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矫正与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口腔正畸的临床效果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讨常规矫正与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口腔正畸的临床效果。方法 24例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 根据就诊时间分为微型组和常规组, 每组12例。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矫正治疗, 微型组患者进行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微型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 高于常规组的5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42, P<0.05)。微型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 低于常规组的5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42, P<0.05)。结论 在临床口腔正畸治疗中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进行治疗相较于常规矫正具有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更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常规矫正;微型种植体;口腔正畸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9.043
口腔正畸是临床十分常见的一种治疗内容, 目前临床中主要采用常规矫正和微型种植体支抗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 但是根据临床研究显示使用常规矫正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 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支抗丢失, 虽然将支抗方式更换为口外支抗可以有效的控制患者的磨牙程度, 但是该方法对患者的情况有一定的要求, 不利于广泛使用, 而伴随着临床医学技术和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 临床中开始使用微型种植体对患者进行口腔正畸, 并且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1]。
本次研究就对常规矫正与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口腔正畸的临床疗效进行了探讨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10月于本院进行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24例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患者就诊时间分为微型组和常规组, 每组12例。常规组患者中男8例, 女4例;年龄15~26岁, 平均年龄(20.11±2.69)岁;微型组患者中男7例, 女5例;年龄16~27岁, 平均年龄(21.01±1.98)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常规组 常规组患者进行相关检查后, 根据常规治疗方式对其进行常规矫正治疗, 选择使用口外弓强支抗。
1. 2. 2 微型组 微型组患者选择微型种植体支抗进行治疗, 首先对患者进行X线摄片, 了解患者目前的口腔情况, 提供相关治疗, 然后将患者置入部位的黏膜进行剥离, 接着再将微型钛钉和骨面垂直旋入患者的相应部位, 置入准确后再对患者进行根尖摄片, 了解患者的牙根与种植体间的关系, 保证种植效果与方案效果一致;放置完成后再对患者置入部位的牙质以及牙齿移动情况进行检查, 查看有无异常, 叮嘱患者每个月来院进行1次复查, 进行9个月的置入后方可将其取出。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患者前面型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且磨牙与牙覆盖的关系十分正常;②有效:检查显示患者的牙列整齐, 其前面型以及磨牙与牙覆盖的关系均有所改善;③无效:检查消失患者的牙列不整齐, 且前面型情况无改善, 磨牙与牙覆盖的关系出现异常。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微型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 高于常规组的5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微型组患中出现牙龈松动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常规组患者中出现牙龈松动2例, 牙龈炎2例, 软组织水肿2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0%;微型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42, P<0.05)。
3 讨论
上下牙弓关系异常、牙齿排列不齐等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口腔畸形情况, 较容易出现在儿童群体中, 其多数是由于环境或者遗传造成的, 主要为口腔疾病或者不良的卫生习惯等造成的;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加之收入增加, 临床中进行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数量也呈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 而在口腔正畸过程中, 支抗控制是临床中治疗的关键环节, 但是如何进行有效、美观以及稳定的支抗, 一直是临床研究中关注的重点内容。
支抗是临床中用于抵消或者抵抗治疗中矫治反作用的一种结构, 治疗支抗是否有效和牢固直接关系到了口畸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2]。支抗是指在临床牙齿正畸矫治的过程中, 在对牙齿进行正畸时会施于牙齿一个力, 进而会产生一个方向相反并且力度相同的力, 而为了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可预知的影响, 就需要对该力进行消除, 而支持这种力的情况, 在临床中被称之为支抗, 传统的治疗中一般使用口外弓强支抗对患者进行支抗工作, 即在患者的口外位置放置专门的口外弓, 通过将颈带、头帽等配合, 将患者的支抗位置转移至颈枕部以及颅骨等位置, 以消除患者的矫正力, 但是该种支抗方法可见明显的治疗器具, 不仅会对患者的外貌造成影响, 还会导致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出现阻碍, 影响患者的正常活动, 传统的临床治疗中应用的支抗方法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支抗效果, 但是具有稳定性差、舒适性差及矫治效果不好等缺点, 往往会导致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不理想[3], 因此该治疗方式在临床患者中的接受性往往较低;而随着近年来临床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 口腔正畸治疗中微型種植体支抗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 该方法相较于传统的校正方式具有更小的支抗直径, 并且能够有效地避免患者出现骨性结合等临床症状, 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舒适度, 而同时, 该症支抗方式的正畸承受力相较于传统的治疗方法要更大, 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并且手术操作更为简便, 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 取出过程也不需要进行特殊的处理便可取出, 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 应用到临床中能够很好地改善患者的口腔情况, 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4-8]。在本次研究中, 微型组患者在使用微型种植体支抗进行治疗, 微型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 高于常规组的5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42, P<0.05)。微型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 低于常规组的5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42, P<0.05)。提示使用微型种植体支抗进行治疗较常规治疗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 在临床口腔正畸治疗中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进行治疗相较于常规矫正具有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更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刘龙坤. 常规矫正与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口腔正畸临床对比研究. 中外医疗, 2016, 35(2):57-58.
[2] 韩韶丰. 常规矫正与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口腔正畸临床效果比照观察. 中国医疗美容, 2016, 6(12):60-61.
[3] 王美君. 常规矫正与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口腔正畸的临床价值对比. 吉林医学, 2017, 38(11):2159-2160.
[4] 阎妍, 曲超. 常规矫正与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口腔正畸的临床效果比较.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28):111-112.
[5] 高广宇. 常规矫正与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治疗效果. 中国民康医学, 2018, 30(8):69-70.
[6] 王晓丽. 研究常规矫正与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口腔正畸. 临床的对比情况. 当代医学, 2018(1):1-3.
[7] 金欢歌, 李华容, 陈钰铃. 常规矫正与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口腔正畸的临床价值对比. 中国处方药, 2018, 16(5):142-143.
[8] 梁格清. 常规矫正与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口腔正畸的疗效比较.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7, 4(6):9.
[收稿日期:2018-09-3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840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