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传统文化融入小学作文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精神内涵,早已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行动、语言及思想方面,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体现。而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作文教学属于其中的重点与难点,为了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交际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有效训练,教师应当认识到传统文化在这些写作教学环节中的重要融合作用,通过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作文教学当中,去不断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鉴于此,文章將结合笔者教学工作实践,对这一内容展开深入分析。
关键词: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大量教学实践表明,人们对于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具体需要观察、思维及表达三方能力的结合,所以在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作文教学活动中时,我们需要重视对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予以加强训练,在训练过程中不仅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技巧和写作水平,同时也能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去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从中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人文素养、思维能力方面发挥语文学科应有“人文性”与“工具性”的作用,尽到语文学科应尽的职责,最终实现小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基于此,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对传统文化融入小学作文教学中的训练方法进行简要分析。
一、 将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
写作的基础在日常观察,唯有通过细心观察才能够获得更多信息表象材料,进而在写作中快速输出。具体来讲,能够形成写作表象材料的来源主要有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两种,前者则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而后者则是通过书本等读物画面的认识。因此,为了能够让学生在写作中有话可说,则需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表象材料,无论是丰富生活阅历,还是阅读材料的累积,都是可行方法。
因此,笔者认为可采取如下方式去帮助学生积累更多表象材料,同时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其一,组织学生在不同季节开展校外活动,让学生亲自观察环境的变化、植物的盛衰、日出日落等现象。比如在春天柳树发芽时,我们便可引用“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诗句,而学生置身在这一场景当中,便能够对这句古诗的含义有深刻领悟,从而感受到了诗人创作时的情感。如此一来能够培养学生良好审美,并且强化了其观察能力;其二,通过板报、手抄报的设计,让学生从中感知地方特色、民族风貌与传统文化的主题,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与家乡的审美情趣;其三,要求学生在节假日期间与家长共同出游,参观博物馆、历史遗址、革命圣地或风景名胜,并且将所见所闻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获得生活积累;其四,要求学生在课外时间多收看少儿频道节目,尤其是文学、戏曲等内容,从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其五,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养成经典诵读习惯,通过订阅报纸杂志去拓宽获取传统文化信息的渠道。
二、 将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
将前期观察所获得表象材料,通过优选、组织、处理及组合等过程,最终在脑海中形成写作思维,打好能表达自己所见所想的腹稿,这一段思维过程也即是对输入信息进行处理的全过程。
基于此,笔者认为在对学生的作文思维能力训练中,同样可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比如,在端午节期间,教师可引导学生去收集与端午节相关的信息,例如端午节的来源,端午节有哪些民风民俗,端午节为什么要包粽子等等,通过对资料的收集整理,然后让学生自己命题去写作,同时彼此间可进行交流。此外,还可组织学生观看《屈原》纪录片、选艾叶、包粽子、看赛龙舟等活动,通过对一个传统节日进行全方位的体验,让学生从中获得更多素材与感悟,在体会到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同时,有更多情感能够表达。同时,春节、中秋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都蕴含着不同的传统文化,都能够在开展思维训练中进行活动实践。
此外,家乡的花草树木及风土人情,都能够成为小学生写作的良好素材,教师可组织学生深入家乡,通过寻访去感受家乡在时代变迁中的沧桑,了解祖先成长历程与奇闻轶事,进而将所见所闻以文字形式表达出来;还可去寻觅家乡的古老建筑,一座木桥、一座寺庙都蕴含着历史故事,通过探索、发现与思考、抒写,都能够激发小学生对家乡传统文化的认同,并且能够以此深感自豪。而过去我们在以“家乡”为主题的作文教学中,大部分学生都局限于描写家乡的景色,而通过传统文化的融入,更多学生懂得了透过家乡二字去深究其中的文化内涵,写作面变得更广,真情实感也能从文字中体现出来。
三、 将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表达能力训练
有了丰富的表象材料以及完整的写作思路,便需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便是信息输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当中,语言的丰富性及文字表达的技巧性决定了一篇文章的内涵性与可读性。一般来讲,传统文化在学生表达能力训练方面的融入,需要教师以诵读、说讲的方式展开,但依旧需要教师制定有效计划,对学生进行层次性的引导。
传统经典中能够积累的内容众多,但教师一定要结合小学阶段孩子的特点,为学生安排适当的经典诵读内容。比如,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便可安全学生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篇目,在每个学期都设置需要诵读的内容,每周保证留一两课,还可成立学习小组,对所选择的传统经典内容展开繁复朗读,从而熟记于心。而在这一朗读过程中,学生的语感、语言材料等都能够得到培养与积累,更能增长学生见闻以及记忆力,还能够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传统文化熏陶,可谓一举多得。通过孔融让梨、黄香温席等传统故事去渗透敬老爱亲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去告诫学生要学会换位思考;“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让学生懂得见利思义……大量的传统经典作品都能够成为小学生作文训练中的良好素材,能使学生展开传统文化学习的重要载体,在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兴趣的同时,也能够体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融入,懂得如何利用传统文化教育去渗透对学生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训练,从而通过传统文化的融入去提高小学生作文的可读性,增强作文内涵,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其今后在文学方面的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周丽珊.小学作文教学有机结合乡土民俗文化策略[J].神州,2018(22):153.
[2]许小丽.探索小学语文教学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新视角[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8(11):63.
[3]殷雪萍.儿童文化观照下的小学作文教学[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09.
作者简介:
蓝梅珍,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南太武实验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391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