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患者的临床效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 方法 收集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78例顽固性呃逆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则采用中医针灸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24 h的临床疗效及1周复发率。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3%,对照组总有效率7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10.2%,对照组复发率2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及降低复发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可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24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20)08-0085-03
Clinical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intractable hiccup
XU Minrong MENG Jianbiao HU Mahong
ICU, Zhejiang Provincial Tongde Hospital, Hangzhou 31001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intractable hiccups. Methods 78 cases of intractable hiccups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7 to April 2018 were col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9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methods for treatment.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upuncture. The 24-hour clinical efficacy and 1-week recurrence rate i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92.3%,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74.3%.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recurrence rat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10.2%, and the recurrence rate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23.1%.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intractable hiccup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clinical symptoms and reduce recurrence rate,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and psychological state of patients, and can be widely promoted and applied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upuncture therapy; Intractable hiccups; Clinical effect
呃逆是臨床上十分常见的病症,是神经中枢和迷走神经在某种刺激的作用下引发膈肌的一系列病症反应,会对患者产生较大甚至是十分不利的影响,除了会产生各种临床症状以外,还可能会影响患者心理状态,更有甚者还会引起呼吸不畅,甚至诱发死亡[1]。祖国医学认为[2],呃逆的发生是由于日常饮食没有节制,或者抑郁、愤怒等心理因素引起的情志不遂,气机不畅;亦或是长期生病或严重疾病引起中气耗伤,胃气不将,上逆动膈而成。同时也与肺气失宣、肾阳虚衰、三焦气机不利有关。因此,呃逆的发生与胃、肝、脾、肺、肾等脏腑关系最为密切。治疗呃逆的关键就是降逆和胃、调和气机[3]。我们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则温之,热则疾之[4]。临床上见到的病例以偶发者居多,这种呃逆持续时间不是很长,且多能自愈,通常不需要干预或治疗。但有的患者则较频发,持续时间也较长,有数天,甚至数月,需要治疗以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病人的痛苦,称之为顽固性呃逆。对于呃逆时间超过3 d及以上,而且呃逆频率较高的患者,建议必须立即到医院进行诊治[5]。 由于导致顽固性呃逆发生的原因不同,西医在治疗病症时,首先主张药物治疗减少刺激,包括麻醉剂、中枢兴奋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而中医的治疗方法则主要有颈动脉窦压迫、牵舌和吸气后屏气等方法进行治疗[6],其中包括中医针灸疗法,也是本次研究的重点。西医疗法的主要优点为起效快,但缺点也比较明显,主要表现为无法彻底治愈疾病,且可能使患者产生新的不良反应[7]。中医针灸治疗本病则有疗效确切、无副作用、方式多样、简便易行等优点,医患双方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
此次研究主要是为探讨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78例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患者则采用中医针灸方法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78例顽固性呃逆患者,其中男37例,女41例。现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9例。两组研究对象均符合顽固性呃逆的中医诊断标准:①患者具有气逆动膈的症状,同时存在胃失和降征;②患者临床表现为呃逆声连续、短暂、快速等特点,且不能自制;③患者的症状均由上冲喉间引发。按照西医的诊断标准,选取的两组患者均出现1 d以上的呃逆症状,且为短间隔的连续发作,间隔时间在1 h以内。治疗组年龄45~69岁,平均(55.0±2.5)岁;对照组年龄50~70岁,平均(61.0±1.2)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标准,经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获得患者或患者家属知情同意。
1.2 方法
治疗组:进行中医针灸治疗。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将其分为不同的综合征类型,然后予针对性针灸治疗,时间持续1周。(1)寒邪动膈型:建议使用方法为平补平泻针刺,选择穴位为足三里等,进行透扎[8],每次留针时间20 min,每10分钟运针一回;对中脘穴取芒针进行倾斜横刺,将膻中穴穿透,再采用捻转补法,每次留针时间20 min,每10分钟运针一回,每日1次。(2)胃火上逆型:可从中脘穴入针,使用提插泻法透扎,无需留针,每日1次。
对照组:进行常规方法治疗,即吸气后屏气法治疗,患者吸气后先屏住呼吸,然后慢慢呼出,重复以上操作直至症状缓解。然而,如果在重复治疗期间症状没有改善,则需要继续使用指腹揉动患者的颈动脉窦,或应用镇咳药物和中枢兴奋剂进行辅助治疗。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24 h临床症状改善率及1周内的复发率。
临床症状改善:患者呃逆表现完全或有效缓解,持续时间明显缩短。临床症状未改善:经过治疗后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均没有获得明显改善,甚至还会出现病情加重的迹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24 h临床症状改善率比较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治疗组内有36例患者24 h内临床症状改善,占该组总人数的92.3%,对照组内有29例患者24 h内临床症状改善,占该组总人数的74.3%;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3,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1周内复发率比较
治疗组内有4例患者1周内出现呃逆复发,占该组总人数的10.2%,对照组内有9例患者1周内出现了呃逆复发,占该组总人数的23.1%;两组患者的总复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554,P<0.05),见表3。
3讨论
