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肾止咳汤治疗肾阳虚型难治性咳嗽临床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杰 王东强
摘要:目的 评价温肾止咳汤治疗肾阳虚型难治性咳嗽的临床疗效,以期能够为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咳嗽寻求有效的方药。方法 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难治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西药+温肾止咳汤治疗。干预2周后,分别对2组患者的主证(咳嗽)评分、兼证(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倦怠乏力、自汗、短气息促、夜尿频多)评分,症状积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2组患者病情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经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经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70.00%,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②治疗组患者咳嗽、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倦怠乏力缓解情况都明显的优于对照组(P<0.05)。③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常规、肝肾功能无明显升高或下降(P>0.05)。结论 就肾阳虚型难治性咳嗽而言,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不仅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能够有效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有效。
关键词:难治性咳嗽;肾阳虚;温肾止咳汤;临床疗效
难治性咳嗽(refractory cough)是指病因诊断不明和(或)疗效欠佳的慢性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变应性咳嗽(AC)和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是慢性咳嗽常见病因[1-2],此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外耳道耵聍等也可以引发难治性咳嗽。早期研究认为大多数的患者能明确病因,通过针对性治疗后咳嗽症状得到有效改善,然而,随后的临床实践表明事实并非如此,高达12%~42%的慢性咳嗽患者或无法查明病因或治疗失败[3]。
根据疾病发生的部位以及临床症状,西医学中的难治性咳嗽与中医学中的“内伤咳嗽”、“久咳”关系密切。《素问·咳论》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诸病源候论》将咳嗽分为十种,提出“肾咳”。《仁斋直指方》提出“肺出气也,肾纳气也,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本”之说,为肾虚咳嗽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赵献可在论述咳嗽病因病机方面强调肾的重要,在治疗上主张运用六味地黄丸壮水制阳。《类证治裁》提出“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基于此理论基础,本课题着在于探讨肾阳虚型慢性难治性咳嗽的临床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肾阳虚型难治性咳嗽病例均来自于2017年9—2019年1月期间就诊于天津市南开区中医医院的患者。2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年)[4]属于难治性(慢性)咳嗽的患者。病程:咳嗽时间>8周。病因:①咳嗽变异性哮喘(CVA);②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又称PNDS);③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EB);④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症状:咳嗽,有痰或无痰。又是呈现刺激性干咳,可伴有咽痒,对异味、冷空气、油烟等敏感;或胸骨灼烧感或反酸、嗳气;或鼻塞、鼻后滴流感。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难治性咳嗽。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内科常见病诊断指南·咳嗽ZYYXH/T4~2008》(中华医学会,2008年)[5]及《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中华中医药学会,2011年)[6]。①咳嗽,咯痰或无痰;②病程>8周;③由外感反复发作或脏腑功能失调引起,可伴有其他脏腑功能失调的症状。
1.2.3 证候诊断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和《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8]。①咳嗽;②腰膝酸软;③畏寒肢冷;④倦怠乏力;⑤自汗;⑥短气息促;夜尿频数。凡具备①和其余6项中任意4项者即可辨证为肾阳虚型咳嗽:辨证属于肾阳虚型咳嗽。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难治性(慢性)咳嗽诊断标准以及中医咳嗽肾阳虚型证候诊断标准;②性别不限,年龄在18-80岁之间,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依从性良好,坚持治疗疗程;④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凡符合上述条件者,可纳入为观察病例。
1.4 排除标准 ①呼吸系统功能严重不全(第1秒用力呼气量<0.8L或呼气峰流速60L/min)者;②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患有造血系统疾病;有精神类疾病;妊娠、哺乳期女性;③经检查证实为其他原因(恶性肿瘤、心源性、药物引起)所致咳嗽患者;④过敏体质患者。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 治疗期间予以常规止咳平喘抗炎等西药治疗(参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版)》)[9]。
1.5.2 治疗组 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温肾止咳汤:炮附子10 g,党参15 g,白术12 g,茯苓15 g,白芍15 g,五味子6 g,款冬花10 g,杏仁10 g。水煎服,每剂两煎,每煎1 h,共煎出400 mL,日二次口服,每服200 mL。
治疗周期:2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14 d。
1.6 观察指标和观察方法
1.6.1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主症(咳嗽)评分、兼症(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倦怠乏力、自汗、短气息促、夜尿频多)评分,症状积分以及血常规(WBC、RBC)、肝肾功能(ALT、AST)。
1.6.2 观察方法 咳嗽症状积分表、中医症状评价量表均来自《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版)》[9],舌脉作参考,不纳入计分标准。主症(咳嗽)根据病情无,轻,中,重,分别为0,2,4,6;兼症根据病情无,轻,中,重,分别为0,1,2,3。
中医症状积分即总分,为各个兼症总和。
1.7 療效标准 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疗效指数。临床疗效=(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显效:症状全部消失,治疗后临床症状总分为0或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总分之差≥70%者;有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总分之差≥50%且<70%者;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总分之差<50%者。 1.8 统计学方法 用 SPSS17.0 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 t检验,正态性组间比较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咳嗽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咳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内咳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咳嗽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咳嗽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治疗方案均可以改善咳嗽症状;治疗组下降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改善患者咳嗽症状方面,温肾止咳汤+常规西药组优于常规西药组。见表2。
2.2 2组咳嗽症状比较 见表3。
2.3 温肾止咳汤对兼症的影响 治疗前2组各个兼症(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倦怠乏力、自汗、气短、夜尿频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2组进行组内评分比较发现,各个兼症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治疗方案均可以改善兼症症状;对比治疗后的2组各个兼症评分发现,治疗组的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倦怠乏力症状评分下降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改善患者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倦怠乏力症状方面,温肾止咳汤+常规西药组优于常规西药组。见表4~5。
2.4 2组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2组症状积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配对t检验,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症状积分评分比较,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症状积分症状评分比较,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治疗方案均可以改善患者症状积分;治疗组下降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改善患者症状积分方面,温肾止咳汤+常规西药组优于常规西药组。见表6。
2.5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7。
2.6 2组血常规、肝功能比较 2组血常规、肝功能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8。
3 小结
对于中医辨证属肾阳虚型难治性咳嗽患者,温肾止咳汤+常规西药治疗在提高临床疗效方面较常规西药组有明显优势;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方面,温肾止咳汤+常规西药治疗组较常规西药治疗组有明显优势,尤其是在咳嗽、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倦怠乏力方面具有治疗优势,缓解患者的病情。温肾止咳汤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基础上,大大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未发生不良事件,对肝肾功能没有损害,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Lai K,Chen R,Lin J,et al.A Prospective,Multicenter Survey on Causes of ChronicCough in China[J].CHEST,2013,143(3):613-620.
[2]Irwin R S,Curley F J,French C L.Chronic cough.The spectrum and frequency of causes,key components of the diagnostic evaluation,and outcome of specific therapy[J].American Review of Respiratory Disease,1990,141(3):640.
[3]余刚,李昌崇,张海邻.慢性咳嗽的生活质量影响[A].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2008 年浙江省儿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2008:6.
[4]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32(6):738-744.
[5]《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发布[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9):848.
[6]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J].中医杂志,2011,52(10):896-899.
[7]张晶.关于修订《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建议[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0,(2):67-79.
[8]咳嗽的诊断依据、证候分類、疗效评定[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11):219.
[9]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6,39(5):323-34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2899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