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巧用幽默 让数学课堂魅力别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阮志强

  提及常态下普遍的数学教学,绝大多数学生都有“单调琐碎、生涩复杂、严肃枯燥……”的“坏感”。究其原因,这与以理性见长、科学严谨的数学学科自身特点有关外,还较大程度上与教者授业解惑的单一乏味息息相关。美国教育家哈・曼说:“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正如同锤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生铁可塑,可惜冰冷无情。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英国现代教育学家斯宾塞的“愉快教育”理论也认为“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要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巧用幽默很重要。正如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所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是的,在数学课堂中恰当地巧用幽默,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融洽师生关系,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中,灵感伴随着智慧火花和谐相生,进而达成“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的教学效果。
  一、幽默介绍――融洽师生情感的“润滑油”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就会筑起一道师生互不理解的高墙:教师不能理解儿童,儿童也不理解教师。”教育研究表明,师生情绪严重对立时,学生会拒绝接受来自教育者的一切要求,阻碍他们对正确要求的意义的真正理解,即所谓“意义障碍”。而教师的幽默,正是和谐师生关系,消除意义障碍的良药,它可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人情之美和性格优点,从而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功效。
  接手新班级,直面新学生,师生见面的第一节课,我们常称之为“见面课”。“见面课”是师生的初次会晤,互相介绍认识必不可少。本人一直格外珍视“见面课”的好机会,新学年的第一节数学课总能巧用幽默介绍,融洽师生情感,让学生对我这数学老师一见钟情。“见面课”上,一般都是老师做自我介绍,而我却反过来,让学生来介绍我。“我要认识同学们,一时做不到,待以后慢慢认识。但你们认识我比较容易,现在我就站在大家的面前,有些情况我不用介绍大家就知道了,我请同学把你看到的、了解到的我向大伙做个介绍。”学生边笑着观察我,边兴趣盎然地介绍开了:“四只眼睛,眯眯眼”、“个头挺高,小伙蛮帅”、“笑容可掬,很亲切”、“很自信,很有激情”、“肢体语言丰富,说话很幽默”、“上课挺好玩”……学生热情高涨。接着,我又发话了“同学们看到的、感觉到的都已说得差不多了,还有看不到、也感觉不到的,想知道什么,尽管问。”话音刚落,问题如泉涌而来,“老师,你教几年书了?你的家在哪?你几岁了,有女朋友吗?你的生日是什么时候,你的QQ号是多少?你最喜欢的明星是谁?……”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类问题,我亮出我的幽默机智,有求必应、乐此不疲,并适机出示了我自编的关于我姓名的谜面(13π+1,武士之心紧相连,弓箭虽短亦胜敌)及QQ号竞猜的趣味数学题等,学生边问、边猜、边做、边玩,不亦乐乎。每每通过精心准备的见面课介绍,都能给学生带去轻松与快乐,都能让学生在第一节数学课上感受到我的幽默、我的激情、我朋友般的坦率和真诚,角色定位迅速明朗,师生情感迅速升温,带好一个新班级,我常常就赢在这起跑线上。
  二、幽默导课――开启智慧之门的“金钥匙”
  都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导课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着实需要教师的独具匠心。导入新课时,在追求新颖独特的前提下,若能巧用幽默,让学生在新鲜生动的教学情境中渐入佳境,既能激发兴趣,又能活跃思维,令人耳目一新。
  如,在教学《比例尺》一课的导入时,我就利用幽默,故作神秘地说:“我的衣服口袋里装着一个人。”“啊!怎么装呀?”学生茫然。接着我像变戏法似的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相片。“啊?原来是照片!”学生恍然大悟,哄堂大笑。幽默一笑后我就顺势导入认识比例尺,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幽默导课,恰似一把激发求知欲望、开启智慧之门的“金钥匙”,使学生一开课就处于一种积极愉悦的状态中,正所谓“课伊始,趣已生”!
