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等学校财务风险及防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提要] 财务管理作为高等院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财务风险防控对于促进学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作用。为做好高等学校财务风险防控,使其财务风险降低到最低,本文从高等学校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入手,对其进行全面深入探析,并在此基础上剖析高等学校财务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最后根据其影响因素探究高等学校财务风险防控策略。
   关键词:高等学校;财务风险;防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3月25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政府在高等教育领域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越来越多,仅2018年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就达到了1.2万亿元,超过教育总投入经费的1/4,庞大的资金投入使高等教育的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做好财务风险的防控保证资金高效运行并促进学校的健康持续发展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一、高等学校财务风险主要表现
   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越来越大,资金投入日益增加,为了鼓励高校利用自身优势提高办学质量,国家给予了高等学校在资金筹集、教育经费的应用等方面较大的自主权,但是高校的非盈利性质和社会服务性又限制了他们的盈利能力,而且也受限于政府的各项管理政策,高校财务管理需兼顾各方面利益,一旦财务管理不当,高校就会面临一系列财务风险,包括筹资风险、资金使用风险等。对高等学校财务风险进行有效防控,首先应明确当前高等学校常见的财务风险以便针对不同的财务风险提出不同的防控方法。
   (一)财务管理风险。目前,高等学校的财务资金主要来源是财政补助拨款。学校收到拨款后应该最大限度合理利用这些资金促进学校健康持续发展,资金的落实主要根据预算计划开展,预算计划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对资金的使用效率影响非常大,因此预算编制的水平较低会导致高校财务风险凸显。高等学校在收支资金方面有一定的特点,主要是资金收入方面往往具有政策性,但是在开支方面却并没有补偿性;教育行业以培养人才为目的,所以学校所生产出的“产品”并不具备盈利性,所以不能像企业那样依靠“钱生钱”的方法赋予资金再生能力。当学校日常财务支出膨胀或者说未能有效控制财政支出,那么就会产生一系列恶性循环,使学校负债累累。高等学校不仅是一个教育机构,同时也是一个研究机构,必须配备较为先进的教学设备和科研设备,但是很多学校都存在科研项目负责人各自为政的情况,没有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造成仪器设备购置重复、滥消费、胡乱占用的情况。而且有的仪器购置后因监督缺失长期闲置,造成大量科研经费的浪费。长期以来计划经济痕迹的财务管理模式导致一些高校财务管理观念陈旧,甚至出现流动资金被“套牢”情况,导致资金链断裂,收不抵支。
   (二)财务投资风险。与其他政府机构相比,国内高等学校的法人主体地位日趋完善,而这种现象就使得高等学校越来越独立,同时也获得了更多的资金使用的自主权。国内高等学校之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为了使自己能够位于一流高校行列,学校不仅会加大在学校硬件设施、校园环境等方面的投资力度,同时还会高薪聘请一些客座教授、院士及引进高质量的人才,要完成这些工作就必须有雄厚的资金作为基础。很多学校为了扩建就会向银行贷款,而且贷款数额都比较巨大,可以说,在某些建设工作完成以后,学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需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这种变相的财务投资同样会使学校面临很大的风险。政府虽然会给高等学校拨款,但是这部分款项只能维持学校的正常教学和研究活动,所以如果学校想要完成这些范围以外的目标,就只能依靠学校自己的能力。银行是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机构,其并不会因为学校属于非盈利机构而放弃对学校贷款的追讨,如果在规定时间内学校未能按照合同要求偿还银行贷款,那么就会被银行贴上失信标签,这对于学校的名誉以及未来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也会使学校背负沉重的债务。
   二、高等学校财务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
   导致高等学校财务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可以从主观与客观两个层面来剖析。
   (一)主观原因。从主观原因分析来看,高等学校在贷款过程中存有很大的风险,且还贷思想意识不太强,贷款规模往往会超出学校自身实际的偿债能力,除此之外,举债期限结构构建也不太合理,所以使得整个利息费用呈现大幅度增长,导致学校的办学成本不断地增加。
