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误区与应对策略浅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人力资本已超过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成为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成为经济、财富增长的源泉。本文针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误区,从组织结构变革、建立利益驱动机制、推进员工培训、职业规划设计等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以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升。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误区  应对策略
  一、人力资源管理误区
  随着全球现代管理理论日趋成熟和深化,在摆脱传统观念束缚、吸引借鉴先进管理思想的过程中,由于惯性思维的作用和各方面的条件限制,难免形成误区。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观念滞后,对人力资源的认识不到位。任何管理思想都是根植于一定的社会文化土壤之中的。中国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造就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与生俱来的不平等地位,形成了实际工作中支配与被支配的领导方式。同时,“上智下愚”的传统观念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管理者的决策和思维,成为管理工作中的痼疾。在工作中表现为偏好高度集权的管理方式,不重视人的真实感受和需要;在收入分配上实行“一刀切”的管理,不重视发挥薪酬体系的激励作用;在工作安排上实行“控制—服从型”的管理方式,把人才视为归我所有,为我所用,严重制约了人力资源潜能的发挥。近年来,由于受传统体制下管理观念和收入分配体制的影响,国有企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市场的竞争中已经处于明显劣势。如果观念不更新,不能客观评价人在管理中的中心地位,就不可能在未来发展中占据人才优势。
  二是机制滞后,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在管理中,由于缺少科学的考核机制,忽视人的利益和主观需要,严重影响了员工特别是优秀人才的工作积极性,抑制了人力资源的潜力,形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在用人方面缺乏科学的绩效评价机制,往往通过管理者的“印象分”决定人才的价值。由于不同管理者的阅历、能力及对待人才看法的差异,具体操作中难免松紧宽严不一、因人而异,使客观、公平、公正的选人原则难以体现。 在收入分配方面缺乏与绩效考核挂钩的收入分配机制。收入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倾向仍很严重,“你有我有全都有,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一团和气、看似公平的风气还有一定市场,这实际上是忽视了人在工作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及人的贡献。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急功近利,无法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企业制定人力资源计划往往出于应付企业一时的人才短缺,不注意人力资源的战略性开发,不考虑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不能为引进的人才作出合理的、与企业同步发展的职业生涯计划。
  二、针对现存误区的应对策略
  现代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人才和管理,经济发展的链条必须靠人才的作用来耦合。现代企业的管理,首要任务就是源源不断地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实现人才整体素质的优化提高。应该看到,人力资源发展已出现一些新的必然趋势。
   (一)组织结构变革将促进人力资源配置优化
  随着经济转轨时期组织结构变革和人才市场的完善,人力资源配置将进一步得到优化。管理模式向扁平化方向发展以提高组织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能力;引入竞争机制,实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为大批优秀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信息技術的成熟和发展,虚拟化的网络将逐步取代传统的组织形式,为社会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而更多的管理人员将走出等级严格的“象牙塔”,直接面向市场,迎接更加具有成就感的挑战。
   (二)通过合理的利益驱动机制实现人力资源开发
   建立合理的利益驱动机制,实行因人而异、与绩效考核相结合的有差别的分配制度是实现人力资源开发行之有效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员工的需求差异,有条件满足员工需求,采取因人而异的薪酬制度。薪酬要与贡献大小挂钩,实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统一,采用多种激励方式。薪酬要体现人的能力大小差异,使薪酬成为激励员工学习提高的手段。这是一种观念创新,既然货币资本和人力资本都是资本,作为资本,其收益都应该是产权的收益,不能简单地作为劳动的收益比如工资来看待
  (三)培训将成为人力资源发展核心
   培训是企业获得高质量人力资源的重要手段。人力资源是企业所有资源中增值潜力最大、最具有投资价值的资源,而员工培训是企业所有投资中风险最小、收益最大的战略性投资。从社会的角度看,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使科技进入以几何级跳跃式发展阶段,人类进入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习将成为一个人毕生的需要。 从员工的角度来看,在温饱问题解决后,工作成为一个继续学习的过程,是为提高自身价值而进行的投资。员工不仅重视完成工作的质量,更看重从工作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实现人力资源增值。经过培训,企业由于员工技能提高而得到长足发展,员工则从企业发展和自身努力中获得收益。员工和企业不仅分担了培训成本,而且也分享了培训的收益,意味着企业和员工都有动力继续合作。同时,员工由于获得职业培训特别是特殊职业培训而使其在企业外部的价值比在企业内部的价值低,必然会选择与企业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四)工作设计与职业发展规划成为人力资源发展的永恒动力
  在员工的需要向高层次发展时,工作积极性主要来自与工作本身相关的因素,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在价值观多元化的信息社会,人们有理由对占据人生重大位置的工作有更多的要求。管理者在进行工作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人的内在性需要,做到唯才是用,人尽其才,最大限度发挥人力资源潜力。在人力资源整体规划过程中,一方面,要结合员工需要多元化的实际,设计和改进职业阶梯,提供更多个人职业发展机会,让员工能够看到希望,明确自己的长期目标,树立为组织发展而奋斗终身的信念;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引导员工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设计,发挥员工主观能动性,把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统一起来,实现个人职业生涯与组织发展相辅相成,为人力资源的发展提供永恒的动力。
  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是建立在企业基础管理的平台之上的,而企业基础管理则随其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对于外部环境变化的嗅觉不灵敏,人力资源管理必然滞后于企业基础管理对外部环境的认知。因此,有必要大力提出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从后台走向前台,从静态管理转到动态管理,从滞后于实践进到前瞻于实践。只有这样,人力资源管理才能真正成为整个企业管理的轴心,并真正实现科技以人为本。同时,应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成为其他每个部门工作的一部分。进行人力资源的战略管理,需要对人力资源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真正的认识,并充分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决策性、全局性和长期性。
  作者简介:韩旭东(1978-),河北省黄骅市人,大学本科,经济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587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