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急性心脑血管病患者的院前救治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邹玥

  随着科学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的改善,寿命逐渐延长,急性心脑血管病成为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四高一多”的特点[1],常见病有猝死、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左心衰、恶性心律失常、高血压危象、缺血性脑中风和出血性脑中风。临床表现有心慌,胸闷、胸痛、胸部窒息感、大汗、呼吸困难、剧烈头痛、呕吐、抽搐,肢体瘫痪及意识障碍等。发病时患者往往在院外,不易即刻得到专业的治疗,抢救不及时常危及生命。急诊救治进行早期诊断、评估及准确的处理都是非常必要的。2008~2011年收治急性心脑血管病患者100例,进行院前救治情况,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急性心脑血管病患者100例,男66例,女34例,年龄50~80岁。有高血压病史30例,有冠心病史22例,有糖尿病史16例,有高脂血症病史10例,合并三高病史12例。
  院前急救方法:①急诊医生在接听求救电话时即问清发病症状及既往病史,在初步诊断为急性心脑血管病时,立即吩咐患者停止活动,指导家属自救,不要过度搬动患者。尽量缩短院前急救反应及出车时间。②当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检查生命体征,判断神志,检查瞳孔,测量血压、呼吸、脉搏,做心电图,判断病情严重程度,视情况采取舒适体位(平卧、侧卧、端坐位)。③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口腔及鼻腔分泌物;昏迷患者有假牙时须取出假牙;舌根后坠、鼾声大作者置入口咽通气管;抽搐者放入开口器,以防舌咬伤;呼吸不规则者可予以气管插管[2]。④吸氧,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酌情应用急救药物。⑤对危重患者,应对患者及家属做好耐心的解释工作,解除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恐惧及无助的心理,并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转运途中可能发生的意外,取得患者或家属的理解与配合,以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3]。⑥经急救处理,改善呼吸、循环障碍,生命体征平稳后转送医院。搬运时要动作轻稳,协调一致,转送途中注意车速平稳,避免剧烈颠簸,救护车上医护人员应时刻陪伴在患者身边,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保持输液管、氧气管等各种管道的通畅。⑦到达医院后要向值班医护人员交代清楚病情及治疗经过,为院内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成功救治机会,降低致死率及致残率。
  结果
  本组患者经现场抢救病情相对稳定后95例转送医院治疗,无1例因转送而致病情加重或死亡。5例猝死因发现不及时在现场未抢救成功。
  讨论
  目前,随着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心脑血管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4]。本组患者以老年患者为主,合并多重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应引起足够重视。树立健康意识,杜绝不良生活习惯,合理膳食,采取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积极治疗原发病。急性心脑血管病救治的成功关键在一“早”字,院前急救对于此类患者的转归起决定性作用,部分患者院前定性诊断困难时可先给予中性治疗及一般对症治疗,待病情允许后迅速转送医院进一步确诊治疗。
  综上所述,加强和完善院前急救建设,提高医疗救援质量,为患者提供高水平救护,争取“黄金时间”以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致残率,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至关重要。急诊医生在诊疗思路上要始终把掌握生命体征放在首位,即救命第一,保护器官第二,恢复功能第三。医护人员要树立急救意识,减少院前准备时间,要采取积极有效的院前处置,确保转送安全。要重视心脑血管病的预防和防治,加强全民急救知识培训,对高危人群加强预防指导和医学监护,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进一步加强院前急救,应普及急救知识,开展自救互救。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愈加明显,心脑血管急症的患者将会越来越多,因此不断探讨诊治及整个急救过程中的细节,总结经验,纠正救治中的不足,有助于提高院前急救的成功率,必将会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生机。
  参考文献
  1刘承基.中国脑血管病杂志.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04,1:5.
  2陈卫芳.脑出血患者的中西医急救配合与安全转运.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0).
  3刘梅颜.“双心”研究及其新进展.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2).
  4王琰,等.北京卒中社区康复的现状调查分析.中国卒中杂志,2010,5(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30350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