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古代诗歌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在高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使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古代诗歌的教学方式进行研究,找出存在问题,并提出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有效策略,以期提高诗歌教学的质量。因此,有必要培养高中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强化高中语文教师诗歌鉴赏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能够深切地了解诗歌之美、诗歌之情、诗歌之魂,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本文从把握诗歌背景、指导学生诗歌鉴赏方法两个方面对高中语文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诗歌;鉴赏;提高;文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6-0244-01
  前言
  “中国文学的来源是诗经”,诗歌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在诗歌尤其是古代诗歌中,蕴含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文明,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诗歌也有着中国文学之魂的美称。因此,培养良好的诗歌鉴赏能力,提升鉴赏水平,对于个人学习和发展而言非常重要。在语文教学中,诗歌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从小学开始学习诗歌,一直贯穿整个小、初、高,到了大学,还有诗歌鉴赏的选修课。鉴赏诗歌,可以提升个人的文学修养,是美育教育的重点,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诗歌鉴赏能力,培育审美意识和能力,使学生能深入了解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其文学素养,奠定文化自信的基础。本文从把握诗歌背景、注重诗歌鉴赏方法以及培育学生鉴赏思维和能力三个方面对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进行了探析,旨在提升学生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修养水平。
  一、深入了解诗歌背景是诗歌鉴赏教学的基础
  鉴赏诗歌,一方面是鉴赏其外在的文学价值,如词藻、典故、历史等,这些能够体现出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和演变规律,从中挖掘出深刻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则是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探索,在一行行的字词当中去找寻作者内心的“蛛丝马迹”,从中探求作者的情感,去体会诗歌文字对于个人情感表达的一种普世观,从而产生出对现实、对鉴赏者的一种情感共鸣。诗歌之美是词藻之美、是韵律之美,更是那种触及人心灵深处的“内在美”,文字只是作者寄托感情的一种载体,只有深入地探究到诗歌内在蕴藏的作者本人的那种情感,才能实现鉴赏的目标。而要探究这种思想层面的内容,那么,在诗歌鉴赏前,深入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诗歌鉴赏教学的基础。因此,若要诗歌鉴赏教学取得时效,则必须做好诗歌鉴赏教学的导入工作,带学生进入到诗歌所处的时代中,在战火纷飞,英雄乱世的三国时代里面去领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豪迈、“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的“雄姿英发”、“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无奈,只有深入了解诗歌背景,才能让学生在当中领会作者的酸甜苦辣,品味出“诗歌之味”,鉴赏出“诗歌之美”。
  例如,笔者在教学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5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时,就先对诗歌创作背景进行了详细探究和说明,为此诗的鉴赏奠定良好的基础。首先,通过放映一段事先准备的相关历史短片《昭君出塞》,让学生了解昭君出塞这段历史,在看完之后,提问学生“同学们,看过这段短片之后,再结合以前学过的相关历史知识,你们能谈一谈自己的感想吗?”引导学生体会昭君出塞、身死异国的悲凉情感,为鉴赏本文中作者借王昭君之事抒发自己的悲愤做铺垫;其次,再提问同学们是否对杜甫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等学生们回答完之后,再做详细补充:“杜甫所处唐代由盛转衰时期,安史之乱后投奔唐肃宗,官右拾遗,为了上疏替宰相房琯说情而收到排挤贬斥,被贬为司功参军,这首诗就是写于这段时期”;最后,再引出这篇“咏昭君诗之绝唱”的名篇——《咏怀古迹(其三)》,和学生一起追溯历史,感受王昭君这一经典历史人物的艺术魅力,从中领会作者字里行间对君主重奸佞、远忠臣的“怨恨”,引发学生与杜甫的共鸣,体会作者的忠君、爱国的情怀。培养学生从诗歌背景中探究作者思想感情的鉴赏技巧。
  二、指导学生合理运用诗歌鉴赏方法是诗歌鉴赏教学的重点
  诗歌鉴赏实质上是一种文学的阅读方式。阅读文学作品,当然不能“狼吞虎咽”“囫囵吞枣”般地进行,应该运用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才能鉴赏出诗中之美;同时,诗歌鉴赏更是一种高端的阅读方式,对于学生的阅读技巧和思维都有很高的要求,而高中时期,正是这种鉴赏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因此,对于学生诗歌鉴赏方法的指导,尤为重要。高中语文教师在诗歌教学时,应该从学生的成长和认知特征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对学生进行鉴赏方法的指导,使学生能“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另外,及时和学生一起进行方法总结,以便于学生课后复习和自学,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和水平。
  还是以《咏怀古迹(其三)》为例,鉴赏咏史诗,一般分为三步骤:一是“弄清史实”,了解诗歌所描写的“古人往事”,这在交代诗歌背景时就能够详细讲清楚的;二是“体悟感情”,也就是诗人为什么要写这段古人往事,从中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引导学生从诗中找到能体现情感态度的词语,也即是“找寻情感关键词”。在本诗中,学生会很容易就找到“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中的“怨恨”一词,这也是本诗的“诗眼”所在,那么,找到这一关键词,本诗的鉴赏就算成功了一大半——杜甫借昭君远嫁异邦,月魂空归、思念故乡的幽怨来体现画师的无耻以及汉元帝昏庸的怨恨,从而“借古喻今”,来表达自己尽忠进谏而受奸佞排挤,君王贬斥的怨恨。再鉴赏完这首诗歌之后,总结这种“抓住情感关键词”的诗人情感表达鉴赏方法,趁热打铁,再举例给学生进行理解运用,让学生深入体会诗歌中的情感表达,掌握诗歌鉴赏的技巧和方法。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诗歌鉴赏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学生文学素养、鉴赏能力培养的关键,对于学生个人成长和学习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高中语文教学中培養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应该以把握诗歌背景为基础,辅以鉴赏方法的指导,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258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