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TBL教学法在血液学检验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蒋婷 罗巧 殷佳

  【摘要】目的:探讨TBL(以团队为基础)教学法在高职血液学检验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7级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70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人,其中观察组采用T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课程结束后采用闭卷考试和调查问卷教学满意度方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学生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BL教学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80%以上学生对CBL教学法满意。结论:在血液学检验教学中引入TBL教学法可培养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强化学习效果。
  【关键词】TBL教学法  血液学检验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5-0246-02
  血液学检验教学以血液及造血组织的病理变化为基础,根据血液病的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重点学习血液病的实验室检查和诊断标准,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血液病种类繁多且病因复杂,对应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多样,课堂上老师处于主导地位,为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但学生面对各种复杂的疾病,被动接受,学习兴趣缺乏,学习效率低下[1]。且高职学生大多学习基础差,学习动力缺乏,在课堂中参与度不高,知识接收率低。
  TBL(Team-Based Learing)是一种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2002年,由美国Oklahoma 大学的Larry K Michaelsen等正式提出。具体措施为:将团队划分为若干小组,教师提前布置小组任务,学生根据任务要点进行资料查找、课前学习和准备;课堂教学时间用于进行个人测试、小组测试和应用性练习[2]。本次研究以溶血性贫血为例,探讨在血液学检验理论课教学中引入TBL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级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大专学生共70人,入学时随机分为两个自然班级,每班35人,其中1班设为观察组,采用TBL教学法,2班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教材《血液学检验》(第4版),按照教学计划和大纲授课。学生现在处于大二下学期,有较好的医学基础和检验基础,本门课程已经学习了贫血相关基础知识,几种重要的贫血疾病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对贫血疾病有一定的了解,老师已经完成了对溶血性贫血的综合基本介绍,诊断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学生有一定基础,能完成自学任务。
  1.2方法
  1.2.1教学任务
  溶血性贫血疾病种类众多,选取临床常见或具有重要筛查意义的疾病[3]比如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等,作为小组自学内容,分配给各小组。要求小组成员自学课本内容,查询相关疾病资料,掌握疾病的病因及临床表现,讨论基于病因及临床表现的相关实验室检查,最后做成PPT,上台汇报。
  1.2.2分组
  将观察组学生按溶血性贫血所选疾病数随机分为5个小组,每组8人,任命一名各方面比较突出的同学为组长,组织大家完成学习任务。提前一周发放任务,小组成员相互配合、共同学习与讨论,分工合作完成资料查找,PPT制作及上台汇报。
  1.2.3课程实施
  对照组采取常规教学方法对各种溶血性贫血疾病教学,先课前复习,再新课讲述,最后梳理总结本节课重点。
  观察组采用TBL教学法。首先,老师回顾上节课内容,让学生进入状态,掌握上节课重点内容。接着介绍本堂课的基本流程,即小组汇报—学生提问—病例分析—老师补充、点评和总结。每个小组汇报8-10分钟,完成对疾病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断标准的讲述。然后接受其他小组的提问,其他小组提出对该病的疑惑点,组内成员相互协作,回答问题。老师针对该小组的讲解主题,随堂布置病例分析,各小组分析、讨论后,老师随机抽取学生回答病例问题。老师对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鼓励和加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堂参与度。同时,老师对其讲解内容做适当的补充和强调,总结该疾病的特点,加深同学们的印象。最后,老师对汇报小组进行点评、打分。
  1.3观察指标
  1.3.1 考試成绩的评价
  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闭卷考试,测试内容包括选择题和病例分析题,病例分析题,严格按照评分标准打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 评估的标准为:≥85分为优秀,≥70分为良好,≥60 分为及格,<60 分为不及格。
  1.3.2 教学满意度评价
  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教学满意度调查。以匿名问卷方式调查学生CBL教学法的感受和认识,包括在整体学中,CBL教学法在促进教学互动、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团队协作意识、知识学习掌握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共发放 70份调查问卷,回收 70份调查问卷,问卷有效回收率100%。
  1.4统计学方法
  计算机处理全部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 21.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考试成绩评价
  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分析(见表1),比较之后可以发现,观察组的测试结果比对照组好,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教学满意度评价
  调查问卷显示,学生对CBL教学法80%以上学生比较满意。(见表2)
  3.讨论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未来大多在医院工作,通过检验各种体液标本而出具的检验报告,是临床医生诊断治疗疾病、监测病情进展、判断疾病转归的重要依据。通过联合检测一些项目,能判断疾病的性质、定位和程度等,所以要求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生对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了解。血液学检验以血液学理论为基础,以检验方法为手段,以血液病为研究对象,是理论—检验—疾病相互结合、紧密联系新的临床分支学科[5]。因此,本门课程的学习离不开各种血液疾病。本专业除重点学习各种血液疾病的实验室检查外,同时也需要了解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来解释各项检查的意义,保证各项检查有理有据。   在血液学检验理论课教学中引入TBL教学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接收任务,小组成员分工收集疾病资料,再汇总讨论,理清思路,若有疑惑,再次查找资料,共同探讨、学习。通过TBL教学法,强调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极大的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沟通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在这个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循证的思维、严谨的医学态度和神圣的医学使命感。
  多项研究表明[6-9],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的血液学检验教学中,引入TBL教学法,可以加强团队协作,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教学效果良好。
  不过TBL教学法通常需要提前一周布置学习任务,学生在课前需要花大量的时间自学准备,不宜多门学科同时开展。课堂上小组汇报的效果会直接影响到其他学生对汇报内容的印象,若小组准备不充分,或汇报者语言表达不佳,可能会使其他学生无心课堂,效果不升反降,所以也不宜长期开展。同时对采用TBL教学法的教学部分也要经过筛选,选学生感兴趣、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且容易理解的章节,不宜选太难或过多生僻知识的章节。
  总之,CBL教学法能培养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强化学习效果,值得在血液学检验教学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师亚莉.基于小组的学习(TBL)教学方法研究[J].西安邮电大学学报,2013.
  [2]曹鹏,袁文.TBL联合CBL教学法在脊柱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6(09):863-865.
  [3]黄斌伦,楼宏强,单小云,吴茅,胡野.血液检验技术临床实践应用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08):1-3.
  [4]赵强元,尹华,荣扬,齐永志,张云.医学检验人员的临床思维[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06):858-859.
  [5]侯振江,楊晓斌.血液学检验.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6]冯志超.在临床血液学检验理论课中引入TBL教学法的初探[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33):13+15.
  [7]王晶,陈彻,王勇.在临床血液学检验理论课中引入TBL教学法的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6(18):31-33.
  [8]蒙山,赵爽,朱名毅,高洁,卢露碧.TBL教学模式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15(01):121-124.
  [9]罗波,毛樱逾,段素群,杨兴友,王光西.TBL教学在临床医学检验专业中的运用及体会[J].西南军医,2013(04):475-476.
  作者简介:
  蒋婷(1996.4-),女,四川广安人,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助教,本科,研究方向:医学检验技术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75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