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外侧小切口在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帆
[摘 要] 目的:分析肺叶切除术中选择应用胸外侧小切口的效果。方法:在2002年11月―2011年2月有147例患者进行肺叶切除术时选择后外侧切口,设为切口组;179例患者选择胸外侧小切口,设为小切口组。记录患者的开胸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并发症等相关情况,作比较。结果:小切口组患者的开胸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并发症等相关情况均优于切口组,(P<0.05)。结论:肺叶切除术中尽可能的选择应用胸外侧小切口路径,以减轻患者手术痛苦。
[关键词] 肺叶切除术;胸外侧小切口;后外侧切口;应用
后外侧切口路径对肺叶切除术患者的伤害很大,不仅是身体上的伤害,还会造成精神创伤[1]。近几年可以选择胸腔镜微创替代该路径,但是由于价格昂贵,并没有广泛应用,而腋下切口的视野狭窄,耗时长[2],所以临床应用率并不高。在2002年11月―2011年2月有179例患者选择胸外侧小切口,与后外侧切口比较,在耗时、切口长度、出血量等方面都具有优势。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在2002年11月―2011年2月有147例患者进行肺叶切除术时选择后外侧切口,设为切口组。其中53例为女性,94例为男性,年龄在30岁以上(32―74岁),51例为周围型肺癌,42例为支气管扩张,18例为肺大疱,36例为肺炎错构瘤;179例患者选择胸外侧小切口,设为小切口组。其中61例为女性,118例为男性,年龄在29岁以上(30―71岁),62例为周围型肺癌,52例为支气管扩张,22例为肺大疱,43例为肺炎错构瘤。
1.2方法
切口组:行后外侧切口。小切口组:行胸外侧小切口。悬吊患者上肢,卧位偏于健侧。第4肋间是切口的中间位置,切口范围从胸大肌至背阔肌,并向后略延长4cm的切口,将肌群钝性分离,把握力度以免切断,将肋间肌切开12cm(可上下浮动2cm),进胸。将切开的肋间肌缝合(水平褥式法),一般缝4针即可,复位肌群时只需要将肌膜缝合即可,使用吸收线对皮肤进行皮内缝合。
1.3数据处理
将数据处理为(s±x)的形式,t检验,比较差异符合P<0.05存在显著性。
2 结果
小切口组患者的开胸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并发症等相关情况均优于切口组,(P<0.05)。详见下表。
3 讨论
3.1耗时比较
肺叶切除术中选择应用胸外侧小切口可以根据情况适当的延长或后移切口,本文中切口范围从胸大肌至背阔肌,并向后略延长4cm的切口,因为人体的解剖学显示肋骨是向下倾斜的[2],所以这样的切口可以拉近与肺尖的距离,将下肺韧带暴露于切口前端。不但能够缩小伤口,减轻创伤,还能提高手术的操作性和安全度,减少手术耗时,减少选择常规开胸的患者数,避免术中遗漏肺叶深处的病灶[3],利于彻底的止血。本文中切口组的开胸时间为(26.9±8.3)min,手术时间为(271.5±62.3)min;小切口组分别为(7.4±2.1)min,(126.4±43.1)min,明显比切口组的用时短。
3.2切口及相关指标比较 后外侧切口的长度一般较长,本文统计结果为(29.1±3.4)cm,在手术中增加了操作的繁琐程度,创面增加,分离的肌肉增多,缝合的范围增加,都是引起手术过长耗时的原因,同时过长的切口还会造成出血几率和渗血率较高[3],因此本文中切口组的出血量为(339.6±62.7)ml。小切口组的切口小,本文统计结果为(12.5±2.6)cm,对血运的影响较小,对肌肉组织造成的损伤也不大,所以出血量为(122.3±74.2)ml。使用吸收线对皮肤进行皮内缝合,可促进愈合[2],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下切口组:35.8%;切口组:39.5%),且无需拆线即可视情况出院。
参考文献:
[1]赵伟,黄克诚,吴凯,等.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搏修补房室缺损24例临床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34(4):312-313.
[2]王保良,石桂葆,李晓亮,等.腋下小切口肺大疱切除术26例报告[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0,10(5):473-474.
[3]潘光栋,杨建青,褚光平,等.Ligasure联合超声刀在肝胆外科开腹手术中的应用[J].微创医学,2009,4(4):341-34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351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