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  > 中国论文网 > 
  • 医学论文  > 
  • 五根管道集束化护理在特重度烧伤患者多管道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

五根管道集束化护理在特重度烧伤患者多管道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探讨五根管道集束化护理在特重度烧伤患者多管道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20例特重度烧伤患者作为对照组,2017年7月-2019年1月收治的22例特重度烧伤患者作为试验组。按急诊护理程序给予对照组急救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五根管道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试验组预检分诊时间、到达烧伤ICU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缺氧改善时间、早期有效救治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抢救成功率为90.9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肾功能不全、感染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特重度烧伤患者急救护理中应用五根管道集束化护理可显著缩短分诊及等待时间,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打下坚实基础,能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患者护理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特重度烧伤 急救 五根管道 集束化护理 并发症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luster nursing of five tubes in multi tube emergency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severe burn. Method: Twenty patients with severe bur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June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wenty-two patients with severe burn admitted from July 2017 to January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emergency nursing according to the emergency nursing procedure,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cluster nursing of five tubes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 The time of pre-examination and triage, the time of arriving at the ICU of burns, the time of establishing venous channels, the time of improving hypoxia and the time of early effective treatmen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earli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rescue success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90.91%,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incidences of renal dysfunction, infection and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score of nursing satisfac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cluster nursing of five tubes in the emergency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severe burn can significantly shorten the time of triage and waiting,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follow-up treatment of patients,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patients with high nursing satisfaction,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燒伤是由热力、电流、化学物质等原因导致的复杂性疾病,在外伤性疾病致伤原因中位列第四位[1]。每年因烧伤而需要接受治疗的患者超过千万,是世界范围的常见损伤[2]。死亡是烧伤造成的最严重后果,多数烧伤患者存活后会遗留残疾、功能丧失、瘢痕等,严重影响家庭和社会功能[3]。特重度烧伤患者的烧伤程度极为严重,具有病程长、并发症风险高且严重等特点,急救措施是否到位对患者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等息息相关。传统遵医嘱执行模式存在“被动执行”及“延误抢救时间”等不足,无法最大程度上缩短抢救时间,不利于降低死亡率与并发症发生率[4]。笔者通过不断总结特重度烧伤患者急救经验,综合院内实际情况,制定五根管道集束化护理模式,在特重度烧伤患者急救护理中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及2017年7月-2019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特重度烧伤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特重度烧伤标准:体表烧伤总面积≥80%TBSA或Ⅲ度烧伤面积≥50%TBSA;(2)火焰烧伤;(3)年龄≥18周岁。排除标准:(1)临床资料不完整;(2)合并严重基础疾病;(3)合并其他严重外伤;(4)妊娠期妇女。将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20例作为对照组,男19例,女1例;年龄24~69岁,平均(45.25±8.96)岁;烧伤总面积占体表面积(87.56±6.71)%,Ⅲ度烧伤面积占体表面积(60.49±8.78)%,烧伤指数(74.03±10.47);中度吸入性损伤11例,重度吸入性损伤5例。将2017年7月-2019年1月收治的22例作为试验组,男20例,女2例;年龄21~72岁,平均(44.77±9.32)岁;烧伤总面积占体表面积(86.12±5.07)%,Ⅲ度烧伤面积占体表面积(58.89±7.47)%,烧伤指数(72.51±11.08);中度吸入性损伤14例,重度吸入性损伤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且准予实施,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医院常规急诊护理程序,接诊后进行预检分诊、评估病情、监测生命体征指标、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进行抢救护理。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五根管道集束化护理模式。建立护理小组,每组4名成员,护理组长1名,主要负责总协调及指挥工作;呼吸道管理护士1名,负责保持患者气道通畅、鼻导管给氧,同时协助医生完成气管切开工作;循环通道管理护士1名,负责及时按需补液、建立静脉通路;最后1名护士负责遵医嘱完成导尿、胃管留置工作。集束化护理具体操作:(1)患者入院后,立即送入特殊安排的烧伤病房,控制温度为27 ℃~30 ℃,湿度为50%~60%,严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在各环节中避免触碰创面。(2)加强“五根管道”护理。患者入院后,立刻为其清除口鼻异物,并给予4~6 L/min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及时吸痰,保持呼吸畅通,并迅速准备好气管切开术所需物品,以及吸引器和呼吸機,将患者摆放至正确体位,随时配合医生完成气管切开术[5]。评估伤情后立刻建立静脉通道,置管部位应尽量避开烧伤创面,选择有完整皮肤的外周静脉进行穿刺[6]。给予浅静脉置管术,建立2个以上快速通道,选择适当的穿刺角度,尽可能减少导管留置时间,并执行预先制定好的早期补液复苏方案[7]。留置导尿管,记录尿量与性质并报告医生,以便及时做出准确的判断。留置胃管,接负压吸引器,记录引流液颜色、引流量、性状等,并及时报告医生。(3)根据烧伤部位实施特定护理。对于眼部烧伤患者,定时清除眼部分泌物,并涂抹烧伤膏,以无菌纱布包扎眼部。对于耳部烧伤患者,定期清除耳部分泌物,以无菌敷料覆盖耳部创面,叮嘱患者取仰卧位,避免侧卧压迫耳廓。对于鼻部烧伤患者,应及时清除鼻腔内分泌物和痂皮,保持鼻黏膜湿润,鼻腔通畅。对于口唇部烧伤患者,需定期涂抹烧伤膏,并保持口唇部湿润,采用吸管进食,以生理盐水漱口。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记录两组急诊预检分诊时间、到达烧伤ICU时间(就诊至转入烧伤ICU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就诊至第一滴液体滴入时间)、缺氧改善时间(就诊至血氧饱和度达96%时间)、早期有效救治时间(就诊至完成手术准备时间);(2)统计两组抢救成功率,抢救成功率=治疗后未死亡例数/总例数×100%;(3)统计呼吸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感染、消化道出血发生率;(4)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抢救成功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通过对家属进行简单培训,以口述量表内容由患者选择的形式完成,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护理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急救相关时间比较
