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职业教育实现产教融合深度发展问题与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职业教育也可被称为就业教育,产教融合是其最主要的核心。在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发展背景下,产教融合是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重要手段。但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来看,产教融合却仅仅流于形式、止于表层,尚未取得良好的效果。校外实训基地,应该承担起产教融合的重要责任。但是,实践中很多校外实训基地在产教融合方面贡献不大。很多校外实训基地不能提供学生需求的实习岗位,对学生专业学习帮助不大。另外,还有的校企合作流于形式,以冠名班的方式存在,并风风火火地招生,但在实践运作中,有时不能给学校教学带来帮助,甚至对于毕业生的接收比例也不能满足就业需要。该文首先分析了对职业教育实现产教融合深度发展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  深度发展  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8(a)-0138-02
  职业教育也可被称为就业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色,也是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的最大区别。新时期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是其最主要的核心。在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发展背景下,產教融合是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重要手段。但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来看,产教融合却仅仅流于形式、止于表层,尚未取得良好的效果。校外实训基地,应该承担起产教融合的重要责任。但是,实践中很多校外实训基地在产教融合方面贡献不大。很多校外实训基地不能提供学生需求的实习岗位,对学生专业学习帮助不大。另外,还有地校企合作流于形式,以冠名班的方式存在,并风风火火地招生,但在实践运作中,有时不能给学校教学带来帮助,甚至对于毕业生的接收比例也不能满足就业需要。
  该文分析了职业教育实现产教融合深度发展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职业教育实现产教融合深度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缺乏国家性的法律法规的刚性约束
  目前,国家和地方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等刚性建设上,仍然十分薄弱。虽然国务院相关部门制定了部门规章、地方制定了地方性法规,但从实施来看,显然力度和约束性明显不够。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致使政府在统筹协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制定区域技术技能型人才发展规划等方面存在不足,政府的顶层设计出现了缺失。
  1.2 对接与协调中存在多种矛盾
  职业院校的办学合作比较单向。从目前的形式来看,政府主管教育部门树立合作办学导向,实际落实并没有生根发芽,职业院校和企业仅仅停留在完成政府教育部门的任务的层面上,没有积极主动研究产教融合的实际意义[3]。由于校企没有长远发展的规划,只追求眼前的利益,产教融合重视程度可想而知,因此造成相互之间的推诿扯皮。二是校企双方都没有考虑并处理好教学和生产之间的关系。各个院校企业基础训练统一标准不够,发展不平衡,“水土不服”问题还比较普遍。院校教育、企业实践、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新体系还没有建立,影响和制约了职业办校、合力育人局面的形成。
  1.3 企业服务院校的意识不强
  既然是产教融合就应该强调产与教的深度融合。学校不仅仅要支持企业 需求,企业也需要支持院校发展。职业院校之所以在发展过程中能够保持良好的社会认可度,就是因为一直坚持将企业需求作为教学根本。而企业需求、企业技术都来源于企业,因此职业学校需要企业 的大力支持。要了解企业需求、企业技术、企业案例、企业生产工作流程、企业管理流程等,基于此才能开发设计出一个完整的能够服务于企业需求的课程体系。因此,产教深入融合的过程中,需要企业服务于院校的意识不断增强。一方面为院校的专业建设提供企业真实案例、资料、生产流程等,派专人参与到院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材开发当中来,这样才能够使产教融合服务与院校专业的进一步发展。
  1.4 师资融合不足,机制尚不完善
  职业院校最需要的教师是即具备企业生产经验与管理能力的,又具备教学与课程、专业建设能力的两手硬的专任教师。但这也是职业教育中仍然需要改善的环节之一。很多职业院校教师由于长期在教育岗位,很少进行探索法、发现法等教学技能有关内容的培训,缺乏互动交流和实践锻炼,尤其是对企业最新的技术动态和管理要求等知识比较匮乏,教学形式单一枯燥,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同时职业院校的教师培训体制并不完善。由于一些职业学校对教师的企业实践教学技能训练不够重视,不能够很好地保证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同时在培训计划和培训目标的设定、培训过程的实施以及培训结果的考核缺乏有效的管控,这样使得一些教师仅仅对于培训重视不足,忽视了自身教学技能的提升,从而使培训流于形式。
  同时,对于企业兼职教师方面,院校受制方面机制的制约,在课时费标准方面有时很难达到企业高水平人才需求,无法调动企业人才的劳动积极性。部分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以聘请企业兼职教师为重要指标衡量效果,但是这些兼职教师在学校内并没有起到真正的技术引领作用。有时是受学校课程设置的制约,不能将新技术引入学校教学当中。有时是企业人员能力有限,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上没有得到充分的指导,因此不能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
  1.5 职业院校社会服务机制不完善
  地方职业院校服务社会的意识、能力不足、信息不畅通。很多职业院校的教师具有较高科研水科,在实践工作中有系列科研成果、发明专利等。而很多企业是需要院校的这些成果作为企业 发展的技术支持,但是由于信息不畅通、机制不健全等原因。教师的成果或发明等只限于学术之用,不能转化为生产力、不能供企业需求,也不能服务社会。可以说高校社会服务没有统一的组织和管理,个人单兵作战的多,团队集体合作少,社会服务整体能力不强。
  2  职业教育实现产教融合深度发展的对策研究
  要建立产教融合法规保障机制,因为产教融合法规是产教融合的制度保障,在建立相关法规过程中,要深入结合产教融合的实际特点、挖掘产教融合学生就业合作模式、生产实习合作模式、企业订单培养模式、课程内容与岗位任务对接模式等各个环节,实现法规制度全覆盖。
  在修订《职业教育法》过程当中,应该要重点突出职业教育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教育体系中发挥的作用,对各相关主体的职责进行明确。同时,基于行业指导以及政府引导的基础之上,促使学校和企业达成共识,共同承担,建立现代职业院校制度,不断增强学校自主办学的权利,推行具有显著特色的董事会以及理事会,并采取职业经理人制度,促使校长朝着职业化之路方向发展,全面推进学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
  3  结语
  现代职业教育与产业相结合,创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是我国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是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必然需求。目前高职教育创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体制、组织、师资等方面的问题,该文总结了职业技术院校专业建设创新性经验,探讨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余娟,曹晔.我国职业教育产教结合思想发展史的探究[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14,15(9):443-445.
  [2] 杨帆.深化产教融合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2(21):114-116.
  [3] 张祺午.我国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面临的若干难点解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5,31(6):226-22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363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