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究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九年级这个特殊的时期里,学生即将迎来中考,每个学生都在尽最大的努力学习,但是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依然不理想。此时,教师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教育发展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共同进步,需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在众多的教育方法中,分层教学法非常适用于九年级的学生,这种方法在初中最后一年的时间里对他们有所帮助,其中数学成绩会有明显的提升,中也培养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九年级;数学;分层教学
  初中的数学,对学生来讲,学习起来是有一些难度的,可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渐渐的失去了兴趣和信心,但是作为教育者却不能放弃学生,还应该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根据基础不同的学生设计一些简单的教学内容。初三数学课堂中使用的分层教学法,就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教师把一个班级内学生的需求、能力分成几个层次,按照层次的不同设计目标,促进学生共同进步,本文以庐科版教材为例进行探讨分析。
  一、传统初三数学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成绩,忽视个别学生的反馈
  在传统的初三数学课堂中,教师们为了学生的高考成绩,会利用各种空闲时间为大家讲题和解题,在讲题的过程中,一些非常基础的数学知识点,教师会直接越过,因为在教师的眼中,这些应该是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但是每个班级内都会有成绩不好的学生,俗称“学困生”,有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忽视他们的存在,会喜欢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在初中最后的阶段里,教师甚至会放弃这一类的学生,这对班级整体的学习成绩、班级数学课堂的教学氛围和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说,都是不利的。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存在的问题
  初三的数学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为班级内所有学生都设立了同一个学习目标,要完成这个目标难度应该是非常大的。因为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基础都是不同的,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一部分学生可以很好的吸收,但是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难度就大大提升了。而且教学的方法缺乏创新,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学生在课堂中会不专心听讲、睡觉甚至还会扰乱课堂,这都是在课堂中经常出现的现象。为使学生认真听课,教师应该积极创新教学方法,让课堂变得更加活跃,让课堂效果更好,也让学生的积极性有所提高。
  二、分层数学教学法在九年级的具体应用
  (一)对课堂的基础“学生”进行分层
  综合学生学习数学的各种因素和特点,了解他们在日常学习中对数学的态度如何,可以把他们分为三种类型,例如.第一种类型是,学生数学成绩非常好,有着良好的数学基础,能够在课堂中积极的回答教师的问题,课后可以独立的完成作业,对学习的内容会进行一定的复习和巩固。第二种类型是,学生有着一定的数学基础,在课堂中也可以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课后也可以完成作业,但是不能主动去学数学,对数学的兴趣不能浓厚。第三种类型是,学生的数学基础非常差,在数学课堂中不能集中注意力听教师讲课,而且作业也不会按时的完成,对数学可以说是没有兴趣,也没有好的学习习惯。
  (二)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在教学之前可能会制定一个总的目标,但是在分层教学时,教师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符合他们能力特点的目标,例如,学生在学习抛物线时,教师就可以把教学目标分成两个层次,这两个层次的区别就在于,第一个层次是一些基础的内容,学生好理解,如了解二次函数抛物线的定义和概念,并能通过描点画出抛物线的图像。第二个层次相对第一个层次来讲,难度会有提升,学生在掌握了第一层次的知识要点之后,还要对抛物线有更深的了解和学习,如要掌握形如y=ax2的二次函数图像的性质,并学会应用。对教学目标良好的分层,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学习数学,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
  (三)组织分层小组教学
  虽然学生的学习成绩有较大的差异,但是每一名学生都有团队意识、集体荣誉感,在初三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小组,小组内的成员都是由能力不同、性格相异的学生组成,在一起解决问题时也可能会遇到挫折,但是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促使他们前进,让他们在这种有层次的学习中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且可以找到合适的方法去完善自己,这也是分层小组教学的最终目的。
  三、结束语
  想学好数学,就要贴近生活实际,学会思考想象、發动思维。有的人会认为很容易,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成绩和方法还存在很大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结合当代素质教育的要求,改变自己的传统观念。在初三数学课堂中,适当运用分层教学法进行教学,能让所有的学生共同进步、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关乾相.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2019(30):91
  [2]肖玉娥.试析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5):1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191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