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旅游新业态的出现和发展,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传统的课程体系已经不能适应旅游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应当进行课程改革,本研究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又分析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对策。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
   一、研究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8年末,全国各类文化和旅游单位31.82万个,从业人员375.07万人。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97万亿元,同比增长10.5%。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就业人数明显增加。目前传统旅游正在加速向休闲度假、会展商务、养生养老等领域转变,智慧旅游、全域旅游、定制旅游等旅游新业态的出现和迅速发展,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旅游教育作为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传统的课程体系已经不能满足旅游业发展对旅游人才培养的需要。
   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产教融合、特色办学是我国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原则。”《“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提出“加强对旅游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统筹指导和综合保障,加快建立适应旅游产业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有机衔接、布局结构更加合理的现代旅游职业教育体系。”可见,产教融合是我国旅游高职教育发展的途径,因此,应该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进行改革,提高旅游人才培养质量,以更好地适应和服务旅游业的健康、优质发展。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课程定位与企业、行业需求脱节。随着旅游业新业态的出现,对旅游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也迫切需要改变。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跟十年前差不多,没有根本性的变革,主要面向旅行社、景区、酒店一线服务岗位,不能适应目前旅游信息化、定制化旅游及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趋势,与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脱节。
   (2)课程以理论课为主,实践课不足。高职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但是,目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绝大多数是理论课,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课程不多。
   (3)校企合作课程较少,合作不深入。目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建设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常见的是聘请企业教师来上课,课程内容方面与企业行业的标准不接轨,合作浮于表面。
   (4)创新创业课程没有专业特色。大多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是学校统一开设的创新创业教育课,没有与专业结合,缺乏专业特色。
   (5)课程评价不够全面、合理。课程评价对教学效果有重要作用,目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评价仍以学校教师评价为主,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标准不够完善,没有与企业行业要求接轨。
   三、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对策
   产教融合即产教一体、校企互动,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推进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衔接,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在进行课程改革时应贯彻产教融合这一基本原则,提高课程改革的效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
   (1)进行人才培养定位分析,明确课程改革的方向。人才培养定位制约着课程设置的方向,影响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的选择。目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存在着培养目标定位笼统、素质结构表述不清等问题,影响了课程的实施。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应结合国家的政策导向、旅游行业的人才需求、区位特点及本校旅游管理专业实际情况精准定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编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所需具备的能力标准及对应的人才基本素质,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研究提供方向。
   (2)以能力提升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根据旅游新业态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分析及人才培养定位的能力标准、素质要求,结合高职实际,探索旅游管理专业从一般职场能力、岗位基本能力到创新发展能力的能力递进式课程结构,构建由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创新发展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以提升能力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3)改革课程内容,课程设置动态化,与行业需求精准对接。顺应智慧旅游、定制化旅游、个性化旅游等旅游行业新变化的需要及发展趋势,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需改变传统的课程设置,增加智慧型、体验型和创新创业型课程,创新创业课应突出专业特色,有专业针对性。课程设置与行业的变化相适应并适度超前,与行业需求精准对接,从而使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更加专业化、更加符合市场需求。
   (4)校企合作进行课程开发。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应注重与国际知名企业、当地旅游企业合作共建专业课程,将企业标准、操作流程、职业素质等融入到相关课程中,将企业的真实项目转化为课程教学项目,与企业共同确定教学内容,促使课程教学内容与旅游业的发展相适应。
   (5)进行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随着信息化的发展,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应该积极进行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建設慕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将企业的一些资源放到相应学习网站上,方便学生学习和下载,提高课程学习效率和效果。
   (6)实现课程评价多元化。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应改变传统的以学校教师评价为主体的单一的课程评价方式,将企业的评价标准纳入到课程评价体系中,由学校、学生、企业共同参与评价课程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
   [2]朱旭琴.新时代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研究[J].广西质量监督报,2018,38(2):159-160.
   作者简介:
   刘安娜(1980.12-),女,山东日照人,中共党员,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旅游教育研究工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626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