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  > 中国论文网 > 
  • 政治论文  > 
  • 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联合盆底重建术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临床效果分析

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联合盆底重建术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临床效果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目的:分析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应用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联合盆底重建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入本院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进行治疗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1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0例。对照组行盆底重建术,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行盆底肌肉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盆底功能障碍评分及盆底肌力、盆腔器官脱垂程度、手术后尿禁发生率。结果:治疗之后,研究组的盆底功能障碍评分及盆底肌力均比对照组理想,P<0.05;研究组PDF-Q分级0~Ⅰ度占比高于对照组,研究组Ⅱ~Ⅲ度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尿失禁4.00%低于对照组的18.00%,组间具有显著差异(χ2=11.7225,P=0.0006)。结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采用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联合盆底重建术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出现尿失禁的可能。
  【关键词】 盆底肌肉康复训练;盆底重建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临床效果
  文章编号:WHR201910217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包含有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大小便失禁等,一般以中老年女性为主要的发病群体,造成该病的原因是分娩和妊娠。进一步进行科学验证,为患者寻求有效治疗方法,减少患者疼痛具有重要意义[1],本文针对本院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进行治疗的100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探究应用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联合盆底重建术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100例,所选时间区间为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其分为研究组(n=50)和对照组(n=50)。纳入依据:经过影像学、体格等检查确诊为盆腔脏器脱垂;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均知情,且签署了同意书。排除依据:存在精神障碍,合并其它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等患者。其中研究组年龄50~66岁,平均年龄(60.40±5.37)岁;对照组年龄48~65岁,平均年龄(58.30±5.45)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盆底重建手术,即在硬膜外麻醉之后,进行前后盆腔的悬吊。前盆地重建手术:在患者的尿道外边口两侧4cm位置,利用穿刺锥经皮肤切口进入闭孔,穿透过坐骨棘,并且紧贴在耻骨降支方向,通过阴道膀胱间隙之后穿出,利用穿刺锥在患者皮肤下进行切口,大约为2cm,在患者的下缘进行穿刺,在坐骨棘下方慢慢地穿过阴道膀胱缝隙,并且在患者的阴道前壁膀胱下方将Prolift网带铺平[2]。后盆腔重建手术:在患者的肛门外3cm的位置,利用穿刺锥从皮肤进行切入,避开直肠之后,从患者的骶棘韧带出来,在距离阴道的5cm处,即后壁直肠的上面,放置Prolift网带。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盆底肌肉康复训练,在手术后的30d内进行,即采用盆底康复训练系统行生物反馈电刺激康复训练[3],每次20min,1周3次;进行阴道哑铃训练,1天3次,每次20min;进行肝门收缩以及放松训练,每天进行8~10次。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盆底功能障碍评分及盆底肌力、盆腔器官脱垂程度、手术后尿禁发生率[4]。
  1)采用盆底功能障碍评分进行盆底功能障碍评分及盆底肌力的评分,评分的内容有膀胱、盆腔肠道症状等方面,按照患者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没有症状、轻度、中度、重度,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病情越严重。
  2)利用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表进行评分,对患者子宫的脱垂程度进行打分。
  3)记录患者在手术后出现尿禁的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相关数据经分析与汇总以后均使用IBM 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均以(±s)表示,数据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进行卡方检验,P<0.05表示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盆底功能障碍评分及盆底肌力比较
  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盆底功能障碍评分出现了下降,且患者盆底肌力提高,研究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所示。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盆腔器官脱垂程度
  治疗之后,研究组PDF-Q分级0~Ⅰ度占比高于对照组,研究组Ⅱ~Ⅲ度占比低于对照组,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如表2所示。
  2.3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后尿禁发生率
  研究组出现2例尿失禁,占比为4.00%,对照组出现9例尿失禁,占比为18.00%,经过对比,研究组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具有明显差异(χ2=11.7225,P=0.0006)。
  3 讨论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因为在进行分娩和妊娠时造成机体局部肌肉组织被过度拉升,对腹压的增强,提高了提升膀胱颈移动度,该现象对于阴道分娩且难产的患者最为明显,会对患者肌肉、韧带等造成较为严重的伤害,导致患者粪尿失禁、脏器脱垂。临床上对于轻度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采取保守治疗,即进行盆底电刺激、盆底肌肉锻炼等,该方式对于中重度患者并不理想。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证实了进行盆底重建手术能够提高患者盆底肌力[5],调整患者正盆底缺陷的问题,重新构建盆底的结构,提高子宫主韧带及膀胱宫颈韧带的牢固度,提高阴道前壁的抗压能力,解剖结构得到恢复,使患者能尽快地恢复正常。在手术后联合使用盆底肌肉康复训练,有利于提升治疗效果,避免盆底出现再次的损伤。
  本次研究数据可知,治疗之后,研究组的盆底功能障碍评分及盆底肌力、盆腔器官脫垂程度、手术后尿禁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联合盆底重建术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重建盆底的结构,避免患者再次出现损伤。
  综上所述,对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采用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联合盆底重建术治疗,可调整盆底的缺陷问题,提高盆底的肌力,有利于盆底功能的恢复,减少患者出现尿失禁的情况。
  参考文献
  [1] 何剑芬,胡红波,杨建丽.孕妇盆底功能状况调查及盆底肌锻炼持续性指导效果研究[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9,39(03):250-252.
  [2] 杜亚飞,陈然,刘晶,等.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5(03):289-292.
  [3] 应伟英,毛雪琴,饶乐英,等.产后妇女盆底肌功能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5,23(03):66-68.
  [4] 曹婷婷,王建六.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9,28(06):465-468.
  [5] 谢谨.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联合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工程,2018,25(03):273-27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197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