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外周神经病变的临床价值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外周神经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46例外周神经病变患者, 其中21例神经源性肿瘤, 25例神经损伤, 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检查, 分析超声诊断在外周神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21例神经源性肿瘤患者中, 经病理学诊断显示, 15例为神经鞘瘤, 6例为神经纤维瘤。超声诊出14例为神经鞘瘤, 6例为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诊断准确率为93.3%, 神经纤维瘤诊断准确率为100.0%。25例神经损伤患者中, 经病理学诊断显示, 正中神经12例, 尺神经6例, 桡神经4例, 腓神经3例。超声诊出正中神经11例, 尺神经5例, 桡神经4例, 腓神经3例;正中神经诊断准确率为91.7%, 尺神经诊断准确率为83.3%, 桡神经以及腓神经诊断准确率均为100.0%。结论 采用超声诊断可以准确的对神经源性肿瘤以及神经损伤两种常见周围神经病变进行诊断, 且超声诊断具有价格低廉、操作简单, 应用范围广等特点, 可以在临床中进行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 神经源性肿瘤;神经损伤;外周神经病变;超声;应用价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8.033
神经源性肿瘤以及周围神经损伤是目前临床最为常见的两种周围神经病变性疾病, 随着医学临床诊断技术的不断完善, 越来越多的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被及时发现, 并获得良好治疗[1]。超声诊断技术是目前临床常用的一种影像学诊断技术, 具有普及范围广、价格低廉、操作简单等特点, 在周围神经病变疾病诊断中同样获得良好应用[2]。高频超声可以对患者神经分布以及与周围组织关系进行观察, 并且可通过对健侧神经对比方式, 判断患者神经病变情况[3]。本次研究为进一步分析超声诊断技术在外周神经病变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特选取本院收治的外周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超声诊断与病例诊断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外周神经病变患者46例, 其中男24例, 女22例;年龄23~76岁, 平均年龄(46.3±9.9)岁;其中21例神经源性肿瘤, 25例神经损伤。本次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 2. 1 纳入标准 ①入组患者均经病理诊断最终证实;②患者临床资料完整;③患者对于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并同意。
1. 2. 2 排除标准 ①患者存在精神障碍或沟通障碍;②患者存在临床资料缺失情况;③患者不愿参与本次研究;④患者存在影响本次研究诊断结果的疾病。
1. 3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检查, 本次研究所使用仪器为法国声科的声蓝, 所使用探头频率为2~8 MHz, 在对患者进行检查时将其调整为肌肉骨骼状态, 根据检查部位不同将患者体位调整为仰卧位、侧卧位以及俯卧位, 从而确保检查部位充分暴露, 全方位扫查被检查位置, 获得患者横断面、纵切面图像, 在发现肿物后对其形态、大小、数量、边界以及血流情况进行观察, 观察肿物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对于神经损伤患者, 应当同时给予患者健侧检查, 并与患病测检查结果进行对照, 在进行扫描时应当沿神经解剖走行进行扫描, 扫描神经延续性、周围组织情况以及神经束, 记录患者超声诊断图像特点。
1. 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在完成检查后选取本院2名资深影像学医师对患者图像进行盲评, 在2位医师出现评判结果分歧时, 在2位共同商议下决定患者最终诊断结果, 本次研究选择神经源性肿瘤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进行对比分析, 选择神经损伤术中所见或符合临床症状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进行分析, 判断超声诊断的准确率。
2 结果
2. 1 神经源性肿瘤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分析 21例神经源性肿瘤患者中, 经病理学诊断显示, 15例为神经鞘瘤, 6例为神经纤维瘤。超声诊出14例為神经鞘瘤, 6例为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诊断准确率为93.3%, 神经纤维瘤诊断准确率为100.0%。见表1。
2. 2 神经损伤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分析 25例神经损伤患者中, 经病理学诊断显示, 正中神经12例, 尺神经6例, 桡神经4例, 腓神经3例。超声诊出正中神经11例, 尺神经5例, 桡神经4例, 腓神经3例;正中神经诊断准确率为91.7%, 尺神经诊断准确率为83.3%, 桡神经以及腓神经诊断准确率均为100.0%。见表2。
3 讨论
