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临床小班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护理开始实施整体护理模式,临床护理服务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技术,更要有较高的人文关怀能力,因此,培养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能力已经成为护理教育的关键,为培养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吉林医药学院开展临床护理小班教学模式,课程结束后,经过调查数据和学生访谈结果分析,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得到提高,教学效果良好。
关键词:护理专业;小班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人文关怀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R4 文献标识码:A
关怀照护(caring)是护理的核心与精髓,没有关怀就没有护理tll护理人文关怀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以人道精神对病人的生命与健康、权力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真诚关怀和照顾[2]。随着整体护理的全面开展,要求护理人员既要有精良的专业技术,同时又要有较高的人文素养,高校护理教育是培养优秀护理人才的重要环节,长久以来护理教育秉持“重技术,轻人文”的教育理念,导致我国护理教育片面注重护生专业技术的培养,而忽略人文素质的养成。随着护理服务要求的提高,如何培养具有关怀理念、关怀能力的护生,已成为当前护理教育的核心问题[3]。护理学是专业性、实践性均很强的专业,实践教学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关键,为培养护生的人文素养,吉林医药学院2017年以2015级护理本科班为试点,在自愿的基础上,选取32名学生到浙江省某三甲医院实施护理专业课程小班教学实践,通过深入临床情境,和患者充分接触,体会病人之所痛,培养护生同情、关爱患者的情感,经过关怀能力问卷(CAI)调查结果显示,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临床小班学生的关怀能力高于对照组传统教学的班级,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吉林医药学院2015级护理本科班为研究对象,女生128人,男生11人,共计139人。以自愿报名的方式报名参加,学生报名人数为32人,其中男生4名,女生28名,经院里研究决定,32名学生在大三开学初到浙江省某三甲医院实行临床小班教学,将该组同学设为实验组,他们在三甲医院完成内、外、妇、儿等临床护理课程的学习。其他107名同学为对照班,以常规大班的方式在学校进行授课,完成护理专业课程的学习。两组学生的年龄、入学高考成绩、基础课成绩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班在临床护理课程的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均完全一致。
1.2 教学方法
实验组学生采取统一授课的方式,根据课时安排,在医院示教室由医院经验丰富的护士或护士长集中授课,授课进度和学校一致,理论授课结束后,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分配带教老师,带教老师均为经验丰富的资深护士,带教老师带领学生深入病室,和患者进行交流,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迅速地将书本中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真实立体的教科书,课后学生访谈反映,该种授课模式更加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当他们进入病室,亲眼看到或听到病人的症状或体征,使他们更容易掌握疾病的知识,当他们看到患者经历的痛苦,他们会产生深刻的同情,使他们想去帮助他,愿意和他们进行交流[4],希望做一些能够减轻他们痛苦的事,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亲临临床情景有助于他们关怀认知和关怀能力的提高,而关怀认知和关怀能力是他们将来实施关怀行为的前提,在之后的访谈中也可以看出,临床小班教学的学生在沟通交流、尊重了解患者的能力上高于学校传统教育的学生。
2 实验组与对照组人文关怀能力的评估方法及结果
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实践效果的重要环节,本次研究为了有效评估临床小班教学对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选择关怀能力量表(Caring AbilityInventory,CAI)進行评估,CAI由美国护理学教授Nkongho编制。共分3个维度、37项,包括认知(14项),即对关怀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勇气(13项),即处理未知情况的能力;耐心(10项),即耐性和韧性。CAI的评分标准采用Likert7级评分制,从“完全反对”到“完全赞同”分别赋值1-7分,其中13项需反向评分,总分为37-259分,认知为1498分,勇气为1391分,耐心为1070分。预调查显示,该调查表总的Cron-bacb'sα为0.84,认识维度0.81,勇气维度0.70,耐心维度0.74[5]。
