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产出导向法”在民办高校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产出导向法”旨在解决我国英语学习者普遍存在的“学用分离”的问题,结合民办高校大学英语课堂实践,从民办高校大学生自身特点、大学英语改革需求以及丰富课堂策略三个方面探究该理论体系在民办高校的应用背景,提出将“产出导向法”有效融入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丰富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提高和改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促进教学模式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转型。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 大学英语课堂 应用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2-0015-02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对英语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以技术革新为特色的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然而,英语学习者“英语会学不会用”、英语教师“重讲轻练”“重语言知识轻语言能力”的批评声音仍不绝于耳。(夏纪梅,2002)因此,如何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是当前大学英语改革潮流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产出导向法”强调在输出驱动条件下,适时提供促进产出的输入,能够较大地提高学习效果,有利于消除英语教学的学用分离、重输入轻输出的弊端。民办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如何让高水平学生和低水平学生共同进步是民办高校英语教学的难题。“产出导向法”不再强调以单一角色“教师”或“学生”为中心,而是将英语教学的中心回归学习的本质目的,引导教师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学生的学习产出为教学目标(郑文,2018),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不同水平的学生一同聚焦课前输出—课内输入—最终产出。
  一、 产出导向法概念
  为了解决中国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学习和运用分离”的弊端,文秋芳(2015,2018)及其研究团队提出了“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该理论立足于我国高校的英语教学现实,强调学习在教学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注重“学”与“用”的有机结合和一体化。
  目前,“产出导向法”历经了五个阶段的发展,由最初的“输出驱动假设”到“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逐步发展为完整地涵盖教学理念、教学假设和教学流程的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该体系中的教学理念包含“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文化交流说”及“关键能力说”;教学假设包括“输出驱动”“输入促成”“选择学习”“以评为学”;教学流程是由驱动—促成—评价组成的若干循环链。产出导向法重新划定了英语学习过程中“输入”和“输出”的位置,旨在倡导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从根本上提高教學效率。
  二、“产出导向法”的应用背景
  1.适合民办高校大学生特点
  民办高校大部分大学生能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清楚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努力学习,少部分学生由于之前基础薄弱,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和毅力,因此很难适应大学较为宽松的学习氛围,缺乏学习动力。(马发生)“产出导向法”把“输出驱动”作为教学流程的第一个环节,将“驱动”作为每一个单元开始时的第一个流程。教师设置交际场景,鼓励学生参与并完成交际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挑战,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明确学习目标,产生学习欲望。结合民办高校大学生特点,教师应当在场景设计环节上适当地增加趣味性,以加大活动吸引力,提高学生的活动参与度。
  2.适应大学英语改革需求
  随着大学英语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产出导向法”的核心理念之一“学用一体说”主要针对解决教学过程中教学效率低下、学习和运用分离的问题。“学用一体说”主张把输入性语言学习与产出性语言运用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两者之间要形成有机地联动。(文秋芳,2013)我国大学英语主流教材依然是以课文为学习内容主体,教师应对课文进行二次设计,将教学任务与学生应用实践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语言知识。设计环节可以关注功能、交际、情景等因素,努力创设真实情景,注重语言应用实际,将“所学”和“所用”结合起来,解决“学用分离”的现象。
  3.符合丰富课堂策略的趋势
  信息化时代,知识日新月异,获得知识的学习方式多种多样。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教师应当不断更新专业知识,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学生日益增长的对专业性、实用性、趣味性知识的需求。一味地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不仅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会令学生质疑教师的权威,从而影响课堂效果。“产出导向法”提出的“学习中心说”倡导将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主动的参与者,这一过程的实现主要依靠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师在教学内容设计活动中,应当秉承“产出导向法”的“输出驱动”“输入促成”理念,采取灵活有趣的方式,比如以“微课”、视频、活动等方式导入,驱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在明确学习目标后的“输入”过程中,将学习任务设计为丰富的课堂活动,如小组活动,课堂讨论发言等,丰富课堂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三、“产出导向法”的应用策略
  1.按照“产出导向法”的理论框架设计教学环节
  “产出导向法”的教学理念颠覆了传统的“教师中心说”以及“学生中心说”,指出教学活动的中心应该是以“学习”为中心,使学生达到学习的状态,拥有学习的收获。(文秋芳,2018)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不用太过于在意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意义,而应该以学习效果为目的,以学习效果为课堂设计的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在“输出驱动”的过程中,应该以“输出”为目标,注重目标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不能贪大贪多;并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层次,根据学生的水平和状态,适当、即时地对学习目标进行调整,并督促学生在课堂上做到边学边用,及时消化所学内容。在“输入促成”中,“输入”是完成当前产出任务的手段,是为完成课堂之初教师布置的“输出目标”打基础。(文秋芳,2014)学生通过“输入”与“输出目标”相对应的学习资料,完成学习任务。“产出导向法”在课堂中的有效应用离不开对学生产出结果的有效评价,文秋芳提出的“师生合作评价”包括课前、课内和课后三个阶段的综合评价,既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得到了有效的反馈意见,促进教师教学环节设计的进一步完善。   2.引导学生把握“产出导向法”中的学习理念
  部分民办高校大学生缺乏对有效学习的理解,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并且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产出导向法”的学习理念强调“产出”效果,呈现“学以致用”的直观性,能够让学生从学习中及时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助力学生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其中,“学习中心说”一改传统的教师或学生为中心的理论,强调学习的中心地位,即教学活动应该围绕学习效果进行,以有效学习为方向。在这样的学习理念的引导下,教师可以采取有效且不拘泥形式的课堂活动方式,以学生能够有效学习为出发点,高效开展课堂活动。“学用一体说”主张即学即用,在学中用,在用中学,使“输出驱动”和“输入性学习”高度契合。在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中,课文被作为切入口,教师通过讲解课文的整体结构和语言点,让学生掌握教学重点,实现教学目标,在课后练习,巩固知识。这一传统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没有新鲜感和吸引力,并且“学”和“用”脱节,无法即时完成产出任务。
  3.及时总结反馈“产出导向法”的实用效果
  “产出导向法”能否在教学效果上取得真正的实用性突破,是由多个因素决定的,其中包括教师的课堂设计、学生的参与程度及教学环境的质量等。使用该教学法的教师,只有及時总结和评价,才能不断增加它的应用价值。“产出教学法”,评价的主体应该包括教师、学生和机器评分,评价内容应当关注教师单元的教学目标,尤其是教师在课堂之初的“输出驱动”环节中设立的输出目标,考察学生在“促成”阶段是否能够达到所列目标,掌握相应的语言交际应用能力。评价方式可以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式,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评价,检验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利用学习平台或课堂活动对学生的输出表现进行评价。开展评价活动时,教师应当把握好时间,提前列举评价标准,及时总结评价结果,并应用于之后的课堂设计。
  四、结语
  “产出导向法”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教学法,对教师的个人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外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产出导向法”的应用,不断提升教学能力,解决“学用分离”的教学难题。另外,“产出教学法”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应用,在应用中学习,淡化学习和应用之间的界限,借助于有效的课堂设计,将学习和应用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提高学习效果。因此,探索该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的有效性,能够不断改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进一步深化外语教学改革,促进教学模式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转型,并对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发生.民办高校学生特点及教育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1(1).
  [2]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与建议[J].外语界,2013(6).
  [3]文秋芳.“产出导向法”与对外汉语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2018(3).
  [4]文秋芳.“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构建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理论的尝试[J].中国外语教育,2014(3).
  责任编辑:孙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1205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