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益气补血温阳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理论探讨及经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旨在探讨益气补血温阳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理论基础以及个人经验。
  【关键词】益气补血;温阳通络;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内分泌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日渐提高。据统计,在成年人中,糖尿病的发病率已经超过了10%。糖尿病在传统的中医学中称为消渴病。典型的消渴病的症状主要是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消渴病对于患者带来很大的危害,主要是其变证百出,也就是糖尿病导致的各种并发症,其中周围神经病变就是很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古称“痹症”也有称为“血痹”。在清代《王旭高医案》中记载患者“消渴日久,但仍手足麻木,肢冷如冰”,说的就是糖尿病日久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其表现的早期症状以感觉障碍为主,下肢发病重于上肢,患者往往有肢体麻木、蚁走感、虫爬感、发热或发冷、触电样感觉,开始多见于下肢脚趾,逐渐加重可以上达于膝上,患者会有穿袜子和戴手套样感觉,严重的患者会有下肢疼痛,呈刺痛、灼痛、钻凿痛,疼痛剧烈,昼轻夜重,有时有触觉过敏,甚则不忍压被之痛,需把被子支撑起来,当运动神经累计时,肌力常有不同程度的减退,晚期可以有营养不良性的肌萎缩。长期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一旦皮肤破损,就会出现“脱疽”,也就是现代的“糖尿病足”,对于人体危害很大,甚至导致截肢。
  在以往消渴病的治疗中,多是认为消渴病主要是阴虚内热为主,治疗方面主要是采用滋阴清热中药治疗,对于消渴病导致的变证--痹症,也就是现代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一般是在治疗消渴病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中药,即滋阴养血,活血化瘀。也有医家根据患者的不同的症状体征分为气血两虚型,气滞血瘀型、肝肾亏虚型、湿热阻络型等,从而提出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方药。但是其中皆不离活血化瘀,治疗中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是存在见效慢,疗程长,有效率低的缺点。我们在长期临床实践中认识到,消渴病开始多为阴虚燥热,但是病程日久以后必然气阴亏虚,气血不足,气虚则无力推动血行,血液运行无力,阳气以及水谷精微无以达于四末,四肢机体失养;血虚则脉道不充,血流缓慢,脉络瘀滞,甚则闭塞不通,气血两虚,从而四肢百骸失去温煦濡养,故而身体消瘦,肌肉萎缩,麻木不仁,形成痹症甚至痿证。《证治汇补.体外门》中说“痿属血虚,木属气虚,二者皆谓之痹,皆不足病也……有气血俱虚,但麻而不木者。”《云林神穀》中说“手足麻木,属气血虚,大补气血,风药引之”。这些都论述了气血两虚可以导致手足麻木的疾病。并且消渴病导致痹症的都为病程较长的患者,因此会从开始的阴虚燥热,逐渐形成阴损及阳,阴阳两虚,并且水谷精微不能有效吸收利用,从而导致气血不足,血液循行无力,血行迟缓,导致血淤,水谷精微吸纳不足,且无以运行周身,气血不能达于四末,从而形成痹症,形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有鉴于此,我们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时候,有意识的加大了益气补血的药物,在益气补血药物的基础上,佐以温经通络的药物,在临床上提出了益气补血,温阳通络的方法,并且在此理论基础上制定了归芪除痹汤,作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协定方,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归芪除痹汤的组成以黄芪60 g、当归30 g、地龙12 g、炮附子8 g、桂枝10 g、怀牛膝10 g、葛根12 g、细辛3 g、炙甘草6 g,归芪除痹汤以黄芪为君,重用黄芪补气,当归为臣,二者同用补气养血,地龙为虫类药,擅长通筋活络,配合葛根舒筋活络,牛膝补肝肾还可以引血下行,炮附子、桂枝、细辛可以温阳活血通脉,炙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益气补血,活血温阳通络功效。
  典型病例:江某,男性,69岁,黑龙江人,糖尿病病史15年,双下肢麻木刺痛3年。患者患病后一直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糖,血糖控制不理想,后出现双下肢麻木刺痛症状,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当地医院给予胰岛素皮下注射控制血糖,甲钴胺片口服营养神经治疗,后血糖控制较好,但是双下肢麻木刺痛改善不明显,患者双足疼痛剧烈,夜间尤甚,每日需服用止痛药物才可入睡。来院时检查形体消瘦,表情呆滞,腰膝酸软,双足趾发凉麻木,夜间尤甚,舌体胖大舌质淡红苔白脉沉细无力。检查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都控制良好,雙下肢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入院后仍然给予胰岛素皮下注射控制血糖,继续甲钴胺片口服,加服归芪除痹汤治疗,患者1周后疼痛症状明显减轻,夜间偶尔服用止痛药物口服,仍有麻木发冷症状,继续给予归芪除痹汤口服,患者治疗4周症状改善明显,疼痛症状基本消失,完全停用止痛药物,麻木发冷症状明显减轻,出院后继续服药2月,症状基本消失。
  参考文献
  [1] 张伯萸.中医内科学[M].北京:上海科技出版社.
  [2]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年1月第10卷第1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910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