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四肢骨折的救治处理及临床预后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四肢骨折的救治处理及临床预后。方法 选取90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分析患者的救治处理方法及预后情况。结果 经治疗后, 90例患者中, 11例患者死亡, 占比为12.22%;33例患者远期恢复理想, 占比为36.67%;28例患者中度残疾, 占比为31.11%;18例患者重度残疾, 占比为20.00%。79例存活患者中, 5例患者骨折畸形愈合, 74例患者骨折愈合情况良好。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四肢骨折患者的救治, 需遵循优先处理优先处置致命伤的原则, 在处理致命伤后, 即可对骨折进行复位治疗或与开颅手术同期进行骨折复位治疗。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四肢骨折;救治方法;休克;致命原因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5.032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 人们发生意外事故、交通事故等风险也在不断提升, 随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四肢骨折患者增多[1-3]。相较于单纯四肢骨折患者或单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此类患者的病情更为复杂, 致命性损伤较多, 患者的致残率与致死率均处于较高水平。本次研究对本院收治的90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四肢骨折患者展开回顾性分析, 通过探讨此类患者的救治处理方法和预后, 以帮助提升抢救此类患者的成功率, 从而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90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63例, 女27例;年龄18~71岁, 平均年龄(41.32±9.90)岁;其中交通事故66例, 高处坠落18例, 其他原因6例;送至住院时GCS评分:<6分患者9例, 6~8分患者81例;颅脑损伤类型:颅内血肿22例, 颅骨骨折并硬膜外(下)血肿15例, 颅骨骨折并脑脊液漏2例, 脑挫裂伤49例, 原发脑干伤2例;骨折类型:开放性骨折44例, 闭合性骨折46例;其中胫腓骨骨折31例, 股骨骨折26例, 胫腓骨合并股骨骨折13例, 尺桡骨骨折6例, 肱骨骨折14例。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患者资料保存完整, 且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签署知情同意书;③在本院接受完整的治疗过程。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②凝血功能障碍;③主要器官、组织器质性损伤。
  1. 3 方法
  1. 3. 1 颅脑损伤的治疗 所有患者均给予补液、供氧、生命体征监测, 符合手术指征的49例患者立即行开颅手术治疗, 去除血肿, 行去骨瓣减压。其余41例患者接受保守治疗。
  1. 3. 2 骨折的治疗 46例患者早期(1周内)行骨折内固定术治疗, 其中36例患者开颅手术与骨折切开复位手术同期进行, 10例患者于1周内骨折复位治疗。上肢骨折患者先行小夹板或石膏固定;下肢长管骨折患者, 先行抬高置于托马斯架上, 予以牵引复位。另44例患者在早期(1周内)依据患者病情发展程度予以患者牵引、石膏固定处置, 择期(8~22 d)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其中, 尺桡骨骨折采取克氏针、普通钢板固定治疗;股骨骨折采取梅花针或角翼钢板固定治疗, 胫腓骨骨折采取双矩针, 普通钢板固定治疗, 肱骨骨折采取骨圆针和普通钢板固定治疗。
  1. 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统计分析患者的预后情况及骨折预后情况, 患者预后分为死亡、远期恢复理想、中度残疾、重度残疾。死亡:患者死亡;远期恢复理想:生活可自理, 能够从事一般性体力劳动;中度残疾:存在不同程度智力、言语、记忆力、运动、生活能力、自身感觉等功能障碍, 具有部分生活自理能力;重度残疾:存在严重的智力减退, 重度偏瘫、截瘫, 需有专人护理和陪护, 生活自理能力丧失[4]。骨折预后效果判定参考文献[5]分为骨折畸形愈合和骨折预后情况良好。
  2 结果
  2. 1 预后情况分析 经治疗后, 90例患者中, 11例患者死亡, 占比为12.22%;33例患者远期恢复理想, 占比为36.67%;28例患者中度残疾, 占比为31.11%;18例患者重度残疾, 占比为20.00%。见表1。
  2. 2 骨折预后情况分析 79例存活患者中, 5例患者骨折畸形愈合, 74例患者骨折愈合情况良好。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因交通事故和高层建筑坠落导致的颅脑损伤合并四肢骨折患者的数量呈逐年增多的趋势, 对于此类患者的治疗, 既往是优先救治处理颅脑损伤, 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再对骨折进行救治处理[6-10]。但是不断有报道指出, 该救治理念导致患者骨折端大量骨痂生长, 从而错过了最佳的骨折复位及治疗时机, 虽然患者生命得以保全, 但致残率极高,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1-13]。近年来为改善这一现状, 强调骨折早期复位的理念得以被重视, 在本次研究中对本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90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四肢骨折患者诊治经验进行总结, 结果显示:经治疗后, 90例患者中, 11例患者死亡, 占比为12.22%;33例患者远期恢复理想, 占比为36.67%;28例患者中度残疾, 占比为31.11%;18例患者重度残疾, 占比为20.00%。79例存活患者中, 5例患者骨折畸形愈合, 74例患者骨折愈合情况良好。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四肢骨折患者病情危急的致命性因素主要来自于两方面:①因颅脑损伤所致, 颅脑形成血肿, 发生窒息、缺血、缺氧等, 进一步引起腦细胞大面积坏死;②四肢长骨骨折会出现大量失血, 继而发生失血性休克。手术时机的选择上仍存在一定争议, 但随着重症监护室(ICU)的建立, 抢救、复苏技术的提升, 目前主流观点认为在对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主要问题处理后, 可立即与骨科医师会诊, 对骨折行复位固定治疗或与开颅手术同期进行[14-19]。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四肢骨折患者在护理管理上, 脑外科与骨科应共同管理, 协作患者的治疗与护理。   綜上所述,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四肢骨折患者的救治, 需遵循优先处理优先处置致命伤的原则, 在处理致命伤后, 即可对骨折进行复位治疗或与开颅手术同期进行骨折复位治疗。
