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目的:研究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本院82例心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给予不同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45.98±2.74)分、生活行动能力(125.28±0.24)分、护理人员工作能力(94.25±0.21)分,总满意度为95.12%,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协同护理管理模式对心血管内科患者的临床治疗能产生良好辅助效果,改善自我护理能力与生活行动能力。
  【关键词】 协同护理;心内科护理;用药护理
  医院内的心内科主要是为心血管疾病提供治疗,是医疗领域中的重要科室。临床上包括心梗死、心绞痛和心律失常等疾病,都需要在心内科接受治疗。心内科收治的病人大部分为中老年患者,此类患者在临床上表现出心脑血管功能性差的情况,患者病情急重且发展较为迅速,在为患者提供治疗期间,需要采用科学的护理方法[1]。本文作者主要对协同护理干预模式在其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心内科收治的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1)观察组41例,女性19例、男性22例。年龄55~71岁,平均(61.28±2.44)岁。心律失常15例、房室传导阻滞11例、病毒性心脏病10例、慢性心力衰竭6例。2)对照组41例,女性17例、男性24例。年龄54~72岁,平均(61.63±2.66)岁。心律失常16例、房室传导阻滞12例、病毒性心脏病9例、慢性心力衰竭7例。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护理人员无特殊要求,不提前接受相关培训。观察组接受协同护理,具体操作为:1)责任护士需要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掌握患者的日常生活状况,明确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同时与患者本人进行沟通,加强关爱,倾听患者的倾诉,积极解答提出的问题,并对不安和焦虑等负面心理情绪进行排解。2)为患者提供病情指导、用药护理与日常生活饮食指导,提高对于自身疾病的认知水平,便于在发生意外情况时,能够进行自救。
  1.3 观察指标
  1)对比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行动能力与护理人员工作能力评分;2)对比患者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4.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以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以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评分对比分析
  两组患者评分情况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分析
  两组患者满意程度详见表2。
  3 讨论
  心内科是比较容易发生护理风险的科室,在实际的工作中,护理环节和治疗环节,都会因为多种不同的原因而产生护理问题。心内科收治的患者整体年龄层偏大,患者身体各项机能处于衰退的状态,会加大治疗和护理工作的难度。通常情况下,心内护理科室工作人员,需要采取良好的风险护理与处理措施,以此降低治疗工作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协同护理模式在实际应用环节,能够产生良好的辅助作用,为后续的治疗工作提供积极影响[2]。从本文的研究工作中可以看出,在为患者提供了协同护理管理模式之后,患者的各项功能评分均在不同程度上得以提升,其中,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45.98±2.74)分、生活行动能力(125.28±0.24)分、护理人员工作能力(94.25±0.21)分。同时,组内表示十分满意12例、表示满意27例,总满意度为95.12%。这一结果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差异比较显著。同时,该结果还与同领域的学者研究所得结果有相似性。叶慧[3]在研究工作中提出,实施了此种护理干预方法后,患者的满意度提升到了96.82%。由此可以看出,心内科日常治疗中,需要搭配科学的护理方法,提升护理水平,改进护理质量。
  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心内科的护士需要更进一步地探究心内科的实际发展需求,优化调整管理模式。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处理:1)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协同护理模式。此种护理模式中,要求护理人员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理关系。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确保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可以更好地获取患者的信任,便于日后工作更为顺利地开展。比如,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可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和护理手段讲解。观察患者的接受情况,适当地调整自己的语气和用词。此外,在日常生活护理中,也要经常给予患者关心与问候[4]。2)推动医患间协同护理。通常情况下,在治疗期间,患者对医生的信赖程度会直接影响到患者治疗工作的依从性。此种依赖性远远高于患者对于护士的依赖。因此,在此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建立起患者和医生之间的连接纽带。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帮助医生树立值得信任的形象,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比如,从患者的疾病入手,对于出现此种问题之后,需要采取的急救措施,为患者提供有效的解答,减轻患者存在的恐惧和不安等心理状况。当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水平得到提升之后,能够更积极地参与到治疗工作中,以更积极的态度对抗病魔[5]。3)加强患者与家属之间的协同护理。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需要亲人的陪同和照顾。亲人能够为患者提供心理上的支持和帮助,鼓励患者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治疗。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对患者的教育、卧床期间的生活护理等方面的工作,都需要家属参与到其中。此时,护理人员要从专业的角度,为家属提供科学指导。告知家属最有效的协同护理方法,增进双方的距离,给予患者幫助。在进行协同护理宣传教育中,邀请患者与家属共同参与到其中。为患者提供心理疏导,对于一些情绪波动较为剧烈的患者,要多与其进行交流,增强其想要表达的欲望,将自己内心的想法都表达出来,避免情绪郁积,对治疗工作造成阻碍。同时,还要为患者提供自救教育。自救教育能帮助患者在突发疾病时,进行有效的自我急救。患者家属在了解此方法后,也能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
  综上所述,协同护理管理模式对心血管内科患者的临床治疗能产生良好辅助效果,改善自我护理能力与生活行动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海舟,刘鸿雁.协同护理管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作用和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02):93-94.
  [2] 杨菊芳.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作用和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09(05):115-116.
  [3] 叶慧.PDCA模式在心内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08):93,95.
  [4] 刘海舟,刘鸿雁.协同护理管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作用和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02):93-94.
  [5] 谭敏.探讨层级管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01):67-6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982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