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帕罗西汀对62例抑郁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观察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帕罗西汀对62例抑郁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从2016年10月—2018年2月于该院治疗的抑郁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病例中,选取62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31例)和实验组(3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2型糖尿病常规治疗方式,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帕罗西汀,深入分析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 在两组患者血糖控制对比方面,实验组的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治疗2个月以后,实验组的SDS、SAS评分分别为(44.78±6.59)分、(41.23±8.60)分,对照组则分别为(57.21±4.49)分、(50.39±3.19)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通过使用常规药物联合帕罗西汀,对于治疗2型糖尿病伴发抑郁症患者具有显著的帮助,可以对患者的抑郁情况予以有效改善,将患者的临床疗效提升上来,其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 帕罗西汀;抑郁症;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12(b)-0058-03
  糖尿病作为慢性终身性疾病之一,其精神障碍,已经成为临床上共同关注的话题之一。通过诸多研究证实[1],在糖尿病发生方面,心理社会因素发挥的作用比较显著,特别是不良情绪和抑郁,严重影响着糖尿病患者的代谢控制,而且这对病情好转也产生了很大的威胁。在机体的常见疾病中,2型糖尿病不可忽视,其特点主要包括长期性和慢性等。在相关数据中,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与机体情绪之间的关系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而对于抑郁来说,在机体心理状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2型糖尿病群体中,抑郁症状比例已经高达30%[2]。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患者的抑郁情况尚未得到缓解,将会对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效果造成严重的影响,不利于确保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也会对糖代谢问题造成威胁,同时,极容易引发各种临床并发症。2016年10月—2018年2月,为此研究对象主要选取62例抑郁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以此来对帕罗西汀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62例抑郁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为31例,男女分别为16例、15例。实验组患者为31例,男女分别为20例、11例。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年龄分别为40~62岁、41~60岁,平均年龄分别为(51.5±11.9)岁、(49.5±8.9)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纳入标准中,所有患者均实施糖尿病诊断标准检查,确诊为2型糖尿病,同时,结合HAMD评分,所有患者的评分均高于21分[3]。如果患者患有高血压疾病、心脑疾病以及精神病史等,应给予排除。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2型糖尿病常规治疗方式,实验组再联合使用帕罗西汀。其中,在2型糖尿病常规治疗药物中,主要包括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帕罗西汀应服用20 mg/次,1次/d[4]。在临床治疗2个月以后,对比和测定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
  1.3  疗效判断标准
  在治疗2个月以后,均评定两组患者的抑郁症状,在评分主要包括SDS、SAS评分等[5],选题共20个,4个选项/题,分数越高,提示出患者的抑郁情况越来越明显。
  1.4  统计方法
  选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对比
  在两组患者血糖控制对比方面,实验组和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对比(x±s)
  2.2  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治疗2个月以后,实验组的SDS、SAS评分分别为(44.78±6.59)分、(41.23±8.60)分,对照组则分别为(57.21±4.49)分、(50.39±3.19)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統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对比[(x±s),分]
  3  讨论
  研究表明,糖尿病和抑郁症之间存在相同的生物学异常,比如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活性的调节障碍、出现异常的皮质醇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密,所表现的异常主要包括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6]。抑郁症与糖尿病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糖尿病的部分病理生理变化,极容易导致抑郁的出现,然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受到了严重的阻碍,血糖控制效果也无法保证。因此,糖尿病和抑郁症的同时存在,使治疗难度性越来越高。
  2型糖尿病,作为临床综合征之一,其特点主要以慢性高血糖为主,其发展的相关性因素主要包括胰岛素分泌缺失、胰岛素抵抗等[7]。而抑郁症作为精神障碍疾病,其情绪长期比较低落、萎靡。相关学者认为焦虑抑郁情绪[8],下丘脑是重要的一大来源,糖尿病与抑郁症两者之间的生物学相关性比较显著,比如胰岛素抵抗等。糖尿病和抑郁症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上涨,皮质醇水平的升高紧密联系认知功能障碍,上述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极容易导致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出现。相关学者提出在抑郁的影响下,会对胰岛细胞的分泌产生抑制作用,一定程度上造成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的调节能力出现降低。抑郁患者躯体活动大大锐减,而且在缺失的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下,还极容易引发肥胖,加剧2型糖尿病的发生概率。抑郁,对机体生理功能变化的影响较大,皮质醇分泌节律异常,再加上免疫功能的协调性受到威胁,促使2型糖尿病的出现。   对抑郁症合并2型糖尿病进行深入分析,与正常人群之间的差异性比较明显,尤其在人格特征和行为模式等方面,甚至如果患者的抑郁情况比较恶化,极容易导致社会功能障碍的出现,甚至产生自杀意向。对于帕罗西汀来说,作为抑制剂之一,其强力作用显著,可以有效缓解和减轻患者的抑郁情绪[9],而且也可以将心理障碍对交感神经的影响降至最低,从而将辅助降糖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相关学者认为,如果2型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状态是比较长期的,极容易心血管疾病的出现,大大升高患者的死亡率。因此,结合常规降糖药物治疗,联合使用帕罗西汀等抑制剂药物。在情绪和血糖控制方面,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作用显著,其中,借助药物治疗,可以调节糖尿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而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10],对于治疗糖尿病抑郁症具有极大的帮助。帕罗西汀,属于5-HT再摄取抑制剂之一,不会影响到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再摄取,借助增加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从而给予降糖药物的疗效强有力地保障。
  在该次研究中,在两组患者血糖控制对比方面,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临床治疗2个月以后,实验组的SDS、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看出,帕罗西汀疗效显著,可以对患者的血糖和抑郁情况等予以有效控制,防止患者出现过渡的痛苦感,将治愈疾病的自信心提升上来,有效抑制不良情绪引发的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分泌等,从而将血糖控制状况改善到最佳状态。借助帕罗西汀治疗,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和精神状态,但是如果對帕罗西汀长期进行使用,是否预防糖尿病相关并发症仍然有待继续验证。
  综上所述,常规降糖药物联合使用帕罗西汀,在治疗抑郁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发挥着不可比拟的作用和优势,可以将患者的血糖和抑郁情况改善至最佳,也可以预防出现不良事件,值得在临床上大力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祁鑫川,宋金鹏.盐酸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事件、防御方式及不良反应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22):62-64.
  [2]  王崇.帕罗西汀联合生物反馈对抑郁症患者HAMD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14):87.
  [3]  宋国强.为抑郁症患者用解郁安神汤联合帕罗西汀进行治疗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13):18-19.
  [4]  刘子豪.帕罗西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9,3(4):53-54.
  [5]  张胜荣.联用盐酸帕罗西汀和奥氮平治疗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的效果研讨[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19):150-152.
  [6]  王香荣.抑郁症共病糖尿病患者的皮质醇水平与帕罗西汀治疗的疗效[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2(9):68.
  [7]  管晓波,陆峥,郭珍,等.帕罗西汀对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内分泌及其情绪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7,29(1):1-4.
  [8]  崔竹生.抑郁症共病糖尿病患者的皮质醇水平与帕罗西汀治疗的疗效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36):101-104.
  [9]  何劲松,吴让兵,杜晓梅.抑郁症共病糖尿病患者的皮质醇水平与帕罗西汀治疗疗效的关系[J].河北医药,2016,38(4):517-519.
  [10]  任会鹏,王育梅,宋美,等.抑郁症共病糖尿病患者的皮质醇水平与帕罗西汀治疗的疗效[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 26(8):595-600.
  (收稿日期:2019-09-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1233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