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慢性精神分裂症共患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治疗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究慢性精神分类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治疗效果。方法 从该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慢性精神分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选取72例作为该次研究实验对象,随机降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胰岛素治疗,观察组给予药物+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均优于对照组,胰岛素平均用量较对照组低,生活质量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精神分裂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降糖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糖代谢指标,降低胰岛素使用量,提高患者糖尿病自我管理水平,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 慢性精神分裂症;2型糖尿病;降糖
  [中图分类号] R587.1;R74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20)03(b)-0032-02
  作为较为常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不仅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还降低了生活质量。精神分裂患者属于糖尿病高危人群,由于长期住院以及药物治疗,其糖尿病发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现有医学研究表明精神分裂患者患上2型糖尿病的几率在各年龄段均高于普通人群,病程不低于5年的慢性精神分裂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患者比例是明显上升的[1-2]。因此需要对慢性精神分裂合并T2MD患者实施降糖治疗。该次该文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慢性精神分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慢性精神疾病共患T2MD患者采用降糖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資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中选取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为该院收治的慢性精神分裂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36~63岁,平均年龄(49.37±1.53)岁;观察组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龄37~63岁,平均年龄(50.21±2.3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纳入研究的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①均与ICD-10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相符合,病史≥5年;②与我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相符合并确诊;③精神分裂诊断以前无内分泌疾病、胰源性疾病、营养不良以及其他影响糖代谢的疾病;④均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以及饮食控制的基础上实施降糖治疗。对照组采用胰岛素治疗,观察组依据患者情况组合服用二甲双胍、格列吡嗪、格列本脲以及阿卡波糖,其中二甲双胍(国药准字H20023370)初始量0.5 g/次,2次/d,随餐服用,之后酌情增加;格列吡嗪(国药准字J20160045)初始量5 mg/d,随餐服用,之后酌情增加;格列本脲(国药准字H44021808)初始量0.25 mg/次,2次/d,轻者适当减量,3次/d,之后酌情增加;阿卡波糖(国药准字H20020202)初始量50 mg/次,3次/d,之后逐步增加到0.1 mg/次,3次/d。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为:①糖代谢指标以及BMI指数:糖代谢指标包括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其中空腹血糖水平指的是指≥8 h没有进食热量状态下的静脉血浆葡萄糖值,能够反映出患者8~12周内的平均血糖水平,是临床上评价血糖水平常用指标之一。②胰岛素平均使用量:包括治疗时以及治疗8周后的胰岛素平均使用量。③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该问卷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物质生活状态4个维度,前3个维度分别包括5个因子,最后一个维度则包括4个因子。得分与生活质量成正相关,即得分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好[3-4]。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数据经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糖代谢指标
  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胰岛素平均使用量
  观察组入组治疗时胰岛素平均使用量与8周后胰岛素平均使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
  观察组患者区提供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物质生活条件4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
  3  讨论
  年龄、肥胖以及活动因素都会影响糖尿病的发生,对于精神分裂患者也是如此,并且随着病程的延长,抗精神药物治疗也会影响患者的血糖水平。相关医学研究发现,氯氮平这种常用抗精神疾病药物对下丘脑拮抗H受体具有拮抗作用,使得患者食欲增加,进而增加患者体重,影响血脂代谢,增加患者胰岛素抵抗性,降低糖耐量[5-6]。由于精神分裂患者,尤其是病程不低于5年的患者发生T2DM几率是非常高的,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加之糖尿病并发症通常出现较早,通常需要及时接受降糖治疗。然而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精神分裂患者往往没有规律的日常生活方式,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差,这不利于疾病健康管理[7]。鉴于此,选择一种有效的降糖治疗方式非常重要。   常用的降糖药物包括二甲双胍、格列吡嗪、格列本脲以及阿卡波糖等等。二甲双胍作为治疗T2DM的基础药物之一,对于无肾功能不全、胃肠道反应等二氧双胍禁忌症的患者均可使用,对于饮食控制效果不佳或者肥胖的患者控糖效果十分显著。二氧双胍与胰岛素联用,能有效降低胰岛素用量,预防低血糖,与其他降糖药物合用则能很好发挥协同作用,是T2DM的首选治疗药物。格林吡嗪能够促进机体分泌胰岛素,强化胰岛素对靶组织的作用,同时刺激胰岛细胞,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从而实现降糖目的。格列本脲属于一种磺酰脲类降糖药,适用于病情较轻的T2DM患者,可刺激胰腺,促进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实质是一种促泌剂,能够有效降低空腹血糖以及餐后血糖,与二氧双胍联用,能发挥更好的降糖效果。阿卡波糖是一种α糖苷酶抑制剂类的降糖药物,通过延缓肠道吸收碳水化合物而降低餐后血糖水平,是T2DM常用降糖药物。有研究表明,单一使用二甲双胍治疗精神分裂共患T2DM效果不佳,与格林吡嗪或者阿卡波糖[8]。该次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平均胰岛素使用量较对照组低,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这表明了对慢性精神分裂共患T2DM患者采用药物降糖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降低胰岛素使用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这与现有研究结果是相一致的,有必要深入研究和探索。
  综上所述,对精神分裂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降糖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糖代谢指标,降低胰岛素使用量,提高患者糖尿病自我管理水平,治疗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郁京萍,蒋菊芳,姚惠珍,等.自我角色认同护理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激越行为及社会交往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2):138-142.
  [2]  张保华,韩笑乐,王志仁,等.精神分裂症并发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8,27(3):246-251.
  [3]  张永艳,王秀梅,赵景新,等.住院精神分裂症并发糖尿病患者与抗精神病药物应用的关系分析[J].系统医学,2017,2(22):34-35.
  [4]  陈爱军.精神分裂症与躁狂症伴发糖尿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方法[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7(3):111-113.
  [5]  黄海涛.精神分裂症与躁狂症伴发糖尿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23): 134-135.
  [6]  孙红杰,施玉梅,孙建华,等.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合并糖尿病现况[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1):32-33.
  [7]  Min Z,Xiao C,Min Y,et al.Risk factors for schizophrenia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 Meta-analysis[J].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2015,40(3):241-249.
  [8]  闫芳,任艷萍,侯也之,等.北京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2型糖尿病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J].精神医学杂志,2015(5):321-325.
  (收稿日期:2019-12-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2421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