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肿牙釉质脱矿的临床调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分析采用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治疗后患者牙釉质脱矿情况。方法:2015年1月-2017年12月采用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正畸治疗患者30例,通过治疗前后的幻灯片,分析牙釉质脱矿的发生率以及受损情况。结果:采用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进行正畸治疗过程中,患者普遍存在牙釉质脱矿情况。结论:采用口腔正畸治疗,需要做好牙釉质脱矿防治工作。
  关键词 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牙釉质脱矿
  目前在口腔正畸治疗过程中,固定矫治器得到了广泛应用,矫治技术也得到了极为迅猛的发展,其具有精确度高、正畸效果理想等优势,但由于固定矫治器覆盖了患者的唇颊位置,导致菌斑清除率明显下降,容易引发牙周病或牙釉质脱矿问题。临床研究表明,采用固定矫治器正畸治疗后,患者牙釉质脱矿的发生率为50%~80%。为实现对该问题的有效预防,必须做好菌斑的控制"。本次研究以错颌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正畸治疗后患者牙釉质脱矿情况,并探究了相应的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2月采用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正畸治疗患者30例(共计672颗牙),男17例,女13例;年龄9~26岁,平均(14.7±2.6)岁。所有患者均选择直丝弓矫治方案,纳人患者认知功能正常且未合并其他重大疾病,饮食习惯良好,愿意配合本次研究,并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
  方法:对比采用固定矫治器行口腔正畸治疗前后的800张幻灯片,由2部幻灯机对同一患者干预前后的幻灯片进行对比分析,位置一一对应,由2名医师进行分析,对比分析后做好记录工作,记录内容包括牙釉质脱矿位置,区域分布以及脱矿程度叫。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Excel进行预处理,而后录人SPSS21.0软件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30例患者中,牙釉质脱矿17例(17/30),发病率为56.67%;牙釉质脱矿牙齿为118颗,发生率为17.56%(118/672)。大多数患者为轻度牙釉质脱矿,少部分牙釉质脱矿患者涉及范围较广,甚至部分患者出现了龋洞,脱矿程度严重。脱矿率前三位的牙齿分别为上侧切牙、上中切牙以及下侧切牙,而下第一磨牙出现牙釉质脱矿率最低。脱矿程度1级为74例,构成比为62.71%(74/118);2级为38例,构成比为32.20%(38/118);3级为6例,构成比为5.08%(6/118)。30例患者治疗前软垢指数为(3.47+0.07),治疗后为(1.64±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脱矿指数为(0.011±0.002),治疗后为(0.0031±0.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经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治疗后会导致脱矿指数增高。
  讨论
  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的结构较为复杂,会覆盖牙齿一部分的唇颊面,导致在治疗过程中口腔清洁效果不理想,存在局限性,容易造成菌斑,进而引发牙釉质脱矿,甚至是龋坏。随着当前口腔正畸人数的不断增加,固定矫治器的应用越发广泛,因此对牙釉质脱矿问题应加以重视,做好预防工作,减少牙釉质脱矿的发生率凹。首先在正畸治疗过程中,必须做好口腔卫生宣教工作,培养患者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告知其保持口腔卫生的重要性。另外在正畸治疗过程中,合理使用氟化物,以实现对牙釉质脱矿的预防,减少牙釉质中羟磷石的溶解,并减少菌斑的形成。通常情况下,当牙齿被固定矫治器覆盖的比例越大,清洁也就越发困难,可能导致口腔内细菌生长环境的改变。另外受固定矫治器影响,患者唾液之中的变形链球菌数量以及乳酸杆菌数量也会大幅度增加,易增加牙釉质脱矿的发生率,也易引发龋齿。正常情况下,人体口腔环境相对稳定,牙釉质脱矿以及再矿化维持着相对稳定的状态,而使用固定矫治器将导致原本的口腔平衡被打乱。另外由于固定矫治器的结构较为复杂,不能取下,且所使用的黏接剂也对牙面进行酸蚀,造成牙面的粗糙,这也容易造成菌斑的滞留。而一旦出现脱矿,不仅进展迅速,還容易造成附近牙齿的牙釉质脱矿州。
  本次研究认为,当前在口腔正畸固定娇治器治疗过程中,发生牙釉质脱矿的概率较高,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为此必须做好对牙釉质脱矿的预防工作,否则在矿化问题严重后,将出现不可逆性的损伤。为实现对牙釉质脱矿问题的有效预防,医师必须尽量规范在正畸过程中的各项操作,降低菌斑附着于牙釉质上可能性,如可从减少牙釉质酸蚀面积、合理清洁黏接剂等角度入手,提高操作规范性'。另外也需要对当前的治疗方法进行合理改进,尽可能增加后期清洁的容易性,减少覆盖区域,可减少链状皮圈连续结扎关闭间隙的作用,合理使用唇弓末端,做好结扎关闭工作,也可利用末端的回弯减少牙弓长度,合理使用辅弓、扭转簧等附件,避免多用。并利用滑动法完成对间隙的关闭,对于松动的带环则需要重新进行固定。还需要叮嘱患者做好清洁工作,切实保障口腔卫生,提高祛除菌斑的有效率。应该要求患者每天刷牙2~3次。同时向患者介绍刷牙的正确方法,培养患者良好的刷牙习惯。另外进食后要求患者及时漱口,以此减少牙菌斑对患者牙齿的危害。而就牙釉质脱矿问题的好发牙位来看,上颌牙齿明显高于下颌牙齿,考虑为上颌牙远离唾液腺,难以及时被唾液中和,牙冠小,难以清洁等导致。针对该类问题,可使用玻璃离子黏固剂,以此增强牙齿的抗酸能力,降低上领牙发生牙釉质脱矿的概率。从本次研究中牙釉质脱矿的程度来看,多为1级牙釉质脱矿,临床表现为牙齿表面存在轻度的白色斑点,斑点面积小,占牙齿面积的一半以下,且多发生于,上侧切牙,由此提示正畸治疗所导致的牙釉质脱矿问题大多较为轻微,是可以通过预防措施避免的。而对于其他位置的脱矿,考虑与患者个人的口腔卫生有关,故应进一步做好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如患者口腔卫生情况不理想,必须培养其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以此降低牙釉质脱矿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后受患者口腔卫生习惯及矫治器的影响,容易造成牙釉质脱矿问题,但普遍较为轻微,可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干预。医师必须对此加以重视,规范在正畸治疗中的各项操作,并培养患者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以此实现对牙釉质脱矿的有效预防,降低牙釉质脱矿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梁敏.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调查[J].中国医药指南,2013(13):249-250.
  [2]刘序.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调查[J].医药前沿,2016,6(30):153-154.
  [3]徐泽.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牙釉质脱6"的临床调查研究[J].口腔医学,2013,33(9):604-606.
  [4]孔锦宇.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调查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6,3(8):103-104.
  [5]王焱,沈丽曼,卢艳华,等.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药,2017,39(18):2778-278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9695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