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神经内镜辅助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究神经内镜辅助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5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 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成对照组(20例)及研究组(32例)。对照组患者行显微镜辅助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 研究组患者行神经内镜辅助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63%, 与对照组的90.00%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38%, 低于对照组的3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内镜辅助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良好, 并发症少,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 神经内镜;微血管减压术;三叉神经痛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9.011
  三叉神经痛是神经外科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 临床表现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短暂的反复发作性的剧烈疼痛, 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疼痛感,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三叉神经痛临床上一般采用药物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以及用药之后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来说, 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1]。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手术治疗一般是通过手术来将血管压迫解除, 以此来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方法, 一般需要在显微镜或者神经内镜的輔助下完成手术的操作[2]。显微镜和神经内镜的应用都非常广泛, 两者各有优点和缺点。为了寻找一种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方案, 本次研究以三叉神经痛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 分别在显微镜和神经内镜的辅助下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4年9月~2019年9月来本院就诊的三叉神经痛患者52例, 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成对照组(20例)及研究组(32例)。对照组中女9例, 男11例;年龄30~65岁, 平均年龄(48.6±6.5)岁;病程最短11个月, 最长11.5年, 平均病程(6.7±1.8)年;其中发病部位在右侧8例, 发病部位在左侧12例。研究组中女15例, 男17例;年龄31~66岁, 平均年龄(49.1±6.2)岁;病程最短10个月, 最长11年, 平均病程(6.5±1.6)年;其中发病部位在右侧14例, 发病部位在左侧1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发病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患者行显微镜辅助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 患者采取侧卧位, 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固定患者的头架, 在乳突后2 cm平行发迹的地方做一个长纵形的切口, 将外侧暴露在乙状窦后缘, 上端暴露在横窦下缘, 以Y形方式切开硬脑膜悬吊, 将小脑延髓池打开, 慢慢将脑脊液释放, 然后采用蛇形牵开器把患者的小脑向外下方牵开, 然后固定, 在显微镜下用锐性的方法将桥小脑角区间隙内的蛛网膜剪开, 处理好岩静脉, 暴露出三叉神经, 对压迫神经根的责任血管进行探查, 然后细致进行解剖, 并进行分离处理, 置入Teflon棉, 将Teflon棉绕成不同的形状将神经和责任血管分离, 把责任血管放置在一个新的位置, 以此来解除责任血管对三叉神经的压迫, 然后将硬膜缝合结束手术。
  1. 2. 2 研究组 患者行神经内镜辅助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 患者采用全身麻醉, 取健侧卧位, 在患者的耳后发迹内做长约4 cm的斜切口, 然后逐层切开, 将乳突星点暴露在手术视野中, 钻孔后用咬骨钳将骨窗扩大, 然后在紧邻横窦乙状窦交界的地方切开硬脑膜, 慢慢释放脑脊液, 直到小脑慢慢塌陷, 在显微镜下对三叉神经根部的REZ区进行观察, 确定责任血管, 将责任血管推离REZ区, 植入Teflon棉, 将其放在神经和责任血管之间, 对神经根的减压效果进行检查, 确定去遗漏的责任血管之后将硬脑膜缝合, 结束手术。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其中并发症包括脑脊液漏、耳鸣和暂时性面部麻木。
  1. 4 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疗效采用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进行判定, 其中, 治愈:患者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疼痛症状完全消除, 不需要采用药物镇痛或者药物治疗;显效:患者经过治疗后的疼痛症状轻微, 给予药物后能够得到完全控制;有效:患者经过治疗后疼痛症状有所缓解, 需要使用药物来解除疼痛;无效:患者经过治疗后效果没有达到以上的标准。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63%, 与对照组的90.00%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38%, 低于对照组的3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三叉神经痛在神经外科比较常见, 患者一般不表现出神经系统体征, 医学上一般认为三叉神经痛患者的发病是由于血管长期压迫三叉神经导致三叉神经进入机体的脑桥区感觉支, 导致机体出现神经脱髓鞘变, 从而使得脱髓鞘的局部相邻的神经纤维之间会出现生物电流短路, 最终导致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出现反复以及发作性的剧烈疼痛[3, 4]。三叉神经痛一般在中老年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并且在男性中的发病率要比女性的发病率高, 右侧三叉神经痛比较常见, 而双侧均出现疼痛的情况比较少见[5]。由于三叉神经痛是由于三叉神经感觉根入脑桥段被血管压迫而导致的, 因此在临床治疗上只要将压迫神经的血管移动即可, 患者的疼痛就能够得到有效的缓解甚至消除。