  参考文献
  [1] 罗东, 骆永锋, 吴俊. 骨科损伤控制技术在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四肢多发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临床医学工程, 2019, 26(5):37-38.
  [2] 张源, 王广辉, 张泽立, 等. 损害控制外科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四肢骨折的疗效. 中华创伤杂志, 2017, 33(11):1037.
  [3] 胡海华.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在治疗四肢骨折中的临床价值.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7, 14(z2):287-289.
  [4] 陈鹏, 胡伟文, 李杨, 等. 骨科损伤控制救治对四肢骨折患者血清骨代谢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9, 38(5):2415-2419.
  [5] 孙敬伟. 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临床因素分析. 南方医科大学, 2016.
  [6] 王清海, 王彦平, 冯彦清. 216例合并中重度颅脑损伤的四肢骨折分析. 宁夏医学杂志, 2014, 36(10):928-929.
  [7] 陈国永, 陈学华, 冯伟文, 等. 高钠血症影响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临床分析及处理. 临床医学工程, 2012, 19(7):1120-1121.
  [8] 张泽立, 黄齐兵, 张源, 等. 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四肢骨折救治中的效果分析. 中华医学杂志, 2019, 99(48):3797-3802.
  [9] 苏世琼.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分析. 郑州大学, 2019.
  [10] 段世博, 刘永杰, 王志峰, 等. 合并颅脑损伤的四肢骨折愈合时间观察. 中国保健营养, 2018, 28(12):37-38.
  [11] 赵晓龙. 早期手术治疗四肢骨折合并重型颅脑损伤57例分析.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2(4):368-369.
  [12] 张利.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四肢多发骨折的应用效果. 中国保健营养, 2013(1):224-225.
  [13] 宋进良, 黄明辉, 赵爱玲, 等.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四肢长骨骨折外科手术时机的研究与分析. 中国医学创新, 2015(21):149-151.
  [14] Jiang X, Suo L, Liu LJ, et al. Investigation on operation timing of limb fractures combined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trauma in children. China journal of orthopaedics and traumatology, 2014, 27(6):486.
  [15] Dai XP, Liu ZQ, Zhan T, et al. Dependability analysis of hyperglycosemia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trauma. China 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 2011, 21(16):1907-1909.
  [16] Turki AT, Rashidi-Alavijeh J, Dürig J, et al. Successful treatment of cerebral aspergillosis: case report of a patient with T-cell large granular lymphocytic leukemia (T-LGL). Bmc Infectious Diseases, 2017, 17(1):797.
  [17] Liang YH, Mai JW, Li LF. Treatment for severe craniocerebral trauma combined with transtentorial hernia in children.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2004, 7(6):380-384.
  [18] Gel'Man IE, Fraerman AP. Craniomaxillary fixation in maxillary fractures combined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trauma. Stomatologiia, 1977, 56(5):81-82.
  [19] Schmitt R, Jensen N, Braun G. Therapeutic challenges in severe combined craniocerebral and thoracic trauma. Anasthesiologie und Intensivmedizin, 2011, 52(4):299-304.
  [收稿日期:2020-03-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3290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