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创造视角下产学研集群升级路径选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改革体制机制不断地深化,产学研集群各主体之间的合作创新,是保持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当前中国关于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研究与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与进步,但是,关于产学研集群的研究仍存在着不足。从价值创造视角入手,以价值链为基础,运用数据包络分析的理论,研究江苏省产学研集群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的效率,得出结果江苏省整个价值创造的效率值不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并提出升级路径的建议。
关键词:产学研集群;价值创造;价值链;数据包络分析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03.050
0 引言
产学研集群协同创新的实质在于为了实现资源共享以及优势互补,不同性质的组织为了各自的目的与利益进行自发的聚集合作。对于产学研集群的协同创新,我国有着大量的实践,并从中积累了许多经验,获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然而产学研集群的协同创新可以通过多种路径实现,运行模式也多样化,这种多样化就会使企业,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在功能定位,以及利益获取这些方面上的差异矛盾化。这样就存在了利益的冲突,从而降低了整个集群的价值创造能力,无法充分发挥集群的创新能力。
1 国内产学研集群价值创造效率实证研究
1.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产学研集群进行价值创造的过程中,企业,高等院校,研究机构需要一定的资源投入,并通过三方主体价值链的运转,将资源转化成科技成果,盈利等产出。因此影响产学研集群价值创造效率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三方主体、合作机制、政策环境等,通过数据包络分析(DEA)对价值创造效率的评价结果也受一些主观方面的影响,因此本文运用科学的选择方法参考了张健在天津医药制造业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评价研究——DEA方法一文中的指标体系,进行指标的确定。最终确定的投入与产出模型如表1,同时,由于存在科技创新的研发周期,投入指标与产出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滞后期,因此,本文取从投入到产出的滞后期为一年。因为探讨产学研集群的升级路径,提高价值创造能力,不能仅仅比较创新效率,同时也要对比科技成果转化乘获利的整体效率,因此将新产品的销售收入作为最终的集群产出。同时,科技成果转化成此阶段的转化滞后期仍取为一年。第二阶段的投入产出指标,详见表2。
1.2 基于DEA模型的产学研集群创新效率实证分析
1.2.1 數据来源说明以及处理
考虑到产学研集群进行价值创造的过程需要转化时间,科技研发存在滞后期,需要取来年科技成果作为产出指标,因此本文所选用的数据为全国2015—2018年全国各地区的产学研集群协同创新的数据,将产学研集群的整个价值创造的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高等院校,科技研究所投入人才,资金,设备等进行科学技术创新的研发,获得一定的成果后申请专利,专利申请周期约为一年,于次年的专利年鉴上获得专利数据作为第一阶段的产出指标。第二阶段是企业向科研机构购买专利(或者在第一阶段便已经注入资金投资科研成果因为我们将产学研集群作为一个整体来比对,故不考虑三方主体内部的投入与产出),进行设计加工,并形成新产品出售。而携带科技成果的产品带来的销售额便是第二阶段的产出指标,再加上企业新产品技术项目数。第一阶段投入数据为2016年,产出数据为2017年,第二阶段投入数据为2017年,产出数据为2018年的数据。
1.2.2 国内各个地区的产学研集群整体价值创造效率分析
本文对数据的处理以及分析使用的是DEAP2.1软件,在统计年鉴上找到上文提到的所需要的数据进行计算,首先需要计算国产学研集群的整体的价值创造效率值,将第一阶段的投入指标,以及第二阶段的产出指标进行分析。
计算过程如下:将新产品技术项目数,新产品销售收入,申请专利数,发明专利数作为产出指标,R&D人员全时当量,R&D经费,R&D项目数作为投入指标。其中专利数的数值为规模以上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利数之和。建立CCR模型,运用DEAP2.1软件进行综合效率的计算。
1.2.3 国内各个地区的产学研集群创新效率分析
上文从产学研集群进行价值创造的整个过程进行计算分析了全国各地区的价值创造效率值,得出结果是江苏产学研集群的价值创造效率尚有不足,存在较多的提升空间,接下来本文要继续深入探讨分析,江苏省作为经济发展大省,产学研合作资源众多,但是排名不是特别靠前的原因。之前本文将产学研集群进行价值创造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是进行科学技术研发,以及科研创新,并以专利作为产出的创新阶段。第二阶段是利用科研成果,技术发明为集群带来经济效益的科技成果转化阶段。下面本文要对第一阶段的创新效率值的计算,通过带入第一阶段的指标数据,按照计算国内各个地区的产学研集群价值创造效率的方式,进而得到创新效率值。
1.2.4 国内各个地区的产学研集群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分析
通过带入第一阶段的2016到2018年的指标数据,按照计算国内各个地区的产学研集群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计算方式,进而得到2017年到2018年的创新转化效率值。为了更清晰的表明各地区产学研集群效率差距,本文将第二阶段的投入指标设置为高等院校,研究所申请专利数与发明专利数。
2 结果分析
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本文得出了结论:江苏省的产学研集群价值创造水平也很高,但如果整个集群想要继续升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前文对于产学研集群的价值创造过程,分为了两个阶段分别研究了各个地区的效率值,分为创新效率阶段以及成果转化效率阶段,结果表明江苏省在创新效率上的表现较差,因此为了促进江苏省产学研集群的发展、升级,本文将从提高创新效率的方面提出几条建议。
2.1 政府应加强集群信息平台的建设,提供政策引导
政府通过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激励引导产学研集群的发展,激励产学研三方主体达成长期稳定的合作。目前江苏省用于科研方面的资金较为庞大,种类也很多,但是不够集中,因此应该加强建立专门用于产学研集群发展的科研资金。同时应搭建先进的产学研信息服务平台,目前江苏省产学研服务平台功能较为稀缺,大部分网页功能不能正常运行,因此政府应构建网上平台,以便提高高校,企业,科研机构三方之间甚至自身之间的交流,方便合作关系的建立。
2.2 企业应主动寻求科研合作,加强自身品牌形象
企业应改善自身管理体系,运营体系,要向国外优秀的产学研集群学习成功经验与管理方式。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研发需求,主动寻找集群内的合适的高校以及研究机构达成优势互补,部分资源共享的合作关系。互利互助的同时可以分摊风险,这种合作较为灵活,可以对新产品研发的整个过程达成长期合作,也可以就其中一个难关环节向他们寻求帮助。同时产学研集群中的企业应注重自身品牌形象的建设,提高竞争力加入。
2.3 高校以及科研机构应积极构建创新研发平台
三方主体应不断加深合作,共同构建科技交流平台。高校与研究机构,企业可以就研究题目达成合作,科研机构为高校提供论文命题,以及试验场所,高校人才与科研机构合作攻克难关。企业为高等院校提供实习地点,高校帮助企业改善劳动力不足的困境。同时学校以及科研机构可以向企业寻求资金上的帮助,并对于产品研发成果达成更进一步的合作,并分摊各主体方的风险。科研机构与企业可以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提供帮助。同时高校与高校之间也可以加强合作,对于擅长专业的人才交流,培养综合型人才,提升产学研集群的整体创新能力,使集群形成良性发展,进而促进集群升级。
参考文献
[1]郝萍,史艳红.产学研合作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J].企业技术开发,2016,35(06):126-127.
[2]周青,许倩.价值创造视角下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模式[J].技术经济,2017,36(10):24-30.
[3]张健.天津医药制造业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评价研究——DEA方法[J].现代商业,2016,(05):116-1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120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