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习作评改的主角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红岩
[关键词]作文教学;习作评改:评改方式;评改方法;鉴赏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6-0035-0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而学生的作文评改能力则是衡量其写作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早就指出:“文章不能一作便佳,须频改之方人妙耳。此意学人必不可不知也。”文章“人妙”须“频改”,而只有习作本人在“频改”中才能领悟文章“人妙”之法。那么,如何在写作训练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提高自评自改习作的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人呢?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转变评改方式,调动学生全员参与
1 改变习作评改模式。在作文教学中,长期以来形成了“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的局面。”在对学生习作的评改环节中,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精批细改,而学生却不去思考教师为何这样评改。教师也无从得知学生对自己作文评语的真实感受和看法。这就导致学生习作兴趣不高,应付了事,作文水平停滞不前。
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参与到习作教学的过程中,以此培养学生自评自改习作的能力。
2 激发学生评改动机,培养评改意识。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讲述古今中外的大作家重视修改的小故事,来调动学生进行作文批改的积极性。例如,笔者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述王安石为写好“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一句时,曾用过“到”、“过”、“满”等字,但他都不满意,经过反复推敲,最后选定“绿”字的故事,进而让学生明白大作家的文章尚且需要反复修改,小学生的习作更应如此,从而激发学生动手修改习作的兴趣,培养评改的意识,进而让学生乐于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明确修改要求。指导修改方法
1 明确修改习作的步骤。学生初学修改习作,总是不知从哪里人手。因此,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明确修改文章的步骤:
(1)从习作的主旨入手:对照习作要求,判断习作的立意是否正确,所选的材料是否恰当、有特色。(2)从布局谋篇入手:习作的结构是否合理,层次是否清楚,详略是否得当,构思是否巧妙。(3)从遣词造句人手:用统一的修改符号圈出错别字,找出意思表达不清的句子。
2 教师“下水”做示范。例如,进行《第一场雪》的习作时,大部分学生对雪景的描写不够具体。笔者便从中找出一个片断:“早上起来,外面下雪了。雪越下越大,真好看!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高兴地玩雪,雪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念完这段话后,笔者先引导学生思考哪些地方写得不具体。有的学生提出:“下雪时怎么好看?”然后,笔者引导学生回顾了下雪时的情景,有的学生就说:“雪落在房顶上,好像给房屋戴上了厚厚的棉帽子。”还有的学生说:“洁白的雪花在天空中飞舞,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解答了这一问题后,笔者接着让学生再次质疑:同学们是怎样高兴地玩雪的?指导学生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加以扩句。这样,原本简单的一段话就被学生扩成了一百多字的一个段落。
3 学会使用修改符号。在给学生做示范修改时,笔者运用了一些修改符号,让学生也学着运用这些符号修改自己的文章。通过教师的示范评改,学生就会进一步掌握修改方法,从而乐于评改、善于评改。
三、自评自改,提高鉴赏能力
1 师生互动,共同评改习作。一篇习作完成后,可先由学生进行自我评改,也可由学生互改,最后再由教师进行检查批阅,对交流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再进行个别指导或集体讲评。这样,既让每一个学生欣赏到他人的佳作,又获得他人的建议,有利于对习作进一步修改,真是一举两得。
2 小组合作评改。如,每四人为一个学习小组,一个同学读习作,其余三人听后提出修改意见并进行修改。这样分工明确,就可以使合作学习有效进行而不流于形式。
3 习作展示,提高自改积极性。在习作讲评时,笔者让学生挑选好的文章或段落,让小作者自己上讲台在班上朗读。这样给予学生充分展示作品的机会,能满足学生的自我表现欲。这时,教师如能加以赞赏和肯定,学生修改习作的积极性就会更加高涨,进发出创造的火花,进而提高习作修改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070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