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学生就业指导现状分析和对策刍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高职院校担负着为社会及企业培育专业化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任,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极为关键的推动作用。然而由于当前社会就业形势的不断严峻,高职学生本身学历不高,因此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一直处于不利位置,再加上受到其他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各界所共同关注的话题。基于此,主要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展开深入探究,分析高职学生就业指导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以期能够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他们在未来的社会中取得较高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
  [关    键   词]  高职学生;就业指导;现状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230-02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培养专业化人才的主要阵地,其办学的宗旨就是教书育人。当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进程不断加快,高职院校在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方面的需求也日益提升,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高职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已经成为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当前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然而由于受到传统教育体制因素的影响,我国部分高职院校依然将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办学的主要指标,对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清,很多高职学生在毕业之后依然存在着择业迷茫、难以找到合适工作岗位的困境,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不仅符合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内在需求,同时也为我国现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一、高职学生就业指导现状
   (一)相关制度法规不健全
   近年来,我国政府部门为了完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体系,在高校与企业之间搭建了良好的平臺,对整合就业资源、提升学生就业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相关法律制度的缺失、实施的缓慢都会给地方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增加难度,比如说《就业促进法》虽然已经出台了一段时间,但是推行实施的效果却不太理想;还有部分政策仅仅是从全局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些参考建议,并没有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法;绝大多数高职毕业生在就业时都是通过网络或者是招聘会等渠道获取就业信息,而不是通过政府主导的就业部门。
   其次,政府部门在整合就业资源方面存在不到位的问题,没有将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差异加以突出,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诸多方面与本科院校存在本质的区别,然而当前的制度对其并没有加细化,最终导致在就业指导方面出现偏差,再加上大多政策都是涉及学生创业方面,单独针对就业指导这方面的则非常少。
   (二)高职院校在指导意识上不重视
   首先,高职院校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虽然说在当前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大背景下,很多高职院校管理者逐渐开始大力开展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然而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思想,使就业指导工作本末倒置,一味地追求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忽视了提升学生就业质量的重要性,事实上就业率与真实的就业情况这二者之间是不可以画等号的。
   其次,课程设置不达标。现阶段部分高职院校所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时间较短,并且在课时安排上与教育部所规定的38课时相去甚远,没有专业的任课教师,通常都是由辅导员来负责开展此类课程,不仅课时数较少,课程教学内容也大都是简单的理论讲授,课程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最后,就业指导体系不完善。高职院校所开展的就业指导工作具体形式就是就业指导课程,但是在开设该课程之初,高职院校并没有深入企业内部及学生中进行调研,从而导致在课程设置上既无法满足企业具体工作岗位的需求,同时也达不到高职学生的实际择业标准。就业指导体系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对企业、学校以及学生而言都起不到有效的帮助作用。
   (三)企业参与度不高
   高职院校所开展的就业服务指导工作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企业提供优质的专业化实用型人才,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为地方经济发展所服务,因此企业必须参与到该环节中,然而企业在参与高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
   首先,校企合作模式不成熟。校企合作能够促进高职院校所开展的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变得更具灵活性与机动性,高职院校为了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深化交流,会选择鼓励教师们深入企业进行实习,从而及时了解与掌握该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以及该工作岗位的具体用人要求,在学校教学中才能够有侧重地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但是目前校企合作的模式还不太成熟,依然停留在表层交流上,企业很少有机会参与到学校相关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去,学校在课程建设方面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企业的话语权较少。
   其次,企业参与度受到现实的制约。充分调动企业参与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积极性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与价值。企业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同时也可以开展企业员工与教师之间的互聘合作。其实,很多企业管理人员都希望能够进驻到学校为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帮助,但是缺乏政府方面的宏观调控以及相关制度与政策的不完善,导致能够真正参与到其中的企业管理人员较少。