呃逆俗称为“打嗝”,是一种阵发性的膈肌痉挛,是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的膈肌不自主间歇性收缩,如果症状持续时间超过2 d,临床上就可以诊断为顽固性呃逆[9]。在现在的临床实践中,顽固性呃逆十分常见,总体的疾病发病率较高,同时中医也将其纳入了“膈肌痉挛”的范围[10]。症状较轻的呃逆患者,通常经过自我调节即可痊愈或有改善,但临床症状较重的患者则需要采取对应的治疗手段。顽固性呃逆具有一定的威胁性,随着病程的延长,可能会同时对人体的多个系统产生影响,例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等,更容易引发其他的疾病。并且由于呃逆对患者身体的影响,同时使得患者的心理产生改变,可能出现烦躁、易怒等负面情绪,更有甚者可能引发多种心理疾病。患者在呃逆状态下会出现入睡障碍、进食困难、气道受阻等情况,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实质性影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1-13]。
呃逆發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如进食过快、食物过冷、过度吸烟或是脑血管疾病等都可能是导致呃逆的原因之一。西医认为呃逆是一种反射活动,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类神经,如中枢神经、迷走神经、膈神经等。当迷走神经或膈神经感受到异常刺激时,它会将感觉传递到大脑,从而影响膈神经的正常生理活动,导致呃逆的发生[14]。目前西医上最常用的是药物治疗,主要为中枢兴奋剂,代表药物为盐酸哌甲酯,其药理机制是使膈神经产生过度兴奋,抑制内脏神经核或膈神经核,从而达到控制呃逆的目标。但盐酸哌甲酯缺点也比较明显,它的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短, 短时间内需要多次用药[15]。同时盐酸哌甲酯属于苯丙胺类药物,对大脑皮层和丘脑在内的皮层下结构具有兴奋作用,可使患者产生轻度欣快感,长时间使用可产生耐药性、依赖性[16-17],所以,在有其他治疗措施或干预方法的情况下通常不首选使用该药物。另外镇静剂也是临床上常用于顽固性呃逆治疗的药物,其代表为氯丙嗪,其药理机制为阻断延髓多巴胺受体,阻断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作用,以达到降低膈神经兴奋性的作用,使呃逆得到有效控制[18]。但氯丙嗪等镇静药物也有很多副作用,如可导致低血压影响脑灌注,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中,它的镇静作用也会影响对患者的意识状态的评估。所以,镇静剂也不是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优先选择。 中医认为,呃逆的主要病因是饮食不当和体质虚弱,其发病机制主要是胃失和降,膈间气机不利,胃气上逆动膈[19-20]。因此,在实施呃逆治疗时,常常采用深呼吸法、穴位按摩法、喝水弯腰法、吸气后屏气法、惊吓法、纸袋呼气法等,在治疗呃逆方面均能收获一定的临床疗效。其中,中医针灸疗法在顽固性呃逆治疗上有着显著的疗效,同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承受的痛苦较少,在临床中容易接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21-22]。针灸的治疗方法也不断更新,疗效不断提高,且无任何毒副作用,说明针灸治疗呃逆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发展潜力。我们运用中医针灸治疗,首要目标为缓解患者的呃逆症状,减轻患者的生理痛苦,从而产生良好的临床疗效。同时,在顽固性呃逆治疗时,心理干预也十分重要,患者由于呃逆不止,心情十分烦躁,常常感到痛苦和焦虑。需要及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和焦虑心理, 使其配合治疗。 例如:讲解呃逆的原因,说明目前的治疗情况,使患者及家属对病情有正确的认识;告知成功治疗病例的经验,树立其康复的信心;经常与患者交谈,聊其感兴趣的话题、听轻音乐等。所以,在中医针灸的基础上辅以西医药物治疗及必要的心理干预,可以更加有效地控制患者的呃逆症状,并且与中医辨证分型结合,根据证型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针灸方法,从而有助于从本质上有效缓解患者的各项生理及心理病症,控制临床症状,从而进一步达到调整气血、经络疏通、平衡气血阴阳的效果,最终达到显著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目标。
本次研究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对照组总有效率7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10.2%,对照组复发率2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对顽固性呃逆的临床治疗,中医针灸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及降低复发率,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可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万莉.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7,19(15):82-84.
[2] 梁克玮,严季澜.明代医家论治呃逆病证的贡献[J].吉林中医药,2008,28(9):625-627.
[3] 黄蕤.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21):122-124.
[4] 王肯堂.王肯堂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109-112.
[5] 于志刚,王军.探讨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24):123-124.
[6] 王婷婷.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患者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56):183-184.
[7] 阿迪力·阿力木.分析中医针灸法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14):136-139.
[8] 付蕾.针刺治疗顽固性呃逆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10,9(5):66-68.
[9] 管月帆.针灸联合中医辨证治疗老年痴呆的临床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3):472-474.
[10] 时连存,宋芳.顽固性呃逆应用中医针灸治疗的效果研究[J/CD].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78):128-129.
[11] 杜薇.中医针灸治疗26例顽固性呃逆患者的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2015,5(35):321.
[12] 彭来恩.顽固性呃逆应用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J].健康前沿,2017,26(7):200.
[13] 张晓峰.顽固性呃逆患者应用中医针灸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40(19):148-149.
[14] 刘朝,杨金生,吴远.基于数据挖掘的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诊疗现状与特点[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 30(11):3893-3897.
[15] Yanfeng W,Lucy L. Russell S in vitro dissolution and in vivo oral absorption of methyiphenidate from a bimodal release formulation in healthy volunteers[J]. Biopharm Drug Dispos,2004,25(1):91-98.
[16] 李瑋,张承菊,陈龙梅,等.氯丙嗪与利他林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对比及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07,6(1):69-70.
[17] 刘亚军,吴 峰,周莉红.哌甲酯注射液治疗呃逆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师,2013,16(6):884-885.
[18] 彭祥来,林志忠,柳淑仪.氯丙嗪双侧内关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顽固性呃逆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8(5):39-40.
[19] 闻斐斐,李振华.呃逆病因病机探析[J].环球中医药,2013,11(7):529-531.
[20] 唐国彬.呃逆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研究进展[J].中医学报,2012,9(7):878-879.
[21] 王莉珍,秦杨鹏,姜蕾,等.近10年呃逆针灸治疗概况[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8(9):840-841.
[22] 李智.针药合用治疗中风后呃逆患者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4,11(19):72-73.
(收稿日期:2019-04-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2246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