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肝胆结石合并胆管狭窄的临床效果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分析手术治疗肝胆结石合并胆管狭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肝胆结石合并胆管狭窄患者作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保守治疗, 研究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石残余率及疾病复发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5, P=0.023<0.05)。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 P=0.043<0.05)。研究组患者的结石残余率、疾病复发率分别为5.00%(2/40)、2.50%(1/40),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8/40)、17.50%(7/40),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5.000, P=0.043、0.025<0.05)。结论 手术治疗肝胆结石合并胆管狭窄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 能够有效清除结石, 减少疾病的复发, 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手术治疗;肝胆结石;胆管狭窄
肝胆结石在临床中较为常见, 患者有时还会并发胆管狭窄的情况, 若未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 严重者还会使病情演变为胆管梗阻、肝脏发生实质性病变等[1], 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需要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来对患者进行及早治疗, 这对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 手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但是选择手术治疗也需要结合疾病的具体情况, 才能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本研究对于本院收治的40例肝胆结石合并胆管狭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肝胆结石合并胆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肝胆结石合并胆管狭窄的诊断标准, 且对此研究知情并同意参与, 且排除精神疾病或其他肝脏严重疾病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22例, 女18例;年龄27~60岁, 平均年龄(42.1±10.2)岁;病程9个月~6年, 平均病程(3.2±1.3)年。研究组患者中, 男24例, 女16例;年龄27~62岁, 平均年龄(40.8±11.6)岁;病程8个月~5年, 平均病程(3.2±1.3)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患者采取保守治疗, 即非切除治疗, 可以保留完整的肝脏, 主要是将肝胆管切开取石, 并结合T管引流术实施治疗, 对于肝胆管狭窄的情况则可以采取纤维胆道镜实施气囊扩张等进行矫正, 再结合术中、术后胆道镜进行 治疗。
1. 2. 2 研究组 患者采取手术治疗, 选择患者肝叶、肝段作为切除部分, 肝脏切除的范围可以按照患者胆管狭窄位置、发展情况、病灶范围来选择, 再采取局部切除的治疗措施。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石残余率及疾病复发率。疗效判定标准:①经治疗后, 患者上腹部疼痛感等消失, 对患者肝功能进行检测各项指标正常, 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 判定为显效;②经治疗后, 患者上腹部存在轻微疼痛感, 检测肝功能各项指标改善情况良好, 判定为有效;③经治疗后, 患者依然出现比较严重的疼痛感, 且患者生活、工作依然受到严重影响, 判定为无效[2]。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显效20例, 有效18例, 无效2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16例, 有效15例, 无效9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77.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5, P=0.023<0.05)。在术后恢复过程中, 研究组有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 对照组有8例 患者出现并发症, 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 P=0.043<0.05)。
2. 2 两组患者结石残余率及疾病复发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结石残余率为5.00%(2/4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 (8/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 P=0.043<0.05)。研究组患者的疾病复发率为2.50%(1/4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50% (7/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 P=0.025<0.05)。
3 讨论
肝胆结石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 其在临床上被纳入肝胆外科疾病的范畴, 肝胆结石和饮食因素、胆汁滞留、寄生虫与细菌感染等存在着较大的关联, 有相关医学研究表明, 结石形成的因素主要有胆汁当中的酸性粘多糖、免疫球蛋白、粘蛋白、炎性渗出物、细菌与寄生虫感染、金属离子等, 此病的发病部位是两侧肝管汇合部位上方分支胆管, 其发病群体也比较广泛, 并且患有肝胆结石的同时也经常会伴随胆管狭窄, 患者会存在比较严重的腹痛情况, 同时患者还有可能会出现黄疸、发热、寒战等临床症状, 胆管狭窄会使患者的病情进一步加重, 如果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医治, 则会随着病情恶化而发生不可逆性的肝脏损伤, 病情恶化较为严重者甚至还会引发胆管癌。因此, 实施积极治疗措施能够预防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因为肝胆结石合并胆管狭窄的患者病情比较复杂, 治疗后很容易复发, 不利于有效地控制疾病, 因此相对于保守治疗来说, 手术治疗的效果更好。 手术治疗目的为解除肝胆管狭窄、清除结石、确保胆管处于通畅状态、避免疾病出现恶化等, 而人们对于手术治疗的要求也比较高, 要求达到治疗目的的同时也要保证患者肝组织的正常状态。患者进行手术时医生可以充分暴露病灶部位, 手术操作相对简单, 手术治疗须切开患者肝内的肝叶、胆管及狭窄部位等[3], 将结石取出才能解除狭窄的情况, 进行手术治疗可以有效解决患者肝脏病损情况以及感染状况, 且很少会出现复发的情况, 根治率比较高, 同时患者术后恢复也比较好, 不需要进行长期治疗, 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近些年,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 在临床中会应用到胆道镜、十二指肠镜等, 使肝胆结石合并胆管狭窄的手术治疗安全性得到了保障, 从而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5, 6]。
本研究选取80例肝胆结石合并胆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保守治疗, 研究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5, P=0.023<0.05)。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 P=0.043<0.05)。研究组患者的结石残余率、疾病复发率分别为5.00%(2/40)、2.50%(1/40),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8/40)、17.50%(7/40),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5.000, P=0.043、0.025<0.05)。
综上所述, 手术治疗肝胆结石合并胆管狭窄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 能够有效清除结石, 减少疾病的复发, 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雷洪峰, 谌建平, 华伟, 等.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老年胆囊疾病合并胆总管结石的臨床效果分析. 中国当代医药, 2017, 24(26):33-35.
[2] 杨彬. 临床护理路径在肝胆结石手术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 6(2):136.
[3] 丁晓雪, 路远. 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的临床效果.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 2(25):71-72.
[4] 陈高飞, 芦小龙, 李剑辉, 等. 两种微创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比较.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7, 33(2):300-303.
[5] 张效杰, 顾强, 徐鲲杰. 腹腔镜手术治疗肝硬化伴肝胆结石效果观察. 中国乡村医药, 2018, 25(20):22-23.
[6] 刘宁. 肝胆结石合并胆管狭窄的手术治疗疗效观察. 黑龙江医药, 2018, 31(3):626-628.
[收稿日期:2018-11-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839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