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搞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房粤
摘要:在高等学校教育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既要认识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面临的主要工作,又要了解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复杂性、重要性、紧迫性,要针对新形势下不同类别学生的新特点采取不同的对策,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主体系,把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
关键词:高校学生 思想政治 教育工作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抽样调查的过程中,发现目前大多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不尽如人意,在大部分高校学生中存在以下问题:社会责任感强但不能主动承担任务;有政治进取心但分辨是非能力弱;有开拓进取精神强但社会实践能力差;建功立业心强但抗挫折心理素质差等。
1.不能信守承诺
个别大学生因缺乏诚信意识,对于他人提出的无法正常满足的要求,因出于面子虽满口应承却不能践行诺言,最终只能失信于人。
2.考试作弊现象呈上扬趋势
这是目前很多高校中较为普遍的现象,虽然各高校都针对作弊行为制定了很多规章制度,但实行期间却遇到很多阻力,作弊现象也是令高校管理者深恶痛绝的失信行为。
3.学生消费攀比现象
高校大学生中各种各样的人情消费,同样恋爱费用也居高不下,互送礼物、出外旅游、周末舞会都要花掉不少的金钱。大学生大部分的费用都因家庭承担,这些人际关系消费的蔓延,既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同样也加重了大学生的精神压力。大学生在追求物质享受时,在消费行为中就会产生独领风骚的畸形心理,使相互攀比有了产生的土壤和生根发芽的机会。
4.学术造假行为盛行
小到相互抄袭作业,大到只要付钱就可以请别人帮忙完成论文,甚至东抄西凑的论文得了优秀的成绩。于是,大部分的学生心态开始不平衡,学术与金钱之间因此也就建立了牢固的关系。
5.虚假包装越来越严重
这些现象在临近毕业的大学生中最为明显。作为学习的最终结果,学生们一方面想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另一方面又担心自己吃亏,于是在应聘材料上造假,不计其数的“冒牌学生干部”应运而生。
6.是知识见闻广,信息反馈快,识辨能力差
随着开放程度的深入和网络教育的普及,知识的传播和接受形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学生接受知识的形式由单一的课堂型向全方位的社会型转变,知识和信息表现出了渠道多样、生动形象和流通迅速的特点,这对培养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来说是益处多多。但是,不可否认,不同形式和内容的社会信息和网络信息本身是良莠混杂,既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在校大学生还未涉足社会生活,既缺乏工作锻炼、又缺乏生活阅历,识别能力较差,对各种社会信息和网络知识往往不易正确地分辨选择,不能进行“扬弃”式吸收。加之缺乏根本的法律知识,往往对一些暴力行为和过激行为一味模仿,追求新时尚,尝试新感觉,最后导致犯罪或偏离学校要求。
7.使生活追求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周围环境的变化,使在校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近年来,入校的大学生独生子女比例越来越高,这些学生独特的成长环境和家庭教育使他们逐渐形成了“对事不尽力、对己不克制、对物不珍惜、对人不感激”的思想状态。表现出自我中心严重,注重自我发展,希望得到社会承认,价值取向趋于实惠,主张“等价交换”原则。对学校各方面的要求高,服从学校教育管理和严格要求的自觉性下降;择业选择考虑自我发展多,考虑国家需要少。
二、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高校的管理工作者,辅导员、班主任在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承担主要工作。从高校教育自身来看,一方面,扩招所带来的学生的整体素质有所下降;另一方面,高校学生就业压力较大,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和社会认可度的下降等因素使高校学生的就业压力增大。与之相难以适应的是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仍停留在体制僵化、形式主义严惩的问题上,使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较差,不能适应新的形势。
1.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化
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主要是通过“两课”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即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邓小平理论、毛泽东思想概论等课程教学解决学生的理想信念问题。老师照本宣科地讲,学生则带着抵触情绪听课的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当前“两课”最大的问题在于它怎样和实际相结合,怎样能帮助同学们释疑解惑。其实,同学们面临着很多问题和困惑,渴望在“两课”得到疏导,获得帮助,但在“两课”上却很难得到令人心悦诚服的答案。
2.思想政治工作简单化
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过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它以一定的内容为依据,采用恰当的方法和手段,师生共同完成的活动。而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普遍存在着以制度代教育、不能以学生为主体,而是采用灌输式的教育和过程形式化、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落后等问题。
三、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的途径
如何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发展人、完善人的外在条件,而不是束缚人的个性发展的绳索,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时代交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任务。
1.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今后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需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进一步推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工作,要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理论教学与专题教育相结合,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相结合,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在传授专业知识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既要注重世界观教育,又要注重专业知识传授,使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
