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洁

  摘要: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阅读方法的掌握与否,直接影响学生获取知识的质与量。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提出了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措施,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 兴趣
  
   阅读教学是文本、生活与人的心灵之间的一道桥梁。课堂上,教师应把爱心、微笑、激励传递给学生,营造一种愉悦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平等民主的和睦气氛。阅读教学应该成为学生了解社会、体验生活、感受幸福、表达自我、与世界交流的过程,应该让学生在感受、体验、交流中,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构建和提升。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1.提倡自主性阅读
  要为学生创造自主阅读的条件,学校和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给学生留出足够的阅读时间并为学生开拓较大的阅读空间。具体讲,学校应为学生安排由阅读课,多购优秀读物并全天候地开放学校图书室、阅览室,要与社区图书馆加强联系,使之对学生开放。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考试中减少阅读知识的比例,加大人文修养考核的力度,使学生读书蔚然成风。
   2、组织合作性阅读
  阅读虽然是学生自主的实践活动,但这种自主绝不是个体封闭式的学习,而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群体互动的开放式的合作学习。在这种合作中,学生可以彼此互通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法与过程,从而使自己的见解更加深刻和全面。在具体操作时可借鉴或试用“个人学习――小组交流――共同协作――分享成功”的模式。
   3.引导探索性阅读
  探索性是阅读的生命线。因为文本提供的信息除了字面信息外,常常还有更深层次的信息。这些隐含的密码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诵过自主阅读去探究、去发现、去解决。教师要通过观察、测验、谈论等方式对全班每个学生的阅读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上了解每个同学、全班同学的个性和共性问题,为指导学生探索阅读提供第一手材料。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去破解疑难问题,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有关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对学生在探索路上久攻不克的问题指点迷津,以帮助学生攻克阅读上的难点。
   4、坚持开放性阅读
  充分利用校内阅读资源,包括教材、图书室、各类图书、阅览室各类报刊杂志,做到“物”尽其用;充分利用校外阅读资源,包括校外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文化馆等机构的图书音像资料,以丰富阅读内容。
   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措施
   1.明确阅读目的,开展合作学习,提高主动自读能力
  目的明确是学生阅读的动力和前进方向,也是学生主动参与阅读的前提条件。带着明确的阅读目的,让学生主动读,是培养他们阅读能力、提高语文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读”是学生感知、理解课文的一种实践形式,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训练方式,通过“自读”课可以培养学生以下几种具体能力:认读能力――辨识生字、学习新词的能力;理解能力――审题、辨体以及探究文章的能力;质疑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鉴赏能力――分析、评价文章的能力。语文教材中每单元前都有单元内容简介和阅读指导方向,是我们“行动”的指南和主攻方向。
   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对阅读产生较浓厚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阅读是为学生认识世界小学打开的一扇扇窗口,我们应该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的乐趣,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师生同读:不仅要求学生读,也要求老师与学生阅读。读孩了喜欢的儿童文学作品,精彩处声情并茂地朗诵给孩子听;教师深情的朗读可以感染学生,学生也会情不自禁地跟着诵读,师生可以一同分享阅读的快乐;2.巧设悬念:教师要经常讲故事给学生听,并在孩子昕得入迷时戛然而止,这时他们便迫不及待地自己打开书本去读,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交流阅读收获,使学生在活动中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感受阅读的重要性,从而更进一步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
   3.合理的选择阅读内容
  21世纪是信息飞速发展和快速传递的新世纪.面对琳琅满目的书籍报刊,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注意选择读的方法。有的要全篇精读、细读。有的只要粗读、浏览。应依据书目和实际需要区别对待、有所选择。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对于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则需要静心细读,品味性地精读。
   4.要重视阅读过程中学生学习行为的主观情意因素
   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是进行学习方法指导的先决条件。例如《月光曲》一课,分辨事物和联想是教学难点。在教学这部分课文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单元训练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可采用设疑激趣的方法,调动学生运用已掌握的阅读方法去主动求知。教师可先用形象的语言过渡,引出穷兄妹俩看到的画面(可配合图片)。然后问:“穷兄妹俩在美妙的音乐中陶碎了。他们联想到什么呢?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这样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标志词语找出答案,最后问学生“通过穷兄妹俩联想到的画面,你知道曲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贝多芬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这样呢?”学生可联系已掌握的学法,联系上下文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去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使学生产生需要感、自信心、愉快感和自觉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培养质疑释疑的能力
  阅读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释疑,教师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难点在什么地方,便于有针对性地教学,减少无效劳动。对于学生来说,能够起到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激活学生思维及养成求知兴趣的作用等等。语文学习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认真寻疑、大胆质疑、积极解疑,让“疑”成为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教师要教给学生在何处质疑。一般来说,应在难点处、困惑处、关键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总之,正确的阅读训练,有利于学生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以及知识面的提高,通过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广开言路,让思维之路畅通,并且注重文字、词汇的“基础”积累,所谓“基础”,即采用积累本记录等形式先从文字的层面上获得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以完成“感知――理解”的阶段为主要学习目标,使学生阅读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挥。
  
  参考文献:
  [1]方桂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培养[J].淮师范学院学报
  [2]蒋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探索[J].才智,2010,(6).
  [3]黄之海.浅谈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指导[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1).
  [4]张岩.刍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意识的培养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11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