的主音符
   1.重读关键词语。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句,通过重读突出情感。低年级学生初步学习朗读时,往往会出现“唱读”现象。这正源于学生对文字内容的理解欠缺,导致无法把握句子内容的主次,而造成语调的“千篇一律”。如果学生在理解文本之后,能够抓住语句中的重点词语进行情感表达,便有了初步的抑扬顿挫变化。因此,只要学生把握人物内心情感,就能够在读中品悟,以情促读。
   2.准确把握语速。语速,即说话的速度,这与感情表达有关。通过语速的变化表达情感在低年级朗读指导中尤为重要。首先,语速受感情的影响。其次,语速同一定的情境有关。
   (二)创设情境——以情促读的催化剂
   1.想象朗读——基于文本角色及情境的情感拓展。阅读想象力是每个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思维能力,它直接影响到一个人在阅读他人文章时能够感悟、理解的程度。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就要特别关注学生阅读想象力的培养。想象,有利于加深理解,更有利于情感体验。在文本描写的形象生动处,文本的空白处,叙事的浓缩处,情感的浓郁处或含蓄处,指导想象能使学生深入情感体验。
   2.联想朗读——基于自身经历为基础的情感共鸣。人们在读书的时候,读到文本中的内容,往往自觉和不自觉地把它和别的事物联系起来,人们把这种思维活动叫做“联想”。当所读内容联系到自身的经历时,便产生了“共鸣”,即是作品所传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引起朗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发生“移情”与“共振”。唯有联想朗读和想象朗读,才能与文本产生“共振”,达到情感的共鸣。
   (三)电教媒体——提升朗读情感的助推器
   如今的多媒体手段已不仅限于音乐、图片的呈现,更多的动态资料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视频资料的使用,能够将文本情节更加真实、生动地再现。写名人、历史事件的文章更适合使用视频资料的拓展。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恰当使用可以优化课堂教学,但内容烦琐的课件或使用过于频繁,则会起到副作用。精练且恰到好处地使用课件,可以为文本的朗读起到助推作用。
   (四)个性朗读——表达学生专属的读书感悟
   教师指导学生讀书时要多方设法,使学生自己悟出读书的方法和技巧。在整体指导学生朗读方法的同时,要重视个性化朗读的培养。用多种方式的朗读促进学生感悟,让学生在读中品味,在读中交流,在读中思考。在不断的读书积累中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悟性。如苏教版一年级《看菊花》一课:“黄的,白的,淡绿的,紫红的……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不同学生朗读的语速及情感处理会有所不同,如快速朗读本句者会读出花的多,使人眼花缭乱;慢速朗读者则会读出逐个点数花朵且放眼望去的感觉。教师要给予学生个性化的体现机会,认同他们不同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三、运用朗读评价,架起读者与听者的沟通桥梁
   “新课标”在评价建议部分强调:“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方面进行综合考查,还应注意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教师在倾听学生朗读后一定要给予具体的评价,不仅要评价声音是否洪亮,读字是否准确,更要评价学生朗读的语感。避免使用单一、笼统的“你读得真流利”“你读得真有感情”评价语:另外,学生互评不仅能使朗读者受益,更能使评价者从倾听的角度学会尊重他人、学习他人、取长补短。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只有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地朗读,才能感知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实现读者与文本的对话过程。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文之前,应该先学会“读文”,读出理解,读出情感。让学生从“咬文嚼字”开始,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展现语言文字的精妙,运用朗读技巧,留住这唇齿间的美丽。
  参考文献:
  [1]魏爱玲.小学朗读教学技巧举隅[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8).
  [2]陈继芝.简析小学语文朗读技巧[J].东西南北(教育),2018(1).
  [3]陈桂连,刘茂宏.小学语文经典朗读的技巧策略探讨[J].新课程(上),2018(3).
  [4]孔杏格.朗读教学的高效课堂实施策略浅探[J].语文教学之友,2018(4). [责任编辑 张宏丽]
  作者简介:刘敏(1981.10— ),女,汉族,山东胶州人,小学一级,研究方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13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