本次调查应用本量表进行测量,在学生进入临床课程学习前在实验组和对照组发放该量表,发放139份,回收139份,回收率 100%。在完成一年的护理专业课程学习后,再次在实验组和对照组发放该量表,将量表分值进行对比,观察分值的变化情况,检验临床护理小班教学对护生人文素养的影响。在实验组和对照组未进入临床前,两组学生量表所得的数值相近,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在结束了一年的专业课程学习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值具有差异,而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分析发现:在认知维度方面即对自己和他人及周围环境了解程度及关怀的相关知识方面,实验组学生的分值为70.12±2.33,对照组分值为60.65±1.89,实验组的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临床小班教学的实践环境有助于护生更好地了解周围环境和关怀的相关知识,这可能与护生长期深入临床情景有关,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护理照顾有一定的认识,加之近年来优质护理服务的深入开展也对他们关怀行为的感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6]。勇气方面即主动关心自己、他人及处理未知情况的能力上,实验组学生分值为60.63±1.78,对照组分值为52.40±1.97,实验组的分值高于对照组学生的分值,差异具有显著性,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临床小班教学模式使学生更懂得关心自己,关注他人,也可以使学生提高应变能力,能够更好地使学生处理未知情况。通过数据的变化可以得出结论,人的关怀能力和人文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和环境的熏陶逐渐养成与发展起来的[8]。通过一年的临床教学环境的熏陶和实践,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护生逐渐学会关心他人,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去主动关怀病人,处理一些突发临床护理事件,适应未来的临床护理工作。但在耐心维度方面即耐性和持之以恒的毅力上,实验组的分值为53.98±1.84,对照组分值为52.77±1.82,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分值无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耐心的培养需要较长时间和社会实践去培养,此方面的培养方法需要护理教育者进一步探索[8]。 综合以上数据分析,从各维度看,临床小班学生在认知、勇气的方面均有提高,这与临床教学重视专业技能、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有关。而在耐心、勇气等方面分数较低,反映了护生对整体护理的内涵了解不够深入,尚不能充分理解患者的感受和需求,不能学会换位思考有关,可能与学生临床学习时间短和患者接触时间短有关。此外,在与学生的访谈中发现,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学生的自我保护心理较强,不愿主动与患者交流。而且受到中国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较差,不知道怎么和患者开口说话。这提示在护理教育中,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帮助护生提高交流和沟通能力,学公开口说话和交流,更好地和患者交往,使他们更好地去关怀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也能更好地感知关怀行为,从而实践关怀,提升关怀能力[9]。
3 结束语
临床护理工作不仅需要精湛的护理技术和技能,更需要人文关怀护理,这在医疗卫生系统基本形成共识。护理教育教学是培养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和素养的重要阶段,目前高校教育已经成为护理教育的主要形式,因此,在高校中着重培养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开展临床小班教学,使学生深入临床情景,切身地去体会患者的痛苦和心情,有助于培养护生深刻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可以有效地提高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其教学效果比传统授课好,值得开展和推广。
参考文献:
[1]Watson R,Deary IJ.Caring in nursing:amultivariate analysis[J].JAdvNurs,1998,28(3):662-671.
[2]刘秀娜,蒋艺,周娟,朱明霞,王仙园.护理本科生对护理关怀行为的认知及其影响因素[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0):723-726.
[3]孟萌,刘于晶,桂莉,郭瑜洁,姜安丽.护理关怀的概念及其量性測评工具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2):1143-1145.
[4]张慧琳,李乐之.新入职护士关怀能力与关怀行为状况及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4(10):47-49.
[5]范晓江,诸葛毅等.小班教学模式对不同护理技能项目考核成绩影响的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8):712-713.
[6]王明丽.培养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教学实践与效果[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5(1):101-103.
[7]刘于晶,姜安丽.国内外护理人文关怀测评工具的分析及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10(11):1045-1046.
[8]黄弋冰,陈幼华.论护理人文关怀的概念、内涵及其建构[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5(1):101-103.
[9]王明丽.护生人文关怀实践能力培养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6(12):1533-1535.
课题项目: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教科研课题“提高护理学院护生人文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与评价的研究”课题编号:JGJX2018D161。
作者简介:王明丽(1983-),女,籍贯:黑龙江哈尔滨,学历:硕士,职称:讲师,研究方向:护理教育与护理伦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591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