周围神经病变是目前临床比较常见的疾病类型, 早期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非常关键, 但是早期治疗措施的选择比较依赖于准确的诊断结果, 因此, 选择有效的术前诊断方案对于该疾病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4]。近年来,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外周神经病变诊断中得到良好应用[5]。高频超声对软组织回声具有较高的敏感以及精度, 可以对神经损伤情况以及受压情况进行明确诊断[6]。经高频超声诊断可以观察到周围神经病变具有以下几种特点:①对于完全损伤的神经, 可观察到神经断裂情况, 且断裂神经处回声较低, 无连续性, 呈带状, 在断裂处, 回声极低, 甚至无回声, 在断裂处可观察到神经断端瘤样增粗情况, 探测不到神经束状结构[7];②对于存在神经受压或粘连情况的患者, 无清晰边界, 可观察到比较紊乱的周围结构层次, 回声特点不均匀, 经探测发现存在神经走行位置偏移或存在神经变粗情况, 但是仍可观察到正常的神经束[8];③神经损伤瘤样增生, 该类患者在经超声检查时可以明确观察到神经增粗情况, 且增粗位置呈现椭圆形, 瘤内具有较低回声, 瘤体中神经束状强回声消失或中断, 瘤体与周围组织并无明确边界[9]。根据患者超声特点不同可以对外周神经病变情况进行明确诊断, 且超声诊断技术具有无创、操作简单、可重复性高等特点[10, 11]。 本次研究中共纳入患者46例, 其中神经源性肿瘤患者21例, 神经损伤患者25例, 对其诊断准确率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 神经鞘瘤诊断准确率为93.3%, 神经纤维瘤诊断准确率为100.0%, 正中神经诊断准确率为91.7%, 尺神经诊断准确率为83.3%, 桡神经以及腓神经诊断准确率均为100.0%。由此可以看出, 超声诊断技术在外周神经损伤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神经电生理检查是临床比较常用的神经损伤诊断方案, 但是该诊断方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并不能对患者损伤情况进行有效的定性诊断, 因此可采用超声对患者外周神经病变情况进行诊断, 从而提高外周神经病变诊断的准确性[12]。
综上所述, 采用超声诊断可以准确的对神经源性肿瘤以及神经损伤两种常见周围神经病变进行诊断, 且超声诊断具有价格低廉、操作简单, 应用范围广等特点, 可以在临床中进行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亓恒涛, 张立山, 王增涛, 等. 外周神经内囊肿的超声诊断价值探讨.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18, 27(4):338-341.
[2] Flatters S, Dougherty PM, Colvin L. Clinical and preclinical perspectives on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CIPN): A narrative review. BJA British Journal of Anaesthesia, 2017, 119(4):737-749.
[3] 宋歡欢, 赵红如. 神经肌电图在检测无症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价.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9, 27(8):602-606.
[4] Zimmer P, Trebing S, Timmers-Trebing U, et al. Eight-week, multimodal exercise counteracts a progress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and improves balance and strength in metastasized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Supportive Care in Cancer, 2018, 26(2):615-624.
[5] 许娅莉, 白江博, 于亚东, 等. 上肢神经沙漏样狭窄的临床诊治. 中华手外科杂志, 2018, 34(3):202-205.
[6] Pham CQ, Zeng FG. Disrupted auditory nerve activity limits peripheral but not central temporal acuity. The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2017, 141(5):3571.
[7] 张申申, 王磊, 郭卫中. 超声检查在外伤性腓总神经损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中华手外科杂志, 2018, 34(6):421-422.
[8] 赵华丽, 唐颖, 梁宗辉. IDEAL序列在臂丛神经相关肿瘤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中华手外科杂志, 2018, 34(3):197-201.
[9] Yamanouchi K, Kuba S, Sakimura C,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ipheral Neuropathy Induced by Docetaxel and Systemic Inflammation-based Parameters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Anticancer research, 2017, 37(12):6947-6951.
[10] 贾海燕, 吕丽芳, 张云, 等. 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技术早期诊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小神经病变的价值.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7, 36(5):543-546.
[11] 李亚, 白姣, 王芬芬.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8, 15(9):1147-1152.
[12] 叶倩倩, 肖坚, 尹桃.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探讨.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7, 24(24):2475-2478.
[收稿日期:2020-01-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1712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