   试验组预检分诊时间、到达烧伤ICU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缺氧改善时间、早期有效救治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抢救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抢救成功率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肾功能不全、感染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试验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4.65±7.5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44±7.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5,P=0.021)。
  3 讨论
   特重度烧伤患者在急诊过程中易受到环境、时间、人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耽误抢救时间,导致救治效果不明显[8-9]。五根管道集束化护理模式能够使护理人员各司其职,充分发挥急救团队的优势,做到快速反应、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让急救工作有条不紊的展开,减少不必要的等待时间,使患者得到快速、有效的救治与护理。在此模式下,预先对护理人员进行分组,使小组成员能够明确职责,并在组长带领下有序开展急救工作;即使护士长未在现场,护理人员也应按照规定的模式开展急救护理工作,能够有效避免因职责不明确、分工不合理等原因导致的抵触、忙乱和差错等;高效、专业的形象也能让患者及家属产生安全感和依赖感,从而提高依从性和配合度。同时,根据烧伤部位给予个性化的护理方式,以尽可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和护理结局。    急救质量决定着特重度烧伤患者的转归,快速有效的急救与护理对于患者预后意义重大[10-11]。本次研究采用的五根管道集束化护理主要是加强吸氧管、气管切开管、静脉置管、留置导尿管、留置胃管的护理工作。特重度烧伤患者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吸入性损伤,保持呼吸通畅是治疗的重要前提[12]。本研究中,对试验组18例中、重度呼吸性损伤患者采取持续高流量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上呼吸机及吸痰等护理。大面积重度烧伤、吸入性损伤等会造成气道周围水肿,导致气道梗阻、窒息等恶性后果,严重威胁患者生命[13]。因此,及时建立人工气道是重要救治步骤,对气管切开后的护理也是重中之重。试验组在吸氧后,护理人员立刻帮助患者摆正体位,准备好气管切开物品,随时配合医生完全气管切管,能够显著缩短缺氧时间。特重度烧伤患者往往在急性期易出现大量液体丢失而导致休克的情况,使病情加重,导致死亡率显著增加。因此,快速有效地建立静脉通路是护理中的重要环节[14]。在传统遵医嘱模式中,由于护理人员往往无法做出果断判断,在选择血管穿刺时花费大量时间,而在穿刺失败后再行深静脉置管可能无法有效维持血容量。本次研究中,通过对试验组皮肤状况进行快速评估,发现患者皮肤烧伤严重,浅表静脉均遭到破坏,因此直接采用深静脉置管,使复苏液体进入体内时间显著缩短。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预检分诊时间、到达烧伤ICU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缺氧改善时间、早期有效救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表明五根管道集束化护理可有效缩短抢救时间,为后续治疗赢得更多机会。
   通过留置导尿管可观察尿量与尿液性质,能够及时对患者休克、肾功能损伤程度等进行初步评估,若发生肾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可及时进行急救准备,防止错失抢救时机。胃管置入有利于胃肠减压,防止发生胃胀气,也便于评估胃肠功能情况[15]。同时,通过鼻饲营养可预防消化道感染。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肾功能不全、感染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五根管道集束化护理模式能够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试验组抢救成功率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是由于本次研究纳入样本较少所致。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五根管道集束化护理模式可使患者获得更为高效、优质的服务,患者较为认可。
   在特重度烧伤患者急救护理中应用五根管道集束化护理模式可显著缩短分诊及等待时间,为后续治疗打下坚实基础,能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患者护理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丁云.CDIO模式在危重症烧伤护理专项培训中的应用[J].循证护理,2019,5(1):37-41.
  [2]程文凤.中国烧伤流行病学研究现状及多中心大面积烧伤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D].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7:1.
  [3]軒宗香,董玉强,冯燕玲.中、重度烧伤61例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8,25(3):48-49.
  [4]沈鸣雁,屈彩丹,陈华清.特重度烧伤合并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9,54(2):285-287.
  [5]韩麟珠.重症烧伤患者急救期输液及营养路径护理效果探讨[J/OL].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18):94.
  [6]彭媛媛.一体化烧伤急救流程对重度烧伤患者抢救成功率、康复效果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11):1770-1772.
  [7]孙苗苗.重症烧伤患者急救期输液及营养的路径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1):347,349.
  [8]黄成.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特重度烧伤并发胸腔积液疗效观察[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19,31(4):269-272.
  [9]雷高峰.院前急救对烧伤患者的近期预后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9,30(8):934-935.
  [10]李蓉.对特重度烧伤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16):255-256.
  [11]杨晓燕.PICC导管在特重度烧伤疤痕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J/OL].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7,6(4):427.
  [12]毕艳丽.精准化护理在特重度烧伤患者休克期的临床效果观察[J/OL].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6):34.
  [13]李延仓,张建,王磊,等.严重烧伤建立人工气道后气道梗阻识别与急救对策研究[J/OL].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7,12(2):118-122.
  [14]谢晓勇,袁海源,黄良通,等.烧伤科与ICU联合救治特重度烧伤患者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9):139-140.
  [15]邓肖静,冷佳梅,刘平,等.优质护理在重症烧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211,215.
  (收稿日期:2019-12-25) (本文编辑:李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2360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