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穴位贴敷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56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学华

  关键词 慢性结肠炎 中药灌肠治疗 穴位贴敷 配合 观察 炎性病变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7.197
  慢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起病缓慢,病情缠绵,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本病多呈反复发作慢性病程。本文56例慢性结肠炎患者予穴位贴敷,3次/周,4周1个疗程,配合中药灌肠,早晚各1次,用药4周。结果表明,治疗后患者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等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复查肠镜示肠黏膜病变恢复或好转。穴位贴敷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疗效肯定。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56例,男37例,女19例,年龄23~66岁,病程3个月~7年。
  诊断标准:参照第6版全国医疗专业统编教材慢性结肠炎诊断标准。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和特点,制定如下标准:临床表现:腹痛、腹胀、肠鸣、肛门下坠感,大便呈习惯性改变或性状改变,大便秘结或腹泻,或二者交替发生,次数增加,大便呈羊屎状或溏烂,便带黏液或少许鲜血,下腹压痛。肠镜检查:肠黏膜血管影纹理粗乱,网状结构消失或呈局灶性或弥漫性充血水肿或呈粗颗粒状,组织脆弱易出血或有糜烂。
  治疗方法:取中脘、脾俞、大肠俞、足三里、上巨虚穴。用吴茱萸100g,元胡30g,甘遂30g,乌梅30g,共研末,治疗时以生姜汁调成糊状,将药糊5g左右摊于4cm×4cm胶布上敷贴穴位,8~10小时后揭去。局部可有发热、红晕、发痒、起疱。24小时更换1次,每周敷贴3次,4周1个疗程,另用灌肠2号方保留灌肠,方药成如下:败酱草、白头翁、黄柏、白茅根各30g,皂角刺、秦皮、黄连、苦参各15g,水煎药液600ml,患者取左侧卧位,将药液100ml装盐水瓶中保留灌肠,灌肠后嘱患者卧床休息,使药液尽量在肠道内保持较长时间,早晚各灌肠1次,4周1个疗程。
  疗效判断标准:①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复查肠镜示肠黏膜病变恢复或遗留瘢痕;②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好转,复查肠镜示肠黏膜病变仅轻度改变;③无效: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及复查肠镜示肠黏膜病变无变化或加重。
  结 果
  本组56例患者中,痊愈36例,显效1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21%,除两例患者出现皮肤轻度潮红及腹泻外,其他无任何不适。
  讨 论
  慢性结肠炎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相兼,寒热错杂。其病因为饮食饮酒无度或喜食膏粱厚味,以及情志失调,忧思恼怒,精神紧张。治当疏肝健脾,解毒散结,行气止痛,疏导止泻。吴茱萸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助阳止泻,现代药理研究有很好的止痛和促进肠功能恢复作用;乌梅敛肺涩肠、生津止渴、除烦止血,现代药理研究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同时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元胡、甘遂活血行气止痛。
  中脘主治急性和慢性胃肠疾患,足三里主治胃肠病,脾俞、大肠俞主治腹痛,上巨虚主治肠鸣、腹痛、泄泻。吴茱萸、元胡、甘遂、乌梅研末姜汁调糊穴位贴敷中脘、脾俞、大肠俞、足三里、上巨虚穴不但能行气止痛,而且还能固本。配合中药灌肠,可使药物直达病所,可促进肠道毒素及病原体的排除,恢复受损的肠黏膜。
  综上所述,穴位贴敷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疗效肯定,作用稳定,经济实用,患者复发率低等特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杜桂香.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N].中国医药报,2001.
  2 黄丽雅.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N].民族医药报,2002.
  3 邓理有.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N].中国中医药报,20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6122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