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巧的情境设计为语文课堂添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能使学生深入的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生活,了解作者笔下的生活情景,对文章的解析会更加深入,激发学生的情感自然流露,让课堂充满人文情怀。
关键词:语文课堂 情境 创设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10-0149-01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学生的语感、情感的塑造。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创设与文章相适应的课堂情境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文章情感的把握。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在创设的情景中去学习,这样可以入情入境,让学生更能会作者的情感和文中人物的思想内涵。文学作品所规定的情境,即他自己有所体验而形成的入神的音调、颜面表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后题中经常要求学生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这里的“感情”是需要通过对课文的客观理解和主观感知得来的,因此,语文教师应在课堂上为学生创建帮助他们理解课文的相应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到课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与作者共情,达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要求。
1利用学生图画再现文本情境
在教学《找春天》的课文时,让学生先画出自己眼中的春天。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学生的画创设课堂情境,学生的画直观形象的描述了春天的美景,课堂导入和授课都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也使同学们直观的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感悟到了春的美丽。在进入课文去指导朗读时我发现孩子们的朗读水平提高了很多,对春天的情感丰富了很多。
2音乐营造气氛渲染文本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让学生用听觉感受文章的美妙景象。如:在教学《一面五星红旗》的课文时,我让学生饱含深情地唱《义勇军进行曲》、配上音乐播放我们每周升旗是的场景,播放我国大阅兵时的情景,他们心头涌起对祖国的敬爱之情,自豪之情。在这样的情境下再读课文,学习课文。使学生不自觉的便产生了爱国的热情,懂得了作者宁可挨饿,也要维护祖国尊严的举动是多么的伟大。不由得对文中的“我”产生了崇敬之情。
3联系生活实际展现情境
小学生认识事物比较单一和直接,对于一些抽象的词语我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理解。比如,学生无法理解文本《日月潭》中的“隐隐约约”一词,于是用一块纱巾挡在了学生眼前,让他们体会并用语言表述这样看东西与平时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说出了“这样看不清楚”“看东西模模糊糊的”“朦胧”等感受。就这样联系学生的生活感受,让学生对一些抽象的词语学起来浅显易懂。对词语的理解自然透彻了许多。
4语言描述情境
在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课时,为了尽快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精心设计了导语:在一个幽静的山谷中,有这样一个美丽的小村庄,那里的天空是那么的湛蓝、深远,空气中弥漫着稻田里飘出的清香,小河绕着村庄缓缓的流淌,夕阳下袅袅炊烟升起,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幸福的生活在这里。可是,有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过后,这个小村庄消失了……一段声情并茂的语言描述配上合适的情景音乐,学生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习课文,收效甚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配乐朗读课文,学生的情感激发出来了,读出了课文蕴藏的情感。
5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
在教学《桂林山水》时,将自己以前去桂林旅游时拍下的照片和视频制作成了多媒体课件,里面加入了一些文字描述,再加上旁边的解说,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桂林的山峰险峻、奇丽,姿态各异,漓江的水清澈、宁静,小竹排在漓江上漂流。使学生对桂林心驰神往,对美的渴望流露在学生的脸上。此时再让学生诵读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他们才能真正将文中的优美语句在脑内转化成画面,真正感受到文章的语言和意境之美,进而激发他们对祖国壮美河山的向往和热爱。
6借助影像再现情境
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下载了一些影视资料让学生观看,在观看时我还配上了讲解,让学生通过视频了解当时八国联军进入圆明园后放火抢夺宝物的可耻、疯狂、贪婪的情景。通过观赏影像,学生直观地看到了侵略者的贪婪、残忍和清政府的软弱、无能,不禁将“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这一使命牢牢记在了心里。可见,影像的使用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从而更深刻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7学生实践活动创设情境
由于作者在寫作的时候都有自己的情感脉络、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我们应引导学生将课文变成课本剧,从而使学生在改编和演绎的过程中感受作者写作时的思路历程,更深层次地理解和体会课文,并在期间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审美的情感。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能使学生深入的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生活,了解作者的内心及情感,对文章的解析会更加深入。能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了解作者笔下的生活情景和情感,对文章的解析会更加深入。也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自然流露,让课堂充满人文情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47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