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应用“对话模型”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新时代教育改革背景下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新任务。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呢?本文将结合学校开展的“对话课堂与慧心融合课程研究”展开阐述。
  【关键词】对话模型;批判性思维;慧心课程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自主研发的慧心融合课程秉承“融合、大综合”的概念,融合国家课程《道德与法治》、《综合实践活动》及头脑奥林匹克活动等相关内容。“慧心”是本课程的最高目标,意即“智慧的心灵”,课程内容锁定于学生的生活实际、真实的生活体验;强调跨学科、探究学习。
   慧心课程源于生活,成于真实,收于解惑。“创新与实践”是本课程的核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有批判性思维活动,批判性地思考一个问题,寻求多元的解决方案,合理做出判断,有能力评估信息。培养学生用恰当的方法认识需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达成借助已有知识和经验与他人、未知世界的对话,这样的对话是真实的、有意义的、深刻的,能显著提升学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慧心融合课程的根本任务。
   慧心融合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应用对话模型来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发展呢?
   一、“对话模型”的背景及其内涵
   以保罗·弗莱雷为代表的批判性对话理论是对话模型的重要依据,他提出“提问式教育”,认为教学不是单向的传递知识,而是通过对话交流来生成知识,通过提问来反思和批判思考。我校通过大量的分析研究认为,对话的要素为对话目的、对话内容、对话主题和对象、对话结构、对话形式等五个方面。研究对话的要素,归根到底是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对话、交流中能以一种批判性的思维来思考和做出行动。
   对话目的为善思考、会合作、爱学习,分别对应批判、合作和安全;对话内容为学科学习的问题、个人自我发展的问题、交往实践的问题、人类发展中的共同问题;对话主体对象为学生、教师,客观世界(文本)、虚拟世界、自我世界、他人世界(以上可统一于“情境”);对话结构则是基于儿童自身发展的自由的对话、基于不同课型特点的有组织的对话、基于批判思维标准的有质量的对话;对话形式为学生活动、STEM+、学生作品、言语对话、内心独白等。
   通过大量的理论和课堂实践研究,学校梳理出五种对话模型。从课堂实践流程看,慧心融合课程课堂实践与“模拟批判性、创造性解决问题过程的对话”契合度最高,我们在低、中、高三个年段均开展了相关对话课堂教学研究。
   二、批判性思维的本质与意义
   求真、求理、公正、开放和反思,是批判性思维的五个关键词。求真是批判性思维的出发点,要求所有的分析判断推理都要基于事实;求理,就是在交流过程中,心平气和地接受他人的质疑和质疑他人,进行观点交锋时,只针对事,不针对人,理性面对,不带有任何主观色彩和个人偏见;公正,开放和反思是指批判性思维强调合理的、开放的、反思的思维。
   通俗的说,批判性思维指的是能抓住要领,善于质疑辨析,基于严格推断,清晰敏捷的一种思维方式。批判性思维是探究、实践活动中最基本、最富有创造性的思维形式,它对学生创新、探究、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等能力及学生主体学习能力的培养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三、“对话模型”中批判性思维培养
   (一)个体问题转述
   个体问题转述,即学生个体对于情境(某种隐含有问题或有待解决的现象),结合自身的经验或理解,进行具体的陈述,能有效帮学生建立情境的卷入感和代入感,使学生将问题情境与自身生活经历或经验建立直接联系;能让学生在情境中更好地去发现问题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发现问题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清晰思考、解决问题的前提,是批判性思维的重要一环。
   如五年级《APP小达人》教学中,应用对话模型前,教师导入话题:奶奶收到一部新的智能手机,看到花花绿绿的图标,奶奶犯愁了。“奶奶”为什么犯愁,学生直接回答:不认识APP,不知道APP功能,不会用,不知道用哪款……应用模拟批判性、创造性解决问题过程的对话模型后,引导学生运用情境联系提问法,找到与主题相关的真实生活情境中的具体事例或典型事例,展开提问。学生联系生活经历,转述情境,再提出问题。如:学生1,奶奶对手机APP不信任,不肯使用支付宝,提出的问题是,如何帮助老人了解APP的可信度?学生2,外婆眼睛眼花,看手机特别不方便,用起来非常困难,提出的问题是,怎样解决老人老花眼或看不清字体的问题?