2.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方式,构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
学校要真正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地位,把握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时代性。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将占主导地位,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将越来越取决于教育发展、科技创新。而作为教育重要内容之一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将面临许多机遇与挑战。大学德育离不开特定的环境,它必然受到社会、环境和学校内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3.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敬业爱岗的意识
针对高校生面临择业危机的日益严重性,面对学生独立生活能力较弱,依赖心理和依赖习惯较重的现实,紧紧围绕“职业道德”、“创业、敬业”等主体教育内容,一方面强化专业实习的作用,激励学生道德意识,努力使学生转变观念,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另一方面大力倡导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勤工俭学活动,组织参加公益劳动,以及邀请往届毕业生作岗位成才事迹报告会等,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具有崇高的敬业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和创新精神。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
高校要充分发挥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学生思想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从制度上解决好专职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的职务晋升和待遇等问题,努力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环境,保证他们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支持和组织思想政治教育者开展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研究,定期组织培训班、研讨会,提高其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5.做好就业推荐、贫困生资助、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
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必须同解决学生思想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相结合,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才能收到良好的成效。据有关调查,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大多是由实际问题引发的。广大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深入实际,去解决困扰学生的问题,理顺情绪,化解矛盾。
6.注重培养,加强管理,培养一支政治觉悟较高、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干部队伍
高校学生干部一般包括各级共青团干部、学生会干部、班委会成员以及各类学生社团负责人等。绝大部分学生干部是经学生选举产生出来的,是学生中的佼佼者。他们是各级党政组织、领导联系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在学校改革和发展、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学风校风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学生干部把大量的、经常性的管理工作落实到学生中去。学校要通过建设学习型社团,举办学生干部政治理论学习班与经验交流大会,组织外出实践、参观、交流等途径,让学生干部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史和面临的任务,加强理论积累,培养全局意识,明晰工作定位,增强工作创造力;注重培育学生干部的服务观念和团队意识,支持、鼓励学生干部探索、创新,工作方法上给予必要引导。通过全方位、多途径的过程培养,使学生干部以饱满的激情、积极的态度、务实的作风、创新的精神热情地投入工作,在实践中服务同学,奉献才华。
7.发挥校园文化的潜在作用
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而应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潜在作用,这也是加强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措施。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形成的校园精神和文化氛围,具有潜在的渗透性。学校通过开展学术、科研、文化、艺术、体育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利用各种载体,陶冶情操,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并内化为自觉的行动。
四、结语
总之,在加强对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中,一是要加强针对性,深入研究每个学生在不同时期、不同形势下不断变化的思想实际,扣紧学生的思想脉搏,有的放矢;二是要突出创新性,即政治思想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方法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适应当前形势需要。从内容上讲,创新性应体现出既有主导价值取向的先进性内容,也应包含适应社会现实的广泛性要求的内容。在方式方法上,要着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双向交流,平等讨论。既要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又要利用好校园文化等传统阵地,同时适应网络化、信息化的形势,创造一些新的方式方法。要继续深入探索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规律,把握这种发展趋势。从而把这一工作做得更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更富有成效。
参考文献:
[1]张锦高,卢文忠.发挥专业教学育人功能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7.
[2]卢文忠,陈慧.创新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10).
[3]万清祥等.论学生工作的科学性与实效性[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7).
[4]王珏,潘津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86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