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讨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讨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6月来该院就诊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疾病患者128例,按照患者来院就诊顺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各64例,两组患者分别接受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而研究组患者,则接受依帕司他治疗,对比其观察指标:SOD(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GSH(还原性谷胱甘肽)水平、正中神经M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S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FPG(空腹血糖)、2 hPG(餐后2 h血糖)、HbA1c(糖化血红蛋白)。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4周SOD、GSH水平、正中神经MCV、SCV以及血糖水平进行对比,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研究组SOD、GSH、正中神经MCV、SCV均高于对照组,FPG、2hPG、HbA1c,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有效的增加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升预后效果。
  [关键词]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20)04(a)-0190-0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随着糖尿病疾病的发展,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不断提升,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与患者自身的高血糖、脂质代谢异常以及微血管病变等密切相关,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促进,进而导致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至于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原因,临床上尚无有效定论,也无特效药物[1-2]。临床上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是采用对症治疗,通过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钙拮抗等,进而达到缓解临床症状的目的,随着临床上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研究的深入,认为在治疗过程中,改善氧化应激反应,改善神经功能是治疗的关键,依帕司他能够有效地对抗氧化应激反应,进而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缓解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显著[3]。该次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来该院就诊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疾病患者128例,着重探讨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让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让研究组接受依帕司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来该院就诊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疾病患者128例,按照患者来院就诊顺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各64例,对照组中,男性有33例,女性有31例,年龄54~85岁,平均年龄为(75.83±3.12)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13±1.22)年。研究组患者中,男性有30例,女性有34例,年龄52~85岁,平均年龄为(74.93±3.55)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42±1.43)年。研究在开始筛选患者之前,均获得医学伦理会审批,研究人员将患者的一般资料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纳入研究的患者,存在足部感觉减退、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踝反射消失等临床症状,证实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疾病[4];②无性别要求,年龄在17~85岁;③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④患者精神状况可、意识状况可。
   排除标准:①既往接受过依帕司他治疗;②患者的生存周期小于3个月;③伴有传染疾病:艾滋病、乙肝等;④存在中枢系统以及外周神经系统疾病;⑤同时伴有严重的重大器官疾病;⑥患者不愿意参与。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胰岛素(国药准字H10890001)控制血糖,采用皮下注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让患者静脉滴注α-硫辛酸(国药准字H20100158)治疗,0.6 g/d,1次/d,连续治疗4周。而研究组患者,则接受依帕司他(国药准字H20040012)治疗,让患者口服,3次/d,50 mg/次,连续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根据研究要求,将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4周正中神经MCV、SCV、SOD、GSH水平以及FPG、2 hPG、HbA1c统计记录。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結果
   观察对照组与研究组的研究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正中神经MCV、SCV,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研究组正中神经MCV、SCV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组间数据对比,表明该次研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4周SOD、GSH水平进行对比,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研究组SOD、GSH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组间数据对比,表明该次研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PG、2 hPG、HBA1c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FPG、2 hPG、HBA1c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组间数据对比,表明该次研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周围神经病变[5]是糖尿病患者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也是危害患者生活质量并发症,该疾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周围神经病变也是导致患者出现残疾的原因之一,既往的研究表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患者自身的血管异常、代谢紊乱以及氧化应激反应等密切相关,氧化应激反应也是导致周围神经病变基本病理机制,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下,进而引起机体氧化应激反应,故而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改善应激反应是治疗周围神经病变的关键[6]。对于糖尿病周围病变的患者,检测患者的血清SOD以及GSH水平,是监测患者体内氧化应激反应变化的重要标志,依帕司他是一种醛糖还原酶抑制剂,通过恢复Na+-K+-ATP酶以及肌醇活性,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可有效的增加内皮细胞一氧化氮的形成,减少糖尿病患者的羧甲基懒氨酸产物,达到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目的[7]。    该次研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而研究组患者,则接受依帕司他治疗,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后,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SOD、GSH水平、正中神经MCV、SCV进行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两组患者接受不同药物治疗后4周,研究组SOD、GSH、正中神经MCV、SCV均高于对照组,FPG、2 hPG、HbA1c,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证实,依帕司他有效的提升患者脑组织神经传导速度,同时还能有效的提升血糖控制效果,其临床疗效较为显著,该次研究结果与郑焱等[8]文献作者的研究结果一致,均证实了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有效的增加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升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红梅,杨男,许倩,等.α-硫辛酸单用及其与甲钴胺联用對比甲钴胺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经济学评价[J].中国药房,2019,30(5):689-693.
  [2]  禤小梅,范敏,范文杰.自拟化湿活血汤与甲钴胺联合用于2型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3):160-162.
  [3]  陈晓英.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评价[J].养生保健指南,2019,3(4):244.
  [4]  胡一俊.依帕司他联合α-硫辛酸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及对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36(4):327-330.
  [5]  廖斌斌.α-硫辛酸与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及对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影响分析[J].系统医学,2019, 4(6):72-74.
  [6]  何流,金智生,张磊,等.红芪多糖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ob/ob小鼠高迁移率族蛋白1-Toll样受体4信号通路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35(7):657-660.
  [7]  张艳峰,汤学勤,张晓飞,等.益气通络方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及对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47(6):745-747.
  [8]  郑焱,於松达.甲钴胺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9, 26(4):404-407.
  (收稿日期:2020-01-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2444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