  三、幽默启悟――点燃思维火花的“强化剂”
  由于知识水平、生活积累、理解能力的欠缺,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遇到这样那样的难题是常见的,教学时巧用幽默,点拨启悟,如同叩击学生心灵的鼓点,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可以让教学内容趣味化,教学过程形象化,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学会,扎扎实实地巩固,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学生解答一道鸡兔同笼的问题:有头100个,脚240只,问鸡兔各有多少只?学生看到题目,议论纷纷,思路纷乱,心算、笔算后仍面露难色。于是教师说:“我们命令全体兔子立正(像人一样两脚着地)提起前面的两只脚。”全班学生哄堂大笑,个个睁大了神奇的眼睛。教师说:“现在,鸡兔脚的只数相同了。上面有100个头,下面有多少只脚呢?”学生齐答,脚的只数是头的个数的2倍,是100×2=200(只)。师问:“和原来脚的只数比,少了多少只呢?”学生计算后马上得出240-200=40(只)。“这40只脚到哪里去了呢?”教师问。学生回答:“被兔子提起来了。”师又问:“现在笼里有多少只兔子?多少只鸡?”学生们欢叫道:“有20只兔子,80只鸡。”这样一个抽象而有难度的问题,通过教师比拟化的幽默启悟,变得浅显、生动而有趣,犹如满天迷雾被太阳驱散,一切都明明白白。幽默与风趣,让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四、幽默纠错――架起人文关怀的“心灵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发现学生犯同类错误。怎样让学生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呢?采用训斥或罚重做的方法,虽然会收到短期效果,但不能有彻底改观,也不利于学生心灵的健康发展。德国著名学者海因・雷曼麦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容易让人接受。”要使学生根治错误,又能体现教师的人文关怀,不妨适时来点幽默,将错误“夸大”,以幽默风趣、绘声绘色的语言和惟妙惟肖的动作进行教学,使学生对错误有高层次的认知,实现自我改正的需要。
  比如,我在教学《商中间有0的除法》时,虽反复强调遇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时,就在那一位上商“0”,但学生仍是记不住,练习、作业中漏商“0”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了纠正学生的这种错误,我在教学中来了点幽默,对学生这样说:“同学们,大家知道,假如路面有坑,必须填平才好走,跳过去难免伤脚。好,现在我们的前面出现了一个‘坑’,我们必须想办法将‘坑’填平。呦,我找到了一个填坑的鹅卵石(即‘0’)――商上‘0’。”学生一听,咧嘴笑了。由于我的语言比较生动形象,具有潜在的诱导力,富于幽默感,在商中间上“0”的问题上,给学生们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漏写商“0”的现象大大减少了。
  再如,我发现班上许多同学6、9、8这些数字总写得不规范时,适时就给学生讲了一段小幽默《农夫钓鱼的故事》:一个小孩在路上遇到一农夫钓鱼回来,便问:“老大爷,你今天钓到了几条鱼?”农夫回答:“我钓到了6条没头的,9条没尾的,8条半截的,你猜是几条?”在学生竞猜无果时,我宣布答案是0条,学生愕然。紧接着我在黑板上规范地写数6、9、8,然后形象地演示6去头,9去尾,8去半截,顷刻间,教室里会心地笑开了,学生书写中的错误也在笑声中得到了纠正。
  五、幽默练习――奏响丰实灵动的“七色音”
  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若能在多元练习中加点幽默,必可驱散学生的疲倦,激起学生主动练习的欲望,使学生在快乐中练习,练习中轻松获得成功体验,在课尾奏响丰实灵动的“七色音”。如六年级数学总复习中的一道综合改错题――“小马虎”的数学日记:“嘿嘿,大家好!先作个自我介绍:我出生于1998年2月29日,身高141米、体重32克。今天早上,迷迷糊糊地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的我,瞪眼一看钟,快22点了!我赶紧用2厘米长的牙刷刷完牙,迅速洗把脸,喝了一盒250升的牛奶,背起4吨重的书包上学去。我用了10秒的时间走到了离家1000米的学校,跑进40公顷的教室一看,很多迟到的同学正挨批呢,我呢,唉,真是雪上加霜啊!”试想如此幽默搞笑的改错题一出现,学生怎不兴趣盎然,怎不乐学呢?
  总之,幽默为数学课堂注入了一脉新鲜血液,它是使学生保持浓厚兴趣度、持久注意力、旺盛求知欲的有效方法,也是提高教学效率、让数学课堂魅力别样的有效途径。有了它,课堂如同磁石般富有吸引力,成为学生流连忘返的殿堂;有了它,课堂如同一首和谐明快的歌,旋律流畅,荡气回肠;有了它,课堂如同一幅构思不凡的画,精彩纷呈,美不胜收。但教学幽默绝不是轻薄和滑稽逗乐,也不是哗众取宠,更不是低级趣味。数学教学博大精深,教学幽默是巧中取胜,只有不脱离教学内容和数学本质的幽默,方能得心应手、浓淡相宜,既“寓教于乐”又“乐而不俗”。■
  (责任编辑:邹开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54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