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企业股权激励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股权激励制度最早建立于西方国家,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个人与企业有长期一致的发展目标,也是企业招揽、留住人才的有效手段。通过对联想集团股权激励方案进行详细分析,总结得出企业在制定股权激励计划时应当注意的问题,同时也为制定合理的股权激励方案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股权激励;企业;人才激励
  如今,正处于蓬勃发展势头的企业都开始实施股权激励制度,激励员工与管理层提高企业业绩。正确的企业激励制度能够引导企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疲软无效的激励制度会消磨员工意志、透支企业效益,导致企业在激烈的全球与国内竞争市场中失败退场。
  一、中国企业股权激励模式概述
  互联网企业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前景和繁荣的生命力,人才是维持企业生命力的基石,互联网公司的人才的激励机制是通过不断实践探索得来的。华为在其成立初期就提出股权激励制度,根据员工的职位和业绩派发股票额,员工也可以自行购买股票额参股,在创业初期通过内部融资的方式既减少了公司的流动资金风险,又培养了员工致力于企业发展的个人意识。阿里巴巴的股权激励计划是“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员工可以逐年获得期权,期权每年随着獎金的发放而发放,可能是一年发放一次,也可能半年发放一次,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激励的滚动性,使员工保持积极性。在过去,中国企业都在不断探索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变的道路,未完善和不健全的股权激励制度以及管理监督机制也是最终导致中国烟草大王褚时健的政治和职业生命结束的关键原因,褚时健老先生的劳苦功高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由此可见,企业的股权激励制度对于企业不同层级员工都至关重要,同时也是企业能否立足当下,长远发展的关键制度。
  二、联想股权激励案例分析
  联想集团过去在一定意义上属于国有企业,在股权激励制度上的处理稍有不慎就会涉及国有资产流失的重大问题,因此,在产权属性为“国有”的联想公司推行股权激励制度是难上加难的。本文以联想集团为例,对互联网企业股权激励模式进行分析。1993年,联想正在面临创业元老退居二线的瓶颈期,此时必须要为企业注入新的生命力,柳传志抓住了这个契机在联想开展干股分红激励方案,中国科学院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持有65%分红权,而联想集团员工持有35%分红权。在当时计划经济改革热潮下,国有企业持大比重利润分红能够为企业提供一个安全的发展空间。直至1997年,联想真正实施了股权激励制度,成功将干股分红激励方案转为股权激励制度。联想此次将联想集团员工持有35%分红权变为股票期权,共分为35%、20%及45%三部分,主要用于激励老员工、核心员工以及未来的骨干员工。联想自实施股权激励计划以来,企业各项经营能力指标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充分显示了股权激励对企业吸引以及留住人才,提升企业绩效有积极的正向作用。
  三、结论:
  通过对联想集团股权激励计划进行整理分析,通过本文的研究可有以下结论,股权激励的目的主要四个目的。第一,突破企业的瓶颈期,帮助企业走出发展困境;第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与经营水平;第三,吸引人才以及促进员工的积极性;第四,通过售卖股权为企业融资。在制定股权激励计划前,企业决策者首先应该充分了解股权激励的基本概念、激励形式及设计流程能等,制定方案后需要验证分配方案的合理性并不断对方案进行修正。
  参考文献:
  [1]储刘婷.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问题的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06):44-45.
  [2]冯康睿.华为的成长之路与股权激励[J].全国流通经济,2017(02):39-40.
  [3]应韵.基于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激励研究——以阿里巴巴为例[J].财会通讯,2016(35):85-88.
  [4]雷霆,周嘉南.股权激励、高管内部薪酬差距与权益资本成本[J].管理科学,2014,27(06):12-26.
  [5]王新,李彦霖,毛洪涛.企业国际化经营、股价信息含量与股权激励有效性[J].会计研究,2014(11):46-53+97.
  [6]李娟.关于国企股权激励机制的几个问题[J].人力资源管理,2014(02):141-142.
  [7]. 褚时健的生意经:利益与员工捆绑[N]. 新农村商报,2014-01-01(B11).
  [8]肖星,陈婵.激励水平、约束机制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J].南开管理评论,2013,16(01):24-32.
  [9]王薇.我国企业股权激励机制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1(36):70+78.
  [10]俞淑平. 发展股权激励机制,提升我国企业价值[A]. 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厦门大学财务管理与会计研究院、厦门大学会计系.估值:前沿与挑战——第七届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厦门大学财务管理与会计研究院、厦门大学会计系:,2007:9.
  [11]董建萍.国外股权激励机制对我国企业激励机制的启示[J].丹东师专学报,2002(04):81-82.
  [12]石婷婷.论人力资本产权及其激励制度创新——国有企业中褚时健、冯根生个案研究[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1(03):21-2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448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