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从哪里开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俊艳 张庆亮
“因材施教”这事儿,从孔子的教学实践开始,至今两千四五百年了;从朱熹提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也有800多年了。这思想很正确,方法很管用,当教师的都耳熟能详。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要“注重因材施教”。但是,从教育教学实践来看,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什么是“因材施教”?《辞海》的释义是:“在基础性要求统一的前提下,对不同的受教育者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遍览各种教育教学著作,也大致如此。
问题似乎也就出在这里。一直以来,包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理论上对“材”的理解和界定,实践中教师对学生的教学和家庭对孩子的引导,都存在明显偏差:过分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乃至漠视学生的心理特点。
这样很不好,后果很严重。学生的成绩优劣有很多因素,包括学习的习惯方法和思维方法等,但心理特点或曰性格、脾气更重要。
按照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特“体液说”的理论,人有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四种类型,每个人心理活动的速度(如言语快慢、思维速度)、强度(如情绪体验强弱等)、稳定性(如注意力时间长短、耐心等)和指向性(内向或外向)是不一样的,所谓“千人千脾气,万人万模样”。
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成绩差异是对的,分层教学之类也很有必要,但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性格差异。因材施教必须首先从“心”开始,按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施教,不能“一刀切”。
教师和家长不要单纯急着看学生的成绩如何、分数高低,而是先要把准学生的心理脉搏,了解每个人的性格特点、气质类型,然后才能据此因材施教。上述四种心理类型无优劣之分。果敢、敏捷、能言善辩的人能成大事,行动迟缓、不善言谈的人照样有所作为,问题在于教师能否有针对性地施教引导。
多血质的学生活泼好动、表情外露、善于交际,但做事缺乏持久性,注意力容易转移。教师要着重培养其刻苦钻研、耐心细致的习惯,让他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坐得住”。
粘液质的学生安静沉着、坚韧执拗,自制力较强,但思维、言语及行动迟缓,缺乏生气或者过于死板。教师要耐心引导其参加各种活动,促使他们养成动如脱兔的敏锐反应能力。
抑郁质的学生敏锐稳重,聪明而富有想象力,自制力强,情感体验深刻持久,但胆小孤僻,不善交往,生活比较单调。教师对他们要少批评,批评不能太严厉,否则会吓着孩子。虽然如今流行“宅男”和“宅女”,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宅”不是最好的选择,陶渊明的“桃花源”早就被野蛮拆迁了。
胆汁质的学生热情直率、精力旺盛、反应迅速、勇敢积极,但情绪容易波动,脾气暴躁,缺乏耐心。教师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耐心和自制力,使他们能“无故加之而不怒,猝然临之而不惊”。实际情况也如此。有些学生,你踢他一脚也没事儿,还会照常粘着你。而有些学生,你瞪他一眼也不行。还有些学生即使遇到一点小挫折,也会给你玩一把“离家出走”。
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生来就是受教育的,关键是教师要教育在点子上。心脉把准了,性格看透了,因材施教了,提高成绩还困难吗?只要“心”对了,一切就都对了。
《教育规划纲要》在阐述“注重因材施教”时,已经关注到了这个问题,要求“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虽然并没有单独点出,但这个“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应该就是包含学生心理特点的。也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等等。
(摘自《山东教育报》2011.9.5,标题有改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8615.htm