   (二)客观原因。从客观原因分析来看,由于财政资金在供给上严重不足,导致高等学校只能通过向银行贷款来解决学校扩招建设所存在的资金紧缺问题。再者就是,教育行政部门对高等学校的管理监督力度不够,这些都是导致学校财务风险的根源。
   三、高等学校财务风险防控策略
   防控高等学校财务风险不仅是学校能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提高其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使高等学校面临财务风险的因素主要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其中,外在因素主要指的是政府对学校资金输入不足、预算审核不严、银行未形成高校贷款机制等;内在因素主要指的是学校财务管理人员能力不足、学校对自身财务缺乏全面的认识等。所以,要想有效防控财务风险就必须从内外两个环节入手,多角度、多层面地保障高等学校财务安全。
   (一)政府要加大对高等学校的资金投入。高等学校现有的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于政府的拨款,所以政府在给学校拨款时要考虑更多的因素,不能不考察学校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拨款,否则必然会使学校面临财务风险。在这个过程中,高等学校要实事求是,做好项目的预算计划,政府收到学校对增加拨款金额的诉求时要及时进行可行性分析,必要时派遣专业人员进行实地考察,防止学校瞒报、乱报。对于那些确实需要加大拨款的学校,政府要提高拨款效率,让学校能够尽早地使用资金。政府加大对高等学校资金投入,学校就不需要再向银行贷款,那么与之相关的财务风险就会有所下降。
   (二)更新学校财务管理理念。当前,高等学校需要应用资金的地方越来越多,单纯地依靠政府拨款很难提高自身竞争力。因此,学校应该更新自己的财务管理理念,采用多元化的渠道获得资金,比如民间融资、鼓励自有科研机构及附属单位创收等,降低发展风险。虽然说高等学校并不以盈利为目的,但是学校却仍然要合理利用国家政策开源节流,增大学校流动资金来源,形成良性的资金流循环。建立科研经费信息设备共享平台,在使用资金时要提前做好规划,有计划、有目的地利用资金,消除滥用、占用等现象。
   (三)加大学校内控制度建设管理力度。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必然导致体制机制固有风险上升。高校应强化法人治理结构,构建完善的体制机制框架,提高风险防控能力。主要包括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财务风险预警制度、单位负责人经济责任制度及完善的资金安全管理决策机制、激励机制、控制防范机制和监督机制。诸如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控制、预算控制、信息内部公开等,提高财务监控水平,避免因预算执行不严格出现赶进度乱花钱行为,保证每一分钱都合理、合法、落到实处。
   (四)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培训。虽然高等学校与企业性质不同,但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是保证其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学校要提高财务人员招聘门槛,不仅要对这些人员的专业、学历等方面做出要求,同时还要求他们的工作经验以及个人信誉要符合相应的标准。除此以外,对学校现有的财务管理人员,学校应该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培训,逐步从记账会计向管理会计发展,利用数据优势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为财务管理人员更好地管理资金创造条件。培养财务人员掌握现代化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失误。为提高培养质量,一方面学校可以邀请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到学校给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另一方面学校还可以将财务管理人员分配到培训机构进行学习,让他们在不断的培训学习过程中提高自我,为做好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更為专业的人才保证,从而促进高等学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沙建标.中职学校财务精细化管理实例研究——惠州商贸旅游高级职业学校财务精细化管理做法与效果[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21).
  [2]陈霞.业财融合视角下高校BOT模式风险防范的财务措施——以学生公寓热水系统改造为例[J].纳税,2020.14(1).
  [3]包芸山.广西公办高校财务风险研究——基于高校财务从业人士的调查数据分析[J].时代金融,2019(36).
  [4]温雅,宋菲,蔡艳.在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背景下高校财务工作如何应对挑战初探[J].医学教育管理,2019.5(S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304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