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奥美拉唑和常规药物治疗内科消化疾病临床效果比照观察及药学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和常规药物治疗内科消化疾病的临床效果, 分析药学价值。方法 90例内科消化疾病患者,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 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 研究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幽门螺杆菌根除情况。结果 研究组显效30例、有效13例、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5.56%(43/45);对照组显效22例、有效14例、无效9例, 总有效率为80.00%(36/4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75, P<0.05)。研究组出现腹痛1例、恶心2例、呕吐1例、胃灼烧感0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9%(4/45);对照组出现腹痛3例、恶心4例、呕吐2例、胃灼烧感2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44%(11/4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20, P<0.05)。治疗后, 研究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3.33%(42/45), 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73.33%(33/45), 研究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80, P<0.05)。结论 给予内科消化疾病患者奥美拉唑治疗, 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治疗效果优于常规药物, 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 奥美拉唑;常规药物;内科消化疾病;临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7.058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 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正发生着改变, 亚健康人群中发生消化性疾病的几率也逐渐增多[1]。胃炎、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是消化内科常见的疾病, 多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有关,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胀、灼烧感、反酸、疼痛等症状。内科消化疾病具有长期、反复发作的特点, 大多采用药物治疗[2]。奥美拉唑作为一种脂溶性弱碱性药物, 可作用于酸性环境, 减少胃液中酸含量, 清除体内幽门螺杆菌, 抑制胃酸分泌, 从而缓解胃灼热和疼痛感, 是临床上常见的治疗内科消化疾病的药物[3]。为了不影响药物的作用, 在患者用药时, 医护人员做到指导患者进行清淡饮食、戒烟戒酒、保持乐观的心态、坚持锻炼等, 从而发挥最佳的药效。本文对入本院的90例内科消化疾病患者分别给予常规药物和奥美拉唑治疗, 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现将研究过程做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7月~2018年6月入本院接受治疗的90例内科消化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资料具有一般临床代表性, 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可公开信息。纳入标准:患者通过胃镜和病理检查被确诊为消化性溃疡, 且幽门螺杆菌结果为阳性, 其中胃溃疡40例、十二指肠溃疡27例、复合性溃疡23例。排除恶性肿瘤、胃穿孔、治疗药物过敏、十二指肠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 各45例。对照组男27例, 女18例;年龄30~52岁, 平均年龄(39.74±4.25)岁;病程2~12个月, 平均病程(7.21±2.21)个月;胃溃疡15例、十二指肠溃疡17例、复合性溃疡13例。研究组男25例, 女20例;年龄35~50岁, 平均年龄(41.01±3.52)岁;病程3~11个月, 平均病程(6.57±1.55)个月;胃潰疡25例、十二指肠溃疡10例、复合性溃疡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 患者口服兰索拉唑(天津武田药品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0980035), 1次/d, 30 mg/次。研究组采用奥美拉唑(悦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83763)治疗, 2次/d, 20 mg/次。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补充电解质, 控制饮食并保证充足的睡眠, 两组均治疗时间30 d。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①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胃镜检查胃黏膜恢复完全, 溃疡状况消失, 服用药物后无不良反应;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和胃镜检查胃黏膜情况有所改善, 膜溃疡愈合面积>60%, 用药后不良反应减少;无效:患者胃痛、胃镜检查胃黏膜状况未发生改变, 溃疡面积>60%, 用药后出现呕吐、头晕等症状。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对比两组腹痛、恶心、呕吐、胃灼烧感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③对比两组幽门螺杆菌根除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显效30例、有效13例、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5.56%(43/45);对照组显效22例、有效14例、无效9例, 总有效率为80.00%(36/4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75, P<0.05)。
  2. 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出现腹痛1例、恶心2例、呕吐1例、胃灼烧感0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9%(4/45);对照组出现腹痛3例、恶心4例、呕吐2例、胃灼烧感2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44%(11/4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20, P<0.05)。
  2. 3 两组幽门螺杆菌根除情况比较 治疗后, 研究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3.33%(42/45), 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73.33%(33/45), 研究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80, P<0.05)。   3 讨论
  如今人们饮食习惯呈现多元化, 越来越多的人群因饮食不规律、高脂高热量食物引发消化性疾病, 它是一种内科常见的疾病, 主要与患者的胃酸过度分泌, 导致胃黏膜无法发挥保护作用, 或幽门螺杆菌入侵造成胃肠功能紊乱等, 患者容易出现胃溃疡、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性疾病[4]。患病后患者容易出现食欲不振、呕吐、胃痛、反酸等症状, 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如今临床上多采用药物治疗, 由于该疾病具有反复发作、高发病率的特点, 患者无法通过药物达到痊愈, 因此容易产生对药物的依从性, 且发生不良反应[5]。
  当前治疗内科消化疾病的药物有质子泵抑制剂和H2受体拮抗剂两种, 通过抑制胃酸分泌, 恢复胃黏膜的保护作用, 从治疗效果比较, 质子泵抑制剂优于H2受体拮抗剂[6]。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和甲硝唑都属于临床上常规性药物, 虽能改善患者病情, 但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本文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兰索拉唑, 该药常用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等疾病中。奥美拉唑作为一种质子泵抑制剂, 口服经小肠迅速吸收, 在酸性环境融合, 作用于胃壁细胞质子泵(H+-K+-ATP酶)所在部位, 与二硫键与质子泵的巯基发生不可逆行的结合, 达到抑制H+-K+-ATP酶的活性, 减少胃酸分泌的作用[7]。该药也可抑制基础胃酸和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五肽胃泌素及刺激迷走神经引起的胃酸分泌、二丁基环腺苷酸引起的胃酸分泌, 使胃内pH值升高, 从而缓解胃痛、反酸, 对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有极大的作用。
  本次对两组内科消化疾病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幽门螺杆菌清除情况进行比较。其结果显示,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56%, 高于对照组的8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75, 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9%, 低于对照组的24.4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20, P<0.05)。治疗后, 研究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3.33%, 高于对照组的73.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80, P<0.05)。
  综上所述, 奥美拉唑治疗内科消化疾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常规药物, 能够促进患者胃黏膜和胃溃疡的愈合, 安全性较高, 对于疾病的治疗有很大的帮助, 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魏盈. 奥美拉唑和常规药物治疗内科消化疾病疗效对比以及药学分析. 医学信息, 2017, 30(11):78-79.
  [2] 赖瑜华, 沈俊良. 奥美拉唑和常规药物治疗内科消化疾病疗效对比研究及药学分析. 临床合理用藥杂志, 2016, 9(26):45-46.
  [3] 张辉华. 奥美拉唑和常规药物治疗内科消化疾病疗效对比研究及其药学分析. 当代医学, 2016, 22(33):186-187.
  [4] 温秀连. 奥美拉唑和常规药物治疗内科消化疾病疗效对比研究及其药学分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 9(13):119-121.
  [5] 罗光亮. 奥美拉唑治疗内科消化疾病的疗效.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 9(14):40-41.
  [6] 杨勇. 内科消化疾病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的临床分析. 医学信息, 2016, 29(14):296-297.
  [7] 芮金芳.奥美拉唑和常规药物治疗内科消化疾病疗效对比以及药学分析.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 7(3):526.
  [收稿日期:2018-09-2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842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