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健康中国背景下“体医融合”教学模式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无论是新医改还是全科医生条例都对当今的医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向医学、服务健康的复合型医学人才已成为社会的迫切需要。为更好完成当前高等医学院校的教育目的,本文以“体医融合”的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促进“体医融合”的顺利开展,为培养更多的医学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健康中国;体医融合;策略研究
  2016年10月颁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实现全民健康要通过加强对全民进行预防意识的培养,以预防为主要途径,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全面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干预,充分发挥体育运动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作用[1]。目前我国以促进群众的健康为未来工作的首要发展目标,只有强健的体魄才能满足正常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才能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因此体医融合的体育教学模式是学校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1 “体医融合”概述
  1.1 “体医融合”的含义
  对于“体医融合”概念的理解,研究视角的不同,定义也是众说纷纭,但其都有共同之处,都是通过运用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配合医学知识,充分发挥体育对健康的促进作用,增强人的体质,以达到预防慢性疾病的目的。作者通过研究认为:“体医融合”就是“体育”和“医疗”的完美结合,是将体育锻炼方法、医疗技术运用于人们科学健身、疾病预防以及疾病治疗与康复之中的一种综合性健康促进手段。
  1.2 医学院校“体医融合”教学的目标
  “体医融合”是体育教学积极适应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其中“体”是指通过学习身体锻炼的方法和技能,已到达活动身体和促进健康发展的过程。“医”是指通过科学、医疗技术等手段治疗疾病,恢复患者的身心健康。可见,二者都是以健康为目的。因此,医学院校“体医融合”教学是以医务人才培养为目标,通过树立医学为主导,体育干预为辅助的教学理念,培养能够把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体育运动技能发挥在医疗卫生保健、健康服务机构、医护等工作岗位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2 高等医学院校体育课程采用“体医融合”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当下高等医学院校的首要目标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复合型医务工作者,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重心也从“救死扶伤”向“健康引导”发展,工作重心的转移对从医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务人员既要牢固掌握在校期间所学医学专业知识,同时又要具有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并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和保健处方知识。因此医学院校的教育面临新的挑战,传统的体育课程已不能满足现今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体医融合”教学模式的采用势在必行。改革后的体育课要包含多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包含运动技能的学习,同时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二是要传授预防和处理运动损伤相关的知识。三是要学习运用所学运动保健知识在将来的医疗实践中,配合相应的医疗手段,对他人进行疾病治疗和康复指导的方法。从而使医学院校的体育教育既是医学生体质健康教育,同时也成为医学生专业业务教育,真真做到体育与医学相结合。
  3 高等医学院校“体医融合”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研究
  3.1 相关部门应正确认识“体医融合”的作用,创新体育教育观念 ,加强医体知识互融
  “体医融合”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学校必须加深对其作用的认识,加强研究,只有充分地认识到它的功能作用,才能大力推进教学改革,转换自身教学设计和教学观念,同时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更好地为学校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而服务。
  因此,“体医融合”教学模式的改革应当结合医学生的专业特点,设定相关的内容和目标开展相应的教学,使学生理解体育与医疗虽然是两个不同研究领域的学科,但它们所要实现的目标理念基本是一致的,都是通过利用各自学科领域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来促进人们的身体健康,实现目标的一致性,给体育与医疗的融合创造了良好的契机。
  3.2 构建高等医学院校“体医融合”教学模式的教学体系
  “体医融合”教学模式的构建首先是教学目标的制定,它是以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医学和运动康复的理论、操作技能以及科学锻炼的方法,并用于指导实践的能力为目的。其次是完善教学内容,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通过理论课为学生搭建“体医融合”所需的知识交叉框架,通过实践课在运动技能学习的同时发展学生身体能力,并培养学生“体医融合”的技能和专业素质,真正做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一致性。
  3.3 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体医融合”教学模式的实施对体育教师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多方面的专业知识结构才能满足目前教学的需要。作为一名素质优良的教师首先必须具有双重教学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掌握体育技能知识,又要掌握体育医疗保健知识。并且随着信息的摄入,顺应时代变化,不断进行自我专业知识结构的提高与更新。其次必须具备合理运用知识结构的实践能力,体医融合教学过程不仅要求教师具备广泛、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还要有整合、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要通过实践教学,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身对知识运用的能力。只有知识的合理运用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最后还必须具有改革创新的能力,教学实践中,要勇于创新和创造新的知识、发现新的规律、建立新的科学知识体系,从而打破传统,形成新的观念、新的思想、新的方法,进一步完善学校体医融合教学模式。
  医学院校体育课程采用“体医融合”的教学模式是进一步实现“健康中国”的需要,是新时期社会发展对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结果。目前,尽管“体医结合”教学模式还处于初始阶段,但体育与医学服务社会、服务健康的理念将不断地促使医学院校体育教学和科研工作者们循着“体医结合”的实践路径继续前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R].2016,(05):6.
  [2]廖远朋,王煌,胡毓诗,等.体医结合: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途径[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1(43):5-7.
  [3]田野.体医结合下的健康体育教学模式发展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26(12):78-79.
  [4]靳晓娇,褚立辉.体医结合在医学院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国农村教育,2018(22):11.
  [5]陳曦.体医结合模式在高校运动训练中的应用[J].运动,2018(12):5-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2307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