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CT\MRI对原发性肝癌诊断比较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讨CT、MRI对肝癌诊断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我院经手术或经皮肝穿活检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肝癌182例,进行CT、MRI回顾分析,并与病理诊断符合情况及符合率比较。结果 CT、MRI病理诊断符合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RI对原发性肝癌诊断效果要优于CT,但CT和MRI诊断原发性肝癌有各自特征性表现和不足点,在临床对原发性肝癌诊断不是所有病例需要MRI检查,应根据病变选择检查方式。
  【关键词】CT;MRI;原发性肝癌;诊断比较
  
  影像学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肝脏病灶的检出率和鉴别诊断能力是医学影像学重点课题之一。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对原发性肝癌影像学诊断,我们对CT、MRI对肝癌诊断进行研究分析,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来自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我院经手术或经皮肝穿活检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肝癌182例。其中男性102例,女性80例。年龄39~86岁,平均69.5岁。临床表现为间断的肝区或上腹部疼痛伴腹胀、乏力、消瘦及不同程度的黄疸等症状。
  1.2 方法
  1.2.1 检查设备 CT:SOMATOMsensation16排螺旋CT;MRI:SIEMENS SYPMHONY 1.5TMRI
  1.2.2 扫描参数 MRI:体线圈,扫描层厚8 mm,层间距2 mm,视野(FOV)360 mm ×270 mm,距阵(Ma-tri)190×120,常规扫横断位及冠状位,序列常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T2WI:TR 6666 ms/TE 1916 ms,T1WI:TR 440 ms/TE 191 ms,脂肪抑制序列(FRFSE):TR 8571 ms/TE 91.4 ms。
  螺旋CT:120 KV,220 mAs~250 mAs,pitch 0.7层厚11 mm,患者空腹,检查前饮2%~3%泛影葡胺(根据个体差异约800~1500 ml)充盈胃肠道以减少气体伪影的干扰及增加胃肠对比。全肝平扫后做增强扫描。造影剂为欧乃派克或优维显(1 300 mg/ml),总量按1.5 ml/kg 计算,注射速率3 ml/s,注射造影剂后20~25 s 行肝动脉期扫描,70 s 开始门脉期扫描,而在3~4 min 开始延迟期的扫描。
  1.2.3 影像表现
  1.2.3.1 MRI表现T1WI 低、中、高3种肿瘤信号的比例差别较大,如果出现假包膜征,则表现为肿块边界清楚,周围低信号带厚度不一。T2WI:肿瘤信号较高,多不均匀,呈镶嵌征,由于坏死小区和活瘤结节相互交错形成不均匀的肿瘤信号。注射Gd-DTPA增强扫描后,多数肝癌在T1WI上会呈现出轻度不均匀的强化。
  1.2.3.2 CT表现 类型不同CT表现有所不同,晕征型主要表现出病灶的低密度和肿瘤周围的环状强化,均质型肿瘤在动脉早期均匀强化;混杂密度型也表现出动脉早期肿瘤的明显强化,但中心坏死灶密度较低;融合型表现为大小不等的结节影,多出现在动脉早期。
  1.2.4 观察对比方法 182例经手术或经皮肝穿活检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肝癌患者CT、MRI进行回顾分析,与病理诊断符合情况及符合率比较。
  1.2.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处理数据。
  2 结果
  本组病例肿瘤发生部位:肝左叶41例,右叶79例,左右叶52例,尾叶10例。
  单发病灶102侧,多发80倒。肿瘤最小直径为0.5 cm,最大的21 cm。CT、MRI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符合情况及符合率比较,具体见表1。
  表1
  
  病理诊断符合情况及符合率比较(例,%)
  总例数符合例符合率(%)
  CT18215082.41
  MRI18217596.15
  注:经统计学分析,CT、MRI病理诊断符合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论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是最常见肿瘤之一,仅次于肺癌和胃癌,在我国是居第3位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非常高,中晚期肝癌5年生存率30%,小肝癌(直径≤3.0 cm)5年生存率60%~70%。好发于乙型、丙型肝炎、肝硬化和HBsAg阳性患者.随着影像设备及技术的完善,CT与MRI都是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检查手段[1]。
  用CT扫描可以发现肝内的亚厘米结节病变,而不受肿瘤供血多少的影响。CT动态增强扫描根据血运情况、肿瘤血管形态、有无钙化及强化特征(如快进快出)完全可达到诊断目的[2]。并可观察有否肝、门静脉、下腔静脉受累(癌栓)及周围转移。但对小肝癌(Hccs)≤3 cm,少血供于动脉期不强化以及多数少血供的转移癌,则可能鉴别渗断困难。并且在两个扫描层面之间微小病灶容易遗漏,从而导致漏诊。
  MRI为多个序列的扫描[3],更能反映病灶内部脂肪变性、出血坏死结构,它可以发现肝内小于1 cm的结节病变,准确鉴别小血管瘤和小肝癌,肝癌典型的“癌样信号”使MRI无需强化即可明确诊断[4],肝癌特征性的征象MRI均能较好显示。更好的是MRI显示门静脉癌栓无需造影剂,对小肝癌的显示、对肝癌与肝硬化结节鉴别是CT等其他检查难以比拟的。在注射Gd-DTPA后的增加扫描可以清晰显示血管瘤的血液灌注图像,对肝脏的观察较全面而不需做延迟扫描,对肝占位性病变具极高的诊断价值,在肝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明显优于CT、B超或核素扫描水平。MRI序列扫描中图像质量与患者的呼吸联系密切,如果缺乏配合则会影响到图像质量和对病灶的观察,因受到主动脉伪影和心脏搏动的影响,有些肝左叶和膈顶处的病灶常难以发现或显示不佳;MRI对于钙化的显示仍不及CT[5]。
  通过对本组病例进行观察MRI病理诊断符合率96.15%明显优于CT病理诊断符合率82.41%,说明MRI对原发性肝癌诊断效果要优于CT,但CT和MRI诊断原发性肝癌有各自特征性表现和不足点,在临床对原发性肝癌诊断不是所有病例需要MRI检查,应根据病变选择检查方式。
  
  参考文献
  [1] 周康荣,陈祖望.体部MRI.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822-827.
  [2] 周康荣,严福华,涂备武.小肝癌螺旋CT 双期增强扫描动脉期价值探讨.中华肝脏病学杂志,1999,7:135-137.
  [3] 汪剑,陆建乎,田建民,等.小肝癌自然史的磁共振成像研究.中华肿瘤杂志,2005,27(4):222-225.
  [4] 赵峰,杨海山.周生岩肝脏病变100例磁共振与影像分析白求思.晖科大学学报,1995,21(2):191-192.
  [5] 严福华,周康荣.计算机x线体层扫描和磁共振成像在肝癌定性诊断中的价值.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11(9)56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468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