   如二年级《小游戏,大学问》教学中,应用对话模型前,教师进行了“常玩游戏小调查”活动,学生和大家分享自己常玩的游戏及玩游戏的体验,但是仅仅停留在分享,且分享内容重复较多,即复现已有知识与经验,只是低阶学习。应用对话模型后,教师运用素材提问法,出示了学生身边真实的情境:小宇和同学特别喜欢玩“斗鸡”的游戏,本周却被老师禁停一周,并要求小宇和同学好好反思。“斗鸡”游戏有什么特别之处吸引小宇和同学呢?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喜欢玩的游戏,进行个体转述情境,提出问题。
   (二)集体问题转述
   集体问题转述,是学生小组联系实际梳理问题进行描述的过程,对重复的问题可以归类,对不清楚的问题可以厘清,对复杂的问题可以分层,对浅层次的问题可以拓展延伸。集体问题转述,有利于学生理清问题、抓住问题的本质和核心,是批判性思维清晰思考和敏捷解决问题的重要能力。
   以二年級《小游戏,大学问》为例,“斗鸡”游戏被老师禁停一周,小宇和同学被要求反思,可能因为什么呢?学生4人一组,在小组内采用合适的学习策略,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的经历,完成集体问题转述,即对怎么玩游戏的小组思考与表述,完成了知识的迁移,学生的认知水平从识记过渡到问题解决。
   (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指针对问题提出各种方案和设想,在不断尝试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要求学生在抓住问题的本质和核心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尝试和改进的基础上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这正是批判性思维中合理和开放思维的具体体现。
   如二年级《小游戏,大学问》,教师采用“延伸提问法”,让学生找出班级同学玩游戏时遇到的共性问题,然后再小组合作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通过逐层分析,发现班级在玩游戏时遇到的共性问题,主要是玩什么游戏合适和怎么玩两方面的问题,解决问题则是小组合作制订“小游戏大学问”活动方案,小组成员合作思考,怎样在活动方案中清晰地表达出玩什么游戏,该怎么玩游戏的建议或规则。学习过程中,学生亲历对真实的、有挑战性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完成了对核心知识的再建构与思维迁移。
   (四)展示评价
   以四年级《附小交通标志我设计》为例,任务要求学生设计一种“附小交通标志”。应用模型前,教师直接设定评价标准,学生根据标准进行设计。应用对话模型后,教师运用迁移提问法,促进学生联系平时的校园生活经验,思考“附小交通标志”的设计要符合哪些标准?小组合作根据交通标志的特点和平时校园生活,多维度进行批判性思考,制定出小组评价标准,再依据制定的标准进行交通标志的设计。
   应用对话模型后,学生针对问题的本质和核心,自主参与制定评价标准,正是批判性思维中基于客观现实、机智灵活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具体体现。
   (五)修改、完善
   通过发现新问题,吸收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反思,形成更为完善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以此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中的开放性和反思性思维。
   以三年级《情绪调节器》为例,任务要求学生设计并制作一款适合自己的情绪调节器。应用模型前,修改完善环节主要围绕创意度、功能设想上进行,学生只关注了设计的创意度,设想的调节器制作难度大,只能“纸上谈兵”,无法做出实物验证。应用模型后,运用积极提问法,学生不再只是空想,而是结合自身及使用情况进行设计与制作,如找准自己生气时的习惯,有针对性地设计切实可用的情绪调节器,并在制作中对设计进行二次修改,在使用中对效果进行检验。例如,口腔咬合器,将海绵和保鲜袋组合,学生生气时使劲咬牙以调节情绪时,能保护牙齿不会受损。引入批判性、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对话模型后,学生能够在实践探究中去发现新问题,针对实践效果不断修改完善。
   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应用对话模型后,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更充分的锻炼,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时,会联系更为广阔的现实问题情境,从而达到深入思考、全面思考的目的。具体比较见表1。
   运用对话模型实践中,慧心课程在深度融合上又進了一步,学生在真实情境下去理解、思考、质疑、评判、提出建议等,真正地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湖北 武汉 43007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208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