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主\合作,质疑\探究中快乐学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在新的课程标准下,课程的容量没有减少,但课时在缩减,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是摆在每一个老师面前的课题,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只有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体验,自主交流,质疑探究,在课堂上把自己的疑惑展示出来,互相交流,互相探索,通过自己的自主学习,发现了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合作交流,解决了自己的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去思考,带着问题合讨论,才能争取学习的主动性,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和主动性,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是现代的教学理念,意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力,创新力,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课堂模式,其能力的培养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真正成为学习的参与者,把自己的疑惑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完成,因此,建立“自主学习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一种共识,既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需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大胆创新,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老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在教学模式上我做了如下的探索尝试:
一.课前要求自主预习。
对所学文本有感性的认识,对所学内容有大体的了解,这是自主学习的第一步,“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必须亲口尝一尝”,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必由之路,也能体现学生的合作精神,团结精神。如在学习诗歌的时候,根据诗歌的特点,我设置了这样的一些问题:知人论世,了解作者作品,让同学搜集有关的作家作品。诗歌需要诵读的,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要求学生要读出节奏,读出语气,在课堂上展示交流,改写诗歌,再现诗歌的意境。这样学生对古诗文有深度的了解。在学习古代汉语的时候,我一般设置这样的预习题:
让学生自主阅读,疏通文意。借助工具书或者课下注释来完成。.标注自己在预习中的疑难,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困惑,通过交流活动去解决,通过多姿多彩的预习形式,既可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也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在预习中真正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二、在课堂上质疑、小组合作交流,解决自己的学习中的困惑。
通过课前的预习,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感性的认识,部分问题得到解决,疑难的地方在课堂上交流。巧设问题,理解鉴赏。如在执教诗歌鉴赏的时候,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先读懂诗歌是关键。如何读懂一首诗歌,即品形象――入意境――体诗情――赏手法――味语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在执教中我一般设计这样的问题: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何把握作者的情感,让同学们去质疑索,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让同学们在实际体验中领会到答题策略。找到鉴赏诗歌的途径和方法。
三.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在课堂上小组交流讨论,是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同学们可以把自己在课前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上提出来,先小组内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在全班解决,全班同学解决不了的老师解决,按照这样的模式组织教学,语文课堂主要让同学展示,让同学解决,老师只是起到点播作用。老师不能承包,不能越俎代庖,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老师的讲控制在15分钟左右,这种讲解也只是讲解同学们的难点,重点。新课改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那就必然离不开小组讨论的形式。我建议可以根据座位的位置来分成若干个固定的小组,最好是4个人一小组。回答问题时要有一人代表发言。要根据发言的情况进行评比。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竞争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要学会引导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探究。
1.重视自己的独特阅读体验。同学要有自己个性化的阅读,尽信书不如无书,同学在阅读的时候尽量挖掘作品的内涵,“横看成岭,侧成峰”,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成为阅读的主题。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任何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具有它的多义性,换言之,即多元化,所以学生的阅读鉴赏,即同文本对话的过程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对一部作品的解读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每一个人的解读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讲的这个道理,于看似“无疑”设疑,更利于我们深入挖掘文本。2.深入质疑,使阅读走向深广。
我们要用自己独体的视角,阅读文本,体验文本。领会文学的魅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时候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尽量提出问题,推开疑点,亮“底”思想。教师及时捕捉学生的思想脉搏,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和教育。尤其是对原来的疑点,可以通过扩充疑问,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或者举一反三,达到深入挖掘文本的目的。 在反复的阅读体验中,在质疑探索中,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近年来,新课标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理念,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实践,这对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容忽视的问题,有些时候重视了形式忽略了本质,只是探究其表面的东西,没有展开深入的论述,形式上的关注,忽略了探究的内涵,势必影响探究,我们不能追求课堂上的热热闹闹,轰轰烈烈,而忽视了同学们自己的阅读体验,自己独特的感悟,把合作交流探究油水分离,我们要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首先,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时代精神的反映,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通过自主学习,把学生的自主性凸显出来,把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体现出来,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意识,通过探究学习强调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形成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习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体现了时代精神,有助于培养时代所需要的人的品质和素质。正因为如此,新课程倡导和凸显自主、合作、探究。这是不容置疑的改革追求。
其次,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要有全新的认识。自主、合作、探究作为一种品质,必须发扬光大,并渗透到其他各种学习方式中去;作为一种方式(方法),有其局限性和发挥作用的前提,选用时必须根据学科性质、教材因素、知识特点和学生实际,扬长避短,并注重与其他学习方式相互结合;在实践教学中要从教材出发,要从学生的自身出发,不断的总结,及时了解变化了的情况,做出科学的分析,让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实践中不断发挥其作用。
个人简介:
刘金学,男,汉族,1972年8月生,山东莒县人,1997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近几年获得的主要荣誉有:
自2004年学校组织的三次讲课比赛中,我均获得第一,三次被评为校级骨干教师。
2005年4月在全县组织的优质课比赛中,我执教的<<贝多芬百年祭>>获得全县第一。
2005年10月在全市组织的优质课比赛中,我执教的《荷花淀》获得市优质课一等奖。
2006年9月,我执教了题为《再别康桥》的全市公开课。
2008年在全市一轮研讨会上,我做了题为《写作教学》的经验介绍。
2009年4月我执教了题为《写作训练指导》的市公开课。
2009年被评为县级骨干教师。
2010年被山东省中语会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齐鲁名师(工程人宣)工作室群组成员。
我承担者日照市作文教学改革实验的任务。多次参加日照市教研室的命题和编写资料的任务,编写了《伴你学》和高三一轮资料汇编,是日照市高中语文资料编写和校稿的骨干成员之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218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