在传统的显微镜下行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非常广泛的一种治疗方法, 这种手术治疗的方法不需要将患者的感觉神经根切断, 能够使得患者的神经功能得以保留, 从而避免患者出现永久性的神经功能障碍, 是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案[6-9]。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最为关键的就是要准确辨别压迫神经的责任血管, 所以在手术之前需要对患者行全面的磁共振成像检查, 这样在手术过程中才能正确识别压力神经的血管。但是显微镜下开展手术会受到一定的视野死角的局限性, 增加了手术操作的风险, 使得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遗漏责任血管的情况, 从而影响手术的效果, 并且术后患者也更容易出现复发以及各种并发症[10-13]。而在神经内镜的辅助下行微血管减压术, 通过神经内镜就可以多角度、近距离观察神经和周围血管的关系, 从而对责任血管进行探查, 有效弥补了显微镜下手术视野的盲区, 从而实现对患者的全方位、多角度探查, 以取得良好的减压效果, 确保在手术的过程中不会对患者的神经组织造成损伤, 以此来提高整个手术的安全性[14, 15]。   在本次研究中,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63%, 与对照组的90.00%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方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均良好;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38%, 低于对照组的3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神经内镜辅助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安全性高, 出现脑脊液漏、耳鸣和暂时性面部麻木等并发症的几率低。本次研究和向晖等[10]在相关的研究中得到的数据和结论吻合, 进一步说明了神经内镜辅助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良好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 神经内镜辅助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能够有效消除和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 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有效控制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脑脊液漏、耳鸣和暂时性面部麻木的几率, 因此临床上可以将神经内镜辅助下微血管减压术作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方案。
  参考文献
  [1] 李涛, 程亚鹏, 刘跃亭.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疗效观察.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7, 16(3):227-229.
  [2] 王斌, 周勤仁, 康东, 等.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的相关因素.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9, 42(4):344-347.
  [3] 郑玺.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65例. 中国临床神經外科杂志, 2018, 23(6):112-113.
  [4]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编译).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椎-基底动脉扩张致三叉神经痛.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18, 20(6):303.
  [5] 曾素琴, 陈静, 吴承奇, 等. 微血管减压术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 西部医学, 2017, 12(2):201-202.
  [6] 李兵, 李江安, 王鹏, 等. 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外科治疗.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7, 33(9):920-921.
  [7]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编译). 椎-基底动脉导致三叉神经痛的临床分析和手术治疗.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18, 20(6):102-103.
  [8] 刘海巍, 陶胜忠, 陈辉, 等. 三叉神经痛患者不同手术方式的成本效益分析. 重庆医学, 2017, 46(36):5115-5116.
  [9] 李海洋, 邢亚洲, 赖生龙, 等.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合并同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中华医学杂志, 2019, 99(23):1805-1808.
  [10] 向晖, 冷景兴, 刘如恩. 完全神经内镜与显微镜下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脑神经疾病的临床疗效的分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18, 41(2):113-115.
  [11] 李兵, 鲁晓杰, 季卫阳, 等. 神经内镜辅助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10, 31(11):1275-1276.
  [12] 陈凡帆, 谢伟, 全伟. 神经内镜辅助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 广州医药, 2006, 37(5):22-24.
  [13] 黄辉, 胡志强, 朱广通, 等. 神经内镜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 中华医学杂志, 2011, 91(35):2491-2493.
  [14] 向兴刚, 林琳, 买买江·阿不力孜, 等. 神经内镜辅助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4, 19(8):470-471.
  [15] 冷景兴, 向晖, 黄婷. 神经内镜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分析. 当代医学, 2018, 24(2):67-68.
  [收稿日期:2019-12-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1715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