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预防静脉输液所致静脉炎的效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的 分析在静脉输液中开展优质护理对预防静脉炎的影响。方法 研究时限为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河南省夏邑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需要进行输液治疗患者97例,随机分为常规组(48例)、优质组(49例),分别开展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将两组静脉炎发生率与护理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常规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为14.6%,与优质组2.0%相比,差异具鲜明性(P<0.05);常规组护理质量评分为(38.45±4.26)分,与优质组(43.85±2.01)相比,差异具鲜明性(P<0.05)。结论 予静脉输液治疗患者开展优质护理,临床优势显著。
关键词:静脉炎 优质护理 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8-0-01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方法,可通过静脉注射,将药物通过静脉血液循环到达病灶处及全身组织器官,达到目的。在实际静脉注射治疗中,因药物刺激、导管刺激等,可发生静脉炎症,出现肿胀、疼痛等情况,影响患者实际感受,可影响治疗效果[1]。因此在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应开展有效护理操作,以预防及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基于此,本次选取河南省夏邑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需要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患者97例,分别在其治疗期间开展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并将两组患者护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研究时限为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河南省夏邑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需要进行输液治疗患者97例,随机分为常规组(48例)、优质组(49例)。
常规组患者性别:男:女=25:23,年龄21~74岁,平均(43.26±9.45)岁;优质组患者性别:男:女=27:22,年龄22~75岁,平均(43.93±8.75)岁;两组数据相似(P>0.05);本次研究符合医学伦理。
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无穿刺部位皮肤疾病问题;可配合完成输液计划者;患者、家属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凝血功能障碍者;精神系统疾病不能有效沟通者;自身免疫性疾病者;血管皮疹者。
3.方法
常规组:找到适宜穿刺血管,保证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调整药物滴注速度,检查穿刺固定情况及管路畅通情况;及时为患者更换药物;拔针后叮嘱患者按压止血,并提醒其日常生活中注意事项。
优质组:(1)专业性培训: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训练,以保证操作 准确性,提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增加对静脉炎的预防与治疗认知水品;(2)护理干预:①情绪梳理:与患者沟通,讲解静脉不适感受为静脉药物注射常见现象,不必过于忧虑,并讲解静脉炎一般可自愈,降低患者不良情绪;指导患者放松方式,包括深呼吸、观看幽默视频等降低对血管关注度,提升护理依从性;讲解静脉炎发生机制、预防及治疗措施,提升其治疗积极性;②静脉留置针:选择合适位置留置静脉针,降低日常生活中对针头刮蹭程度,降低静脉反复穿刺,以保护血管完整性;每次治疗前,检查穿刺点情况,若穿刺点出现红肿、渗液等情况,应重新留置静脉针,降低患者损伤程度;③药物刺激:在使用强刺激及高浓度药物时,根据药物特点、性质及时更换穿刺部位;可沿血管走向外涂赛肤润进行血管炎预防性护理;若穿刺部位发生热、痛、肿、红等情况予以皮上覆盖20%硫酸镁纱布延缓静脉炎发生,必要时可增加阿托品、硝酸甘油外敷;④温度刺激:静脈输液时,为避免药物温度过低刺激血管,可提前将液体输液进行加温处理,或在输液时以热水袋等进行管路温热,以降低对血管刺激情况;⑤医源性刺激:拔出针头时,避免针头未完全拔出时按压穿刺点,降低血管机械性损伤;严格遵循无菌操作,降低医源性感染以及静脉炎发生。
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护理质量。向患者发放本院自制护理人员实际护理质量调查表,包括穿刺质量、护理质量、心理干预效果等5项内容,每项10分,满分50分,分数高表示护理人员实际护理质量好。
5.统计学方法
计算软件采用SPSS24.0,护理质量评分用(±s)表示,t检验,静脉炎发生率用(%)表示,χ2检验;当P<0.05时,则组间比较差异具鲜明性。
二、结果
1.静脉炎发生率
常规组患者发生静脉炎7例,发生率为14.6%(7/48);优质组患者发生静脉炎1例,发生率为2.0%(1/49);两组数据相比,差异鲜明(χ2=5.041,P=0.025<0.05)。
2.护理质量
常规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评分为(38.45±4.26)分,与优质组(43.85±2.01)分相比,差异鲜明(t=8.010,P=0.000<0.05)。
三、讨论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常见的治疗方式,可通过静脉血液循环达到全身药物治疗效果[2]。但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因静脉炎的发生,可影响治疗效果,威胁患者健康水平。常见的静脉炎诱发原因包括导管对静脉血管壁刺激,包括导管粗细、长短、材质等;穿刺位置不合适,如血管处于关节部位、血管长度不足等;护理人员穿刺水平低,增加导管对血管刺激水平或增加穿刺次数;输液速度、浓度、温度等问题,影响药物流速或药物发生沉淀等,可增加静脉炎的发生;患者血管、患病类型等原因,可增加血管壁脆弱水平,增加静脉炎发生次数。
优质护理相对于常规护理而言,在提升护理人员专业水平基础上,对不同穿刺点发生情况进行准确判断及预防均可保证静脉健康水平,包括降低医源性刺激、降低药物浓度、速度、温度刺激,以及静脉不良反应及时处理延缓静脉炎的发生,以降低静脉炎发生率。谢泽荣]在研究中对肝脏外科连续静脉输液患者开展优质护理,结果证实优质护理可提升患者静脉炎相关认知水平,并降低静脉炎发生率,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予静脉输液患者开展优质护理,可提升患者对实际护理质量评分,即提升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认同,并且可降低静脉炎发生率,临床护理具鲜明优势。
参考文献
[1]潘琼, 龚志刚. 静脉输液所致静脉炎的防护进展[J]. 职业与健康, 2017, 33(15):2149-2152.
[2]姜天香. 护理干预对预防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 安徽医药, 2018, 22(3):544-54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9888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