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放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后腓肠肌痉挛的疗效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探讨针灸联合放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后腓肠肌痉挛的疗效观察,为脑卒中下肢痉挛患者寻找一种安全快捷、操作简单、疗效确切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提供科学依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方法 选取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2017年5月—2018年7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腓肠肌痉挛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B、C 3组,A组采用放射式外冲击波(rESWT)联合针灸以及康复训练,B组采用rESWT及常规康复训练,C组则予以常规康复训练,比较3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患者痉挛程度。结果 A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A组患者的患者痉挛程度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5)。结论 针灸联合放散式体外冲击波能有效治疗脑卒中后腓肠肌痉挛,治疗有效率得到提高,痉挛程度有所降低,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减轻了患者及家属生活负担,有利于患者康复。
关键词:针灸;放散式体外冲击波;脑卒中后腓肠肌痉挛;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獻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9)02-0060-02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俗称脑中风,主要由脑血管阻塞或突然爆裂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男性,严重者可引起死亡。选取本院2017年5月—2018年7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腓肠肌痉挛患者进行研究,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数表法选取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2017年5月-2018年7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腓肠肌痉挛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B、C 3组,A组患者男16例,女14例,年龄42~73岁,平均年龄(57.5±1.5)岁,B组患者男17例,女13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58.3±1.2)岁。C组患者男17例,女13例,年龄40~74岁,平均年龄(57.0±1.2)岁,3组平均病程为2周~6个月。3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标准 (1)符合中医缺血性中风及西医脑梗死诊断标准,急性期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为脑梗死者;(2)年龄40~75 周岁,病程2周~6 个月,积极配合治疗,无意识障碍;(3)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肌张力增高或肢体偏瘫等症状。参照改良的 Ashworth 量表(MAS)评定,瘫痪肢体肌张力在 II-IV 级;
1.3 排除标准 (1)合并心、肝、肺、肾、内分泌系统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2)各类肿瘤患者;(3)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脱落标准:(1)由于不良反应或病情变化,患者不再适合本研究;(2)患者临床依从性差,不配合调查;(3)患者出院、转院或其他原因退出研究;(4)患者死亡或失恋退出研究;(5)资料不全或丢失等导致影响研究结果的患者。
脱落患者处理:当患者因各种已知或未知的原因退出调查时,应及时与患者或家属练习,通过各种方式记录患者最后一次治疗情况。患者因发生不良事件而终止调查时,不论是否为本研究引起,要第一事件处理并记录在案。有关本研究的每一个脱落患者的资料都要仔细保管,留存档案。
1.4 治疗方法 rESWT 治疗:rESWT 组与对照组患者常规康复训练及药物治疗相同,将耦合剂均匀涂在小腿腹侧,用探头冲击患者腓肠肌肌腹,每次冲击频率为 8 Hz,冲击波压力强度为 100 kPa。
针灸:在 rESWT后第 2天开始针灸,患者取平卧位,伸臂,消毒后取穴血海、阳陵泉、丰隆、三阴交、解溪等穴,用0.22 cm×40 cm针灸针,单手快速进针,予平补平泻法,中等刺激强度后,用脉冲电针治疗仪,采用疏波,电流量以患者能耐受并使上肢向后外方向旋转,足向背屈外翻动为度。留针30 min,1 次/d,5天/周,为期 4周。
常规康复训练:偏瘫肢体各关节的被动活动;翻身练习等床上活动;负重、平衡等站位或坐位活动;根据患者具体各人情况不同,选择相应治疗方法。
1.5 观察指标 显效:患者治疗后,痉挛程度明显改善;有效:患者治疗后,痉挛程度有所改善;无效:患者治疗后,痉挛程度有一定减轻。痉挛程度用改良Ashworth痉挛表进行评定,分为0、1、1+、2、3、4共6级,分级越高,痉挛程度越重,活动越困难,将每一级分别记为0、1、2、3、4、5、6分。
1.6 统计学方法 检测数据用SPSS17.0分析,其中计数进行χ2(%)检验,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3组患者治疗结果比较 见表1。
2.2 3组患者痉挛程度比较 见表2。
3 讨论
脑卒中致残率高,是中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1]。患者通常表现为一侧手臂、脸部或腿部突然感到无力,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眩晕、行路困难,患者失去平衡或协调能力。预防对脑卒中患者极为重要,当患者出现肢体不灵活、无力,无原因晕倒、肢体麻木或舌麻、唇麻,突然感到眩晕,或讲话不灵、吐字不清等症状时,要及时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避免发生脑卒中[2]。如果不及时诊断或治疗,可造成严重并发症或永久性神经损伤,甚至死亡[3]。肌张力增高和肢体肌力下降是脑卒中后腓肠肌痉挛患者常出现的症状,脑卒中患者痉挛发生率极高,痉挛程度岁病情轻重而有所差别,肌痉挛过高会导致患者运动模式发生异常,分离运动遭到阻碍,患者的预后和康复进程受到严重影响[4]。物理治疗是缓解患者脑卒中痉挛的主要治疗方式,对正常运动模式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还能诱发分离运动产生[5]。 冲击波属于一种特殊形式的机械波,产生于物体的机械振动,冲击波能到达皮下数厘米,人体表浅组织不易吸收冲击波能量,细胞通透性得到增加,刺激释放多种生长因子,达到缓解痉挛的效果,体外冲击波不仅能改善肌肉痉挛,还能缓解肌肉僵硬和疼痛[6]。体外冲击波根据不同功能可分为多种形式,放散式体外冲击波因较低的峰值压力,到达峰值相较于其他冲击波所用时间更长,因此在治疗时,患者的耐受度高,具有更少的副作用。放散式体外冲击波见效快,方法简單,能有效缓解脑卒中后腓肠肌痉挛,且不良反应少。
腓肠肌痉挛与气血不畅有很大的关联,针灸能从整体出发对人体生理变化有明确的认识,。针灸能增加缺血性脑组织局部血流量,保护缺血脑组织避免受到损伤,改善脑氧代谢,通过针灸能有效改善大脑局部病灶区障碍的血流,使气血通畅,进而恢复患者肢体功能,缓解痉挛症状,还能引起大脑产生功能重组,针灸是比较有效的患者痉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治疗方法。
A组采用放射式外冲击波联合针灸以及康复训练,B组采用rESWT及常规康复训练,C组则予以常规康复训练,A组总有效率为86.7%,B组总有效率为76.7%,C组总有效率为63.3%,3组患者中,A组总有效率最高,针灸联合放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后腓肠肌痉挛能有效改善患者痉挛程度,在痉挛程度评分中,A组患者评分最低,能有效改善痉挛程度,值得在脑卒中后腓肠肌痉挛患者中广泛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针灸联合放散式体外冲击波能有效治疗脑卒中后腓肠肌痉挛,治疗有效率得到提高,痉挛程度有所降低,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减轻了患者及家属生活负担,有利于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郭佳宝,朱毅,陈炳霖,等.放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系统评价[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32(2):207-212.
[2]刘睿.化痰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神经功能修复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6,21(7):1472-1475.
[3]孟祥博,石焱,陈天笑,等.免疫针灸治疗对脑卒中后感染和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7,23(1):85-88.
[4]郑全成,符海燕.针灸结合现代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总有效率、残损及残疾水平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5(9):2462-2464.
[5]郑薏,柳维林,上官豪,等.针灸治疗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2):217-221.
[6]吐鲁娜依·万力阿依努尔·艾尼.针灸对脑卒中患者恢复期运动功能与睡眠质量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6,15(3):357-35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7642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