   二、高职学生就业指导策略    (一)政府方面
   从当前政府部门所出台的就业制度而言,这些政策大都是将本科学生视为主体,没有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在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政策中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即如何改变高职学生的择业观。高职院校本身就担负着为社会及企业培养专业化实用型技能人才的重任,然而很多高职学生在择业时并不愿意到一线工作岗位中接受锻炼,依然追求更高层级的工作岗位,这就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相背离了,并且高职院校学生在应聘这类工作时,由于不具备本科生的优势,因此就业难度往往比较大。因此这也就要求政府部门在制定相关的就业政策时,需要对高职院校的特殊性做到充分的考虑,鼓励高职院校毕业生主动选择技术类型的岗位,并且改变人们对销售、技术、服务等技术工种的传统认识,提升认可度,切实提升这些工作岗位的社会地位。
   高职院校负责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一般由辅导员或者是行政人员所组成,他们并不是专业的教师,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就业指导工作产生制约影响;政府部门需要为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师搭建相关平台,鼓励就业指导方面的专家到高职院校中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从而有效改变兼职教师专业度不足的问题。
   (二)高职院校方面
   高职院校作为开展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主阵地,需要对政府以及企业在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所担负的职责加以明确地规定,争取二者的大力支持,因此,这就要求政府与企业需要整合所有的就业资源供高职院校使用,以此来促进就业指导工作效率的提升,所培养出的人才也能够更加符合企业具体工作岗位的需求。
   学生在一入学就需要开展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工作,需要认识到就业观并不是从学生在入学之后才开始建立的,而是从学生填报志愿时就对其进行引导,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对未来发展有一定规划的专业进行填报,从而在学生心中较早地树立起未来的就业方向,在入学之后也能够有针对性地参与到课程学习中去。
   高职院校学生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在就业竞争中处在劣势地位,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在日常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及实践实训等多个环节入手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密切结合,鼓励教师到企业中参与实践锻炼,掌握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以此才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将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全部传授给学生,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就业方向发展。
   高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通常由辅导员或行政工作人员所担任,他们的教学经验不足、专业知识相对欠缺,容易导致出现诸多照本宣科、纯理论知识教授、缺乏互动等问题。因此,高职院校需要注重对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综合水平的提升,重视任职教师资质以及工作评价,做到与时俱进,用最专业的教师队伍来为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有效的帮助。
   (三)企业方面
   1.加大校企合作的融合力度。传统形式的校企合作一般都是高职院校主动寻求企业开展合作,而很多企业对校企合作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认知不清,片面地认为校企合作只能够提升自身的社会知名度,同时也是对社会的一种回馈形式,这种错误的理念势必会导致校企间更加深层次的合作受阻。因此对企业而言,需要转变原有的僵化思想,从人才储备、资源共享、企业未来发展等多方面出发,努力促进与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
   2.扩大企业合作办学规模。为了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企业必须用战略发展的眼光来对待校企合作,主动与高职院校联系,进行合作,比如说可以开展冠名式的订单班培养,企业全程参与学校的教学活动,并且可以安排企业资深员工到学校内授课,将企业文化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促进订单班的学生能够更早地适应由学生到“职场人”身份的转换。
   3.争取政府扶持政策。企业与高职院校作为校企合作的两大主体,它们二者之间合作程度的深浅主要取决于政府部门支持力度的大小。现阶段已经有部分地方政府出台了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见习补贴”的明确规定,政府方面只有大力支持,才能够促使企业与高职院校开展更加紧密地合作,尤其是对地方中小企业而言更加需要政策的扶持,比如说出台相关的规定,要求对开展校企合作的在一定程度上减免税收,校企师资互通费用由政府承担等。
   三、結语
   现阶段的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将会对高职学生、社会、企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为了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效率,需要政府、企业以及学校开展合作,从思想上提升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程度,政府方负责出台支持性政策和制度,开展深入的校企合作,扩大企业办学,提高就业指导团队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通过以上措施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解决高职学生“就业难”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吕秋薇.关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究[J].商业经济,2018(12).
   [2]何丹丹.高校毕业生求职的问题与对策[J].安顺学院学报,2015(6).
   [3]彭思恒.影响高职学生就业的因素及解决对策:以就业能力结构模型为分析工具[J].青年时代,2016(1):162-163.
   [4]王飞.高职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探索[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11):119-120,140.
  ◎编辑